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人工智能能为教师帮多大忙

2023-02-06 08:48: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人工智能能为教师帮多大忙

  在一场国际会议上,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的话题得到了高规格的讨论和经验分享。多个国家的教育部长、联合国机构或国际组织的高级代表、知名学术研究人员汇聚在云端直播间。他们说,“让数字革命成为最有力的工具,确保所有人都可以获得优质的教育,变革教与学的方式”“要引导AI为教育服务”。

  如何让人工智能为教师赋能?如何让人工智能帮助教师提供学生更好的教育教学指导?前不久,在2022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上,培养教师的人工智能能力、通过人工智能创新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与合作等议题被写进日程。在一场以技术、数字、信息推动的教学法变革之下,人工智能正助力教师打破地域、资源发展不均衡的困境,回归关注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的教育梦想。

  “人工智能应用潜力巨大,必须用好这一教育变革的有力杠杆。”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在闭幕致辞中表示。应用人工智能推进教育数字化,绝不是以技术代替教师,而是要以技术支持教师,不是降低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而是要教师具备新理念掌握新技能,有效推动教育数字化变革。他强调,需要国际社会广泛开展政策对话,积极分享方案与经验,合作开展探索研究能力提升,形成共同推动教育数字化变革的强大合力。

  “因材施教”不再受教师人力限制

  如果没有遇到一个特殊的项目,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助理教授Giora Alexandron还是父母印象中的“坏孩子”。在学校,他不爱学习,经常在校园里闲逛。那时候他的母亲担心他最终会以辍学收场。

  在他的印象中,一次偶然的项目,他可以跟生物学家去学习鸟类等实验知识,“当时我特别高兴,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喜欢学习,我所有的行为问题都没了”。在Giora Alexandron看来,这个项目改变了他的人生。

  “个性化教学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非常重要”,Giora Alexandron认为要在当下教育环境中实现个性化教学并不容易,“很多地方学生人数非常多,师资力量不足”。

  他在思考:AI能不能帮助我们提供个性化教学?机器能不能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

  印度卡哈拉格普尔理工学院先进技术开发中心助理教授Kaushal Kumar Bhagat也关注到了同样的问题。教师把时间花在了点名上,没有办法专注于教学,“希望教师可以使用新的技术帮助提升工作成效”。

  Kaushal Kumar Bhagat介绍,在印度,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帮助教师完成课堂点名等琐碎事务。数学、心理学、经济学、计算机、哲学、语言学等学科也逐渐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不只是让学生学编程,更要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Kaushal Kumar Bhagat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分析数据、使用数据,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处主任Ethel Agnes Pascua-Valenzuela介绍,在新加坡,人工智能帮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比如,调整教学标准,通过全国性学习平台对学生展开评估。评估的结果甚至会影响到全国考试的安排。

  TeachFX资助与研究伙伴关系负责人Alyssa Van Camp曾做了一项长达几十年的教育研究。他们发现学生需要跟老师建立紧密的关系,达成和谐的沟通。他们开发了一项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在课程结束后看到学生的反馈。一项数据显示,工具的使用让学生和老师的交流频率增加了40%,更多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也在后续跟踪反馈中提到,工具的使用让自己对教育工作更有成就感。

  在Alyssa Van Camp看来,人工智能可以赋能教师,推动公平且有意义的教育工作

  人工智能为教师发展“搭梯子”

  “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师发展的成效凸显,通过精准帮扶、线上送课和智能研修等形式,乡村教师掌握智能助手的应用比例达到了95%,老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的数量位居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城乡的教师结构都得到了优化。”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黄涛分享的成果。

  关注乡村教师发展多年,在黄涛看来,宁夏由于地处西部,农村学校基数大且乡村教师占比多,教师发展存在结构化的困难。

  “人工智能为破解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利用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感知、分析和决策技术,为教师的发展和教学实践各个环节赋能,实现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黄涛说。

  2018年,宁夏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个“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和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建设试点先行区,围绕人工智能如何服务教师的学习、教学、教研和评价一体化,开展了大规模的探索与实践。

  黄涛介绍,宁夏构建了“云、网、数、端、边”的技术支撑体系,建成了宁夏教育云平台“一朵云”,搭建了宁夏教育专网“一张网”,联通了全区各类学校。通过数据采集、精准分析等方式,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改进报告和数字画像,实现了数据驱动的精准评价,为疏解教师发展的结构性阻碍提供了新渠道。连续3年的信息素养测评结果显示,宁夏全区的教师信息素养合格率达到了99%以上。

  在清华大学任教30余年的史元春教授,作为援青干部,现任青海大学校长。对于这个话题,她也深有同感,“我能感到西部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基础教育更渴望AI技术发挥作用,尤其是能够帮助教师开展有效AI教学应用”。

  在其他国家,如何让人工智能助力解决教师培训和发展的问题同样引发关注。Lecturio发展伙伴关系总监Sanja Sontor关注到埃塞俄比亚医学教师短缺的问题。“医疗教育方面缺乏教授和初级的学术人员,在质量方面面临着非常重大的挑战”。

  Sanja Sontor介绍,在埃塞俄比亚,一个由人工智能和学习科学为基础的平台开始投入使用。在课程内容上选择了耶鲁、哈佛等高校打造精品内容。经过调研反馈,85%的教师认为,这个平台内容对于他们的教学非常有帮助。

  在法国南特大学教授Colin de la Higuera看来,未来不仅仅是让教师在教室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还要赋予教师能力和力量。

  如何探索人工智能和教师的“合作关系”

