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让产业所需、学生所学同频共振

2023-03-09 08:28:00

来源:光明日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其中,产教融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关键词。如何推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我们来听听代表委员们的观点。

产教融合是办好职业教育关键所在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更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委员一直很关注职业教育。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成就显著,但不可否认的是,产教‘合而不融’、校企合作不深不实等问题仍然存在。”李孝轩委员告诉记者,“‘校热企冷’问题的部分原因在于,在协同育人过程中,配套政策依然不完善,政、校、行、企权责界限不清晰,政策互通性、教学标准应用性、理实一体互通性和‘课岗赛证’融通性差,合作关系不稳定,体制机制尚未健全。”

李孝轩委员指出,企业未能深度参与修订面向岗位或岗位群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而现有学科专业集成度、复合度不高,无法满足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岗位对更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企业都希望联合培养的学生可以‘为我所用’,但当前实习实训与就业有所脱节,导致企业参与的效益比较低,自然影响了参与积极性。”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等方面仍缺乏政策支持,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在基层落地过程中有待优化,对校企合作的行为缺乏有效保障和规范等,都是校企合作关系不够稳固的原因。”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委员说。

在李孝轩委员看来,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的需求迫切,但如何按照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激励其积极投身职业教育建设,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以系统思维推进产教融合

如何更好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安徽省阜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善竑代表建议,应坚持系统思维,坚持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制度一体化设计,将职业教育与行业升级、产业转型、区域发展深度融合捆绑,将学校积极培养人才与企业行业主动担当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良性互动,以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的问题。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校,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以“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共建一批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以此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

郑亚莉委员指出,应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议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重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或骨干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专业课程和教材等教学资源,共创实验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以培养行业企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李孝轩委员建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积极完善现有职业院校的建设和监管标准,建立适应职业类型特色和规律的政策体系,特别是探索建立职业教育资金返还机制,通过税收减免、设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等财政手段,有效解决参与职业教育的成本分担问题,为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协同育人提供政策保障

“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环节,做实做优做强产业学院,因产办学、因需施教,助推产业需求与学生所学同频共振。”李孝轩委员举例说,云南工商学院的多个二级学院先后与华为、京东等多家企业合作建设了12个产业学院,推动校、行、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学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加快推进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深度融合。“目前来说,这种模式较为有效。学校共建的华为网络信息技术学院,不仅引入了企业导师,还将企业教材、管理模式等纳入课程,该学院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达98.12%,其中超九成学生就职于华为或其生态企业。”李孝轩委员说。

(记者 晋浩天)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努力当好新时代教育改革排头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委员对此深有感触,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不论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都体现了我们党对现...

    时间:03-09
  • “植树护绿”开启春季校园劳动课

    3月8日,在长兴县李家巷镇青草坞村的荒地上,孩子们在老师和青草坞村党员志愿者的带领下一起种下橘子树苗。当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李家巷镇中心幼儿园的师生们与青草坞村党员志愿者一起开展“植树添绿 与小树共成长”植树护绿主题活动,开启了春季校园劳动课的“第一课”。孩子们还给树苗挂上了心愿卡,通过这样的方式...

    时间:03-09
  • 构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家制度体系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其关键在于产教融合。产教融合可以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有机衔接,通过产学合作机构的设置、企业项目的合作研发、课程与教材的合作开发等,将大大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尽管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但从实践层面来看,产教“合而不...

    时间:03-09
  • 打造高质量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作为民盟陕西省委副主委,当选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后,我秉承民盟“不调研就不发言”的优良传统,聚焦民生关切,扎实调研,认真履职。在紧张工作之余,我多次走进西安交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梧桐家苑、西安太乙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调研社区智慧康养和数字健康的发展情况,听民声、察民情、解民意,为撰写提案做准备。2022年,我...

    时间:03-09
  • 产教融合,“学校热企业冷”怎么破

    我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名普通教师,同时也负责本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工作的时间越长,我越体会到在推动学校发展、专业建设、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学校和各院系都设有产学合作机构,各专业教研室也都与相应企业进行了直接...

    时间:03-09
  • 完善健康大数据共享机制

    健康医疗大数据蕴藏了丰富的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利用等海量信息,是人民健康保障的数据金矿和证据源泉。然而,目前我国医院诊疗和医保等健康医疗大数据利用缺乏完善的共享机制。数据共享多局限于政府、医疗机构、科研院校等组织,尚未形成面向广大专业机构、团队开放共享的原则、规范、标准。为此,建议制定和完善相...

    时间:03-09
  • 如何释放“人才引擎”的澎湃动力

    【圆桌对话】嘉宾朱永新委员(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薛其坤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兴安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持人:本报记者 罗旭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国家战...

    时间:03-09
  • 陆安慧委员:吸引更多人才飞向东北地区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已出台了相关文件,对遏制东北人才流失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但目前,人才供给结构失衡依然是东北振兴面临的突出问题。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影响人才去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做好人才工作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主体协同发力。建议优化人才认定与支持政策...

    时间:03-09
  • 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  塑造中国特色创新生态(两会观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议国是、谈体会、话使命,记...

    时间:03-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