首页 > 教育

新型自动驾驶安全测试系统问世

2023-04-12 09:50: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新型自动驾驶安全测试系统问世

飞速发展的自动驾驶技术让汽车迈入“无人之境”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但要想真正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安全测试验证成为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自动驾驶汽车到底是“新手上路”,还是车技稳如“老司机”?近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智能交通研究团队助理教授封硕与美国密西根大学Mcity主任刘向宏等科研人员合作研发出一套全新的安全测试系统,为“AI司机”量身定制出一套“驾考试题”。日前,该项研究成果以《基于密集强化学习的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性测试》为题发表于《自然》正刊,并登上当期封面。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当驾驶水平越来越接近人类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能测试变得愈发重要,但同时也更难以开展。封硕告诉记者:“目前业内对此已初步达成了研究共识:亟须解决‘百亿公里’难题。”

什么是“百亿公里”难题?

研究人员介绍,在自动驾驶汽车投入大规模应用前,需要开展大规模的道路测试,从统计学上验证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据估算,这个测试规模至少要达到百亿公里。从时间、资源与成本上来看,在实际道路上进行测试显然难以实现。这便是当前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所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之一。

“我们所做的就是希望能够加速这个过程,用尽可能少的测试里程等价代替这百亿公里的实地测试。”封硕表示。

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最高效地找出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问题?封硕带领团队从统计学的视角寻找研究切入点。

经验丰富的司机在开车时遇到突发状况,会结合道路情况、附近车辆的反馈,凭借直觉判断并迅速作出反应,那么同样的情况摆在人工智能面前,它该如何作出决策?

“这本质上是一个超高维空间小概率事件的期望估计问题。”封硕解释道,“人机交互的复杂性与道路交通状态的复杂性决定了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处理超高维空间内发生的各种情况,这是我们面对的‘维度灾难’。而在测试中为了验证安全性,我们需要自动驾驶汽车学会处理各种危险状况下的交通事件,由于危险状况往往是小概率事件,所以我们还会面临‘稀疏度灾难’。”

将实际问题从统计学的视角转化为学术问题后,封硕和团队成员从理论层面寻求突破,创造性地提出了密集强化学习方法,通过识别和删除非安全关键状态、连接安全关键状态,并在编辑后的马尔科夫过程中训练神经网络,解决了“稀疏度灾难”。同时利用密集强化学习方法训练交通环境中的背景车辆,构建出一个由自动驾驶汽车和背景车辆组成的智能测试环境,从而实现了模拟环境替代实际道路环境。

“通俗来讲,我们的智能测试系统将自动驾驶汽车周围的背景车辆模拟成为一个个智能体,大家有着不同的驾驶目的:自动驾驶汽车希望更安全地行驶,背景车辆希望更好地帮助自动驾驶汽车发现安全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改变背景车辆的行为来实现对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性能的测试,让测试里程大幅减少,让测试过程变得更高效。”封硕形象地将这一过程比喻成为“AI司机”寻找“陪练”。

为了让“陪练”更精准有效地提供帮助,研究团队收集了海量人类驾驶数据,对“陪练”进行拟人化训练,从而确保测试环境更加贴合人类驾驶环境。同时还通过技术手段增加“陪练”司机的“危险系数”,让它们在行驶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侵略性与对抗性,从而增加测试环境的挑战性。

基于增强现实测试平台,研究团队将经过反复理论推演的研究思路在美国密西根大学Mcity和美国交通中心的测试场中付诸实践,对L4级自动驾驶汽车开展安全性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有效学习生成智能测试环境,并且与直接在自然驾驶环境中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相比,智能测试环境可以加快评估过程多个数量级。这意味着,实验中每一公里的测试,近似等价于实际道路测试中一千到一万公里的结果,极大加速了安全测试流程。

