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一位乡村教师的“手机攻防战”

2023-02-28 08:38: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一位乡村教师的“手机攻防战”

手机可能藏在课桌上高高摞起的书本后,也可能藏在课桌边挂着的垃圾袋里。甚至有时候,学生就像变戏法一样,“能在几秒钟内把手机藏进自己鞋子里”。

在乡镇初中做了10年班主任的陈扬越发觉得,现在因为手机,要和学生开始“斗智斗勇”。

陈扬三番五次在班会上强调“不允许将手机带入学校、教室”。一次,他临时决定来个突击检查,让人意外的是,最终他在教室拖把下面发现了学生藏起来的手机,“学生觉得老师肯定不会去翻拖把”。

“有的小孩从三四岁就捧着手机玩,你让他(她)突然戒掉,很难的”。这位教师感慨,眼下在乡镇、农村,手机已经成为一道横亘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间的“首要难题”。

他所在的学校是鄂东一所乡镇初中。这所中学的生源来自周边几个农村,住宿生1070人,走读80人,大部分是留守孩子。2013年,陈扬进入该校任教,担任初三年级班主任。彼时,随着智能手机逐渐在乡村普及,班上开始有学生在课堂玩手机。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连续几个月,学生在家上网课。根据陈扬的观察,自此手机覆盖了班级所有学生,这也加剧了沉迷手机的程度。“网课上点名,学生不应答的情况经常发生。”

相比镇上的学生,这种情况在农村更容易出现。“留在村里的一些家长,要么在地里干活,要么在打牌,爷爷奶奶也有自己的事忙活,很少能陪孩子一起上网课。”陈扬说。

学校副校长张清曾派教师家访,看到的情况超乎意料:有的学生网课账号在线,人在床上玩另一部手机;还有的学生会在电脑上“分屏”,一边挂着网课账号,一边在游戏里“激战”。

当年5月,学校对返校学生进行摸底测验,结果大部分学生成绩下滑。教师认为手机是“罪魁祸首”,为了守住校园阵地,在这所乡村学校的校门口,出现了一道特别的“防线”——为严防手机进学校,校园里用起了安检扫描仪。

有的学生开始“组团行动”:前一名学生通过门口检查进入校园后,后面的学生趁人多、负责检查的人员不注意,在校园伸缩门边偷偷将手机递进来。有的学生在衣服口袋里同时放入手机与硬币等其他金属物品,扫描仪响起,学生就将其他金属物品拿出来递给保安,以此蒙混过关。

当年9月,学校引入一家来自省会城市的安保公司,开展手机管理、军训、国防教育等。“这一年,学生带手机的情况消失了,班主任的压力减轻了不少,得以专注于教学与班级其他事务管理。”陈扬说。

但这一管理模式只维持了一年。之后,张清发现,学生想方设法带手机进校园的情形又开始出现。2021年秋季学期,学校无奈之下又在当地聘请了5名“宿管员”,他们的重要工作就是晚上查寝。

宿管员住在学生宿舍楼里。“之前,班主任查寝后夜里10点多就走了,有的学生等老师走后再躲在被子里玩手机。现在宿管夜间11点后也能查。”张清介绍说。

让教师们无奈的是,种种严管之下,依旧难以控制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

汪明敏在这所中学担任初三年级化学教师,据她观察,很多学校对于管理的尺度难以把握,有的学生一度明目张胆在课堂上掏出手机看小说,或者关掉声音玩游戏。

“校园之外,学生假期在家玩手机的情况这两年愈演愈烈,我们更无奈。”每周日上午学生返校,汪明敏都能注意到,一些学生在自习课堂上昏昏欲睡,“周五、周六两个晚上都在家,学生玩手机到凌晨很常见”。

在该镇的一所村级完小,今年刚退休的老教师萧大鹏有了大把闲暇时间,在村子里转悠久了,他发现,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比他当教师时掌握的情况要“严重得多”。

这所完小吸纳了附近3个村子的学生,留守儿童占多数。此前,萧大鹏担任四、五、六年级的数学教师和一个毕业班的班主任。一次,有学生报告说,班里组建了一个游戏群。他找班长了解情况,发现全班60个学生中,有40多个都在群里,班长也在,这个群用于课后大家交流游戏装备与升级技巧。“有的学生之间互赠装备,这似乎成为学生间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还有一次,一位家长专门给他打来电话求助:自家孩子一回家就“掉”进手机里了,作业也不做,爷爷奶奶管不住,就按照孩子家长要求没收了手机。谁知孩子竟以“绝食”相威胁,称“不给手机就不吃饭”。

这位教学40年的乡村教师感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课题。“而很多孩子的家长拿部手机看短视频咯咯笑,小孩子哪里还挡得住”。