  “人工智能是不可能代替教师的。”塞内加尔教育部长协调员Seyni看来,技术可以让教师不再做重复性的工作,可以提前预估课程的难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更改自己的教学方案。

  “教育还需要人的互动。我觉得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在法国蔚蓝海岸大学哲学教授Vanessa Nurock看来,目前人工智能可以给出正确或者错误的答案,但有时候回答的却不一定是一个是非对错的问题。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出版物《人工智能与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南》所写:目前为止,面向教学而设计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侧重于将评估、抄袭检测、教学管理和反馈等任务进行自动化应用,替代低技能任务单元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特别是在通科教师或特定学科教师稀缺的背景下,此类人工智能可能会提供便利。

  《人工智能与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南》强调,以取代人类教师职能为目标设计人工智能工具的行为,揭示了其背后对教师能动性及其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社会角色的根本误解。这种取向显然低估了人类教师独有的技能和经验,并忽视了学习者的社交及人文需求。

  《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也向各国政府发出了建议,“虽然人工智能为支持教师履行教育和教学职责提供了机会,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和协作应被视为教育的核心。要意识到教师不能被机器取代,应确保他们的权利和工作条件受到保护。”

  人工智能和教师的“合作关系”到底如何和谐发展?蒙古教育部部长鲁·恩赫阿木格楞认为当下还存在五个重要的挑战:怎么去管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隐私保护的问题、如何持续追踪人工智能在教育系统的效用、如何去协助教师和学生解决数据预测系统反映的问题、如何破除人工智能背后的歧视和偏见、如何更妥善地解决教育中AI的伦理问题。

  鲁·恩赫阿木格楞说,未来把人工智能纳入教育系统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规划,要有清晰的愿景,才能让人工智能更好地在教育系统中落地实施。

  见习记者 杨洁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上海:立法保障“最柔软的群体” 实现“幼有善育”

    原标题:上海:立法保障“最柔软的群体” 实现“幼有善育”  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街道“宝宝屋”,为社区内有需求的幼儿提供临时照护服务。上海市教委供图  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面向“最柔软的群体”,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2022年11月23日,《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

    时间:02-06
  • 呼唤普惠性托育服务 不负幼有所“托”

    原标题:呼唤普惠性托育服务 不负幼有所“托”  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实现“幼有所育”,既是家庭关心的大事,也是国家重大民生事项。但“生了娃没人带”“双职工带娃难”成为年轻人普遍面临的育儿难题。上海以立法破解托育难题,给“最柔软的群体”以坚实的托付,引起广泛关注。  2023年1月1日起,《上海市学前教育与...

    时间:02-06
  • 如何激发孩子们“刻在基因里”的科学好奇心

    原标题:如何激发孩子们“刻在基因里”的科学好奇心“我算了一下,上个学期无论线上课还是线下课,我主动找老师问问题的次数不超过5次。”寒假里,高一女生佳慧(化名)对刚刚结束的一个学期的学习进行了总结。“我接触过很多小朋友,发现他们越长大就越不愿意问问题,小学阶段是好奇心最强的时期。”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

    时间:02-06
  • 春节后北京招聘会“供需两旺” 企业抢抓“开门红” 线下招聘火爆

    原标题:企业抢抓“开门红” 线下招聘火爆  近日,北京市昌平区一路段出现罕见拥堵,人们涌入昌平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招聘大厅,春节后当地的首场招聘会在这里拉开帷幕。  据统计,此次招聘会提供了生产制造业、民生保供及高端电子研发领域等岗位1400多个,主会场参会人数达1200多人,线上平台浏览11162人次。  “赶...

    时间:02-06
  • 宝爸宝妈之烦恼:宝宝谁来带

    原标题:宝爸宝妈之烦恼:宝宝谁来带  36岁宝妈李晓和丈夫陈逸然在陪伴两岁的儿子。先藕洁/摄  34岁的宝妈邹京京育有三娃。受访者供图  90后宝爸李华锡和他两岁的儿子。受访者供图  邹京京的三孩之家犹如一个窗口,演绎着年轻宝爸宝妈的喜乐烦愁。生育、托育已并非个人、乃至一个家庭之事,而是攸关中华民族长...

    时间:02-06
  • 为了培养“大写的人”

    原标题:为了培养“大写的人”学人小传  燕国材(1929—2023),湖南桃源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同年分配到上海师范大学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主任,曾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心理科学》副主编,全国非智力因素研究会名誉会长。出版著作...

    时间:02-06
  • 云南保山学院:思政课开在云岭大地上

    原标题:思政课开在云岭大地上   “作为一名宣讲团成员,我将积极挖掘家乡本土红色文化,用一个个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通过讲解和曲艺的方式开展沉浸式红色宣讲,传承好红色基因,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云南保山学院党的创新理论大学生宣讲团成员、工程技术学院2020级水利水电工程班学生赵雪松说。   “保山学...

    时间:02-06
  • 这些中学生临摹了《清明上河图》

    原标题:这些中学生临摹了《清明上河图》   “猜猜孩子们临摹这幅《清明上河图》用了多久?15名学生只用了一周时间。了不起吧!”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〇中学美术教室,美术教师段英子骄傲地展示着学生们临摹的《清明上河图》。这是学校伯虎画社的“首秀”,更是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硕果之一。整幅作品完全按照原画...

    时间:02-06
  • 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各地在行动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中医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在护理新生婴儿。   黄春涛摄(人民视觉)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托育中心老师带着小朋友玩游戏。   新华社记者 江 汉摄  将优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列入民生实事、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发放生育津贴和育儿补贴、加强住房保障支持、完...

    时间:02-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