“我们这套方法为‘AI验证AI’这种研究思路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具体案例。”封硕对于当前的研究还有更长远的构想,“这套方法未来有潜力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这也是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同时,这项研究成果未来更有潜力为下一步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进行方向性的引鉴和指导:通过测试找到问题,对症下药地开展优化安全设置和性能的研究,就能间接地推动自动驾驶安全性的有效提升。”(邓晖、田姬熔、常潇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第三届云端教学发展大会在重庆召开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人民网重庆4月12日电 (许珺、姚於)4月8日,作为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第三届云端教学发展大会在重庆召开。大会以“数字化引领智慧学习变革”为主题,教育界、产业界专家学者300余人现场参会,逾30万人线上参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

    时间:04-12
  • 第二届中国高校就业育人大会在重庆召开

    大会现场。主办方供图人民网重庆4月12日电 (许珺、姚於)4月8日,以“深化就业育人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高校就业育人大会在重庆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乎千家万户民生福祉,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高校就业育人工作,一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就...

    时间:04-12
  • 北京呼家楼中心小学:把“爱目”的意识深种心底

    人民网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郝孟佳)今天,“家行动”公益PDC第一季暨“爱目行动”第九季北京站开幕式在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举行。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马骏在讲话中表示,希望通过PDC项目帮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学校走向社会,让孩子们通过项目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对家庭和社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家行...

    时间:04-12
  • 不明原因儿童肝炎,查明了吗?

    原标题:不明原因儿童肝炎,查明了吗?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顾名思义,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直未明且在研究中。现在3项独立研究指出,2022年以来的不明原因儿童肝炎病例增加,与Ⅱ型腺相关病毒(AAV2)这种常见的儿童病毒有关。但遗憾的是,目前依然不能确定AAV2究竟为肝炎的致病原因,抑或仅仅是对另一种病毒感染的提示。“元...

    时间:04-12
  • 在校园里赴一场传统文化之约

    原标题:在校园里赴一场传统文化之约  4月10日,在天津小学,学生在进行书画展示。  当日,以“徜徉诗词之海,品味文韵之美”为主题的传统文化节在天津小学举行。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国学朗诵、京剧选段表演、书画展示等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华社发(佟玉峰 摄)【1】【2】【3】【4】【5】【6】...

    时间:04-12
  • 广西左江流域发现大型史前蛇类遗存

    原标题:广西左江流域发现大型史前蛇类遗存此次左江流域考古发现的蛇类骨骼。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供图近日,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对广西左江流域距今约6000年的宝剑山遗址和大湾遗址中发现的蛇骨进行形态学研究,鉴定出缅甸蟒、眼镜王蛇和百花锦蛇三种蛇类。这项成果刊发在国际期刊《历史生物学》上。左江...

    时间:04-12
  • 中国海洋大学:写好海洋“蓝色种业”大文章

    原标题:中国海洋大学:写好海洋“蓝色种业”大文章“海水养殖动物分子育种平台的成功搭建,将为鱼、虾、贝等水产生物育种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推动传统育种模式向智慧育种模式转变,效率更高也更精确。”日前,在位于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的海南省热带水产种质重点实验室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

    时间:04-12
  • 海峡两岸青年逐梦智汇营开幕

    据新华社南京电(记者陆华东)长三角两岸企业家溱湖论坛——海峡两岸青年逐梦智汇营近日在江苏泰州开幕,两岸300多名青年出席活动。两岸企业家峰会中小企业合作及青年创业推进小组副召集人徐泽洲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希望广大台湾青年加深对大陆的了解,做两岸融合发展的“沟通者”“传播者”。大陆方面将一如既往地鼓励...

    时间:04-12
  • 新型学生社区:思政、服务、育人“一站式”完成

    原标题:新型学生社区:思政、服务、育人“一站式”完成“这里能办的事可多了,校园卡补办5分钟搞定。”4月10日早上8时许,在华中科技大学师生服务中心,陆续有学生前来办理业务。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开设服务窗口28个,并设有24小时自助服务区,自助服务设备21台,线上线下一体可办理各类事项近800项。3月下旬,教育部高校...

    时间:04-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