这位教育出很多优秀学生的老教师,也在与外孙的手机争夺战中败下阵来。

刚刚过去的寒假,萧大鹏10岁的外孙被送到他家照顾。外孙要求每晚单独睡觉,白天写作业时却常常“心不在焉”。萧大鹏突击检查发现,外孙半夜独自在房间玩一款《逃跑吧少年》的手机游戏。

为了转移孩子注意力,帮助他树立健康生活习惯,萧大鹏开始带外孙打羽毛球、乒乓球,但外孙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萧大鹏也曾考虑“堵不如疏”,尝试用电脑教围棋、象棋,结果自己起身上个厕所的时间,外孙都会在电脑上玩起游戏。

有一次,萧大鹏外出办事,为防止外孙在家玩游戏,专门修改了电脑与手机密码。结果,老伴打来电话求助,称外孙无法开机急得大喊大叫。萧大鹏坚持不告诉密码,这个10岁孩子直接捶打自己。两位老人又惊又怕,只得通知同样是当教师的女儿将外孙接走。

“智能手机就像一个黑洞。做了40多年老师,拿自己的外孙也没辙。”萧大鹏感慨,在他所在的村子,面对日渐沉迷在手机里的留守儿童,更多的是不具备文化水平、管理能力极为有限的留守老人。

他观察到,为了图省事,有的老人直接将手机给孙辈玩耍;假期每天窝在家玩游戏的少年儿童不在少数,老人们管不了、又担心他们饿着,将一日三餐送到床头。

在萧大鹏曾所在的小学,由于学校管控,小学生一般不能将手机带进校园。他希望还孩子一个更积极向上、更广阔明朗的天地。

(应受访者要求,陈扬、张清、汪明敏、萧大鹏为化名)

(记者 朱娟娟 雷宇)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教育部部署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

    原标题:教育部部署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为抢抓春季开学后促就业工作关键期,加快推动就业工作进展,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的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2月—4月开展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多措并举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以...

    时间:02-28
  • 手机沉迷催生乡村“新问题少年”

    原标题:手机沉迷催生乡村“新问题少年”春节刚过,青少年沉迷智能手机的话题再度引发关注。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夏柱智副教授课题组将目光聚焦于农村留守儿童。不久前,该课题组对外发布的报告显示,在调研的中部省份中,有九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使用专属手机或者长辈的手机玩耍,其中,近七成孩子用手机看短视频,三分...

    时间:02-28
  • 停招后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何去何从

    原标题:停招后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何去何从从2022年年底以来,国内举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陆续发布2023年的招生简章,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同济大学在内的一些知名高校宣布从今年开始停止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2021年9月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时间:02-28
  • “公务员招考三十五岁门槛松动”话题引关注 多地放宽部分岗位年龄限制

    原标题:“公务员招考三十五岁门槛松动”话题引关注 多地放宽部分岗位年龄限制  近日,“公务员招考35岁门槛松动”话题引发关注。据报道,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启动了2023年度公务员省考招录,近些年已有约10个省份将部分岗位年龄调整为40周岁以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查阅今年多地统一考试录用的公务员公告发现,多...

    时间:02-28
  • 职场隐性就业歧视怎么破

    原标题:职场隐性就业歧视怎么破  2月18日,在河北省艺术中心文化广场,求职者在翻阅招聘信息,寻找工作机会。梁子栋/摄(新华社发)  来自湖南的马安安(化名)今年28岁,前不久,她到一家互联网公司应聘做销售。简历上的婚姻状况一栏,她如实写上:未婚。没有想到,面试官上来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近期有结婚的打算吗?”马安安如实...

    时间:02-28
  • 一名医学毕业生的助人实践

    原标题:一名医学毕业生的助人实践  赵若清(中)和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测量血压、血氧等身体指标。受访者供图  医学生赵若清毕业后在医院工作了不到两年,便离开了医疗系统,转而在健康领域创业。兜兜转转,如今,他又踏上了跟医院密切打交道的旅程。  尽管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医生,但赵若清却依旧做着想方设法助人...

    时间:02-28
  • 福建助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

      本报福州2月27日电(记者钟自炜)为进一步强化就业帮扶,助力脱贫人口稳岗增收,福建省人社厅日前出台《关于强化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帮扶六条措施的通知》,提出强化监测预警、就业援助、稳岗帮扶、技能培训、跟踪调度、典型培树等6条措施,实施“常态化调度、月定期通报”机制,确保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帮扶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

    时间:02-28
  • 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人才如何“向农而行”

    原标题: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人才如何“向农而行”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蓝图已绘就,但真正做好“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人...

    时间:02-28
  • 涉农职业院校要培养更多本乡本土人才

    原标题:涉农职业院校要培养更多本乡本土人才   【一线探索】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农业职业教育以“兴农富农”为己任,肩负着提高农民素养,培养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和农村治理人才,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历史使命。   不可否认,现有的农业职业教育还不能适应乡村振兴所需人才多样性、复合性、应用性、成...

    时间:02-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