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上海:立法保障“最柔软的群体” 实现“幼有善育”

2023-02-06 08:51: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上海:立法保障“最柔软的群体” 实现“幼有善育”

  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街道“宝宝屋”,为社区内有需求的幼儿提供临时照护服务。上海市教委供图

  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面向“最柔软的群体”,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2022年11月23日,《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

  《条例》共有十章六十九条,明确了以政府主办的公办幼儿园为主,构建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普及学前教育;通过多种方式,构建普惠多元的托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托育服务;为适龄儿童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加强对家庭照护的支持与指导,增强家庭科学育儿能力等。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阎锐解读说,《条例》是全国首部探索将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整合立法的地方性法规,将进一步推动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的一体化发展,巩固提升普惠性幼儿托育资源覆盖面,打造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多元包容的学前教育体系,减轻家庭育儿负担,实现“幼有善育”。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自1999年起开始探索建设0-6岁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2018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托育服务指导意见和行动方案,推动托育服务体系建设;2020年发布《上海市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新增普惠性托育点等举措。上海市教委托幼工作处处长孙鸿表示,《条例》强化学前教育、支持生育政策,旨在破解上海学前教育托育服务发展当中的一些瓶颈问题,同时以地方立法形式固化上海的有效经验和特色。

  关注0-3岁幼儿,建立社区托育点提供临时照护服务,是此次立法的一大亮点。

  《条例》出台之前,上海市教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本市社区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上海市“十四五”期间的社区托育服务制订工作计划,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安全普惠、属地管理、多方参与、就近就便”原则,在社区内设置嵌入式、标准化的托育服务设施,提供临时托、计时托等普惠托育服务。

  按照《意见》,“十四五”期间,上海要以街镇为规划单元,开设社区“宝宝屋”,按照街镇1-3岁常住幼儿数的15%配置“宝宝屋”托额,其中五个新城地区按不少于20%的比例配置;全市街镇“宝宝屋”覆盖率达到85%,中心城区街镇“宝宝屋”覆盖率达到100%。2023年,上海要全面建设社区托育点,并开设更多的公办幼儿园托班,2025年达到千人托位不少于4.5个。《意见》还就经费保障、人员保障方面等具体问题提出了规划。

  据了解,浦东新区正引导和支持各类机构依托社区提供嵌入式、菜单式、分龄式的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推动街镇建设社区“宝宝屋”。曹路镇正开展试点,在中虹社区居委会的文化客厅里嵌入“宝宝屋”功能,年轻父母可以将宝宝临时交给保育员,自己处理工作,享受一会儿闲暇时光;祖辈可以在去社区居委会看病、买菜、聊天聚会时,临时将孩子交给保育员,可以透过窗子观看孩子在“宝宝屋”的游戏情况,社区居委会充分挖掘、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聘请居住在社区内的3个有照护资质的全职妈妈作为“宝宝屋”的保育员。

  上海地方立法的出台,有效促进了基层强化托育服务的政府职责与组织保障

  浦东新区教育局托幼工作处处长汤韬介绍说,浦东新区建立了由分管区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和36个街镇组成的浦东新区托幼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政府职责任务,将托育服务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和街镇绩效考核重点推进,先后印发《关于促进和加强浦东新区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浦东新区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从顶层设计上强化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发展规划的刚性约束。

  上海市普陀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奚岚分享说,2019年至今,随着托育市场的快速兴起与发展,中心工作重心从前期的申报申办逐步走向事中事后管理,形成了区域托育服务的管理细则。通过建立每日视频监控、日常飞行抽查、信用评价公示、年审等托育机构过程性与终结性的评价机制,促进托育园的监管工作,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同时提供针对托育人员的保研活动、教研活动、培训见习、从业人员技能大赛等多元化服务机制,助力托育园的健康发展

  立法保障科学育儿指导,是《条例》的另一大亮点。《条例》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接受科学育儿指导,创造良好家庭环境,科学开展家庭照护和教育;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社区托育服务和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纳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乡村社区生活圈和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内容。

  据介绍,上海目前已将覆盖0-8岁幼儿家庭的科学育儿纳入全市一网通办“出生一件事”,不断扩大育儿指导的受益面、提高指导服务的精准度,每年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10次公益免费科学育儿指导。同时,通过“进楼宇、进园区、进场馆、进社区、进家庭”的“五进”模式,把科学育儿资源送到家长身边,通过“育之有道”App和“上海科学育儿指导”等平台,及时推送内容丰富实用的服务信息,有效支持家长居家育儿。

  记者 魏其濛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呼唤普惠性托育服务 不负幼有所“托”

    原标题:呼唤普惠性托育服务 不负幼有所“托”  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实现“幼有所育”,既是家庭关心的大事,也是国家重大民生事项。但“生了娃没人带”“双职工带娃难”成为年轻人普遍面临的育儿难题。上海以立法破解托育难题,给“最柔软的群体”以坚实的托付,引起广泛关注。  2023年1月1日起,《上海市学前教育与...

    时间:02-06
  • 人工智能能为教师帮多大忙

    原标题:人工智能能为教师帮多大忙  在一场国际会议上,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的话题得到了高规格的讨论和经验分享。多个国家的教育部长、联合国机构或国际组织的高级代表、知名学术研究人员汇聚在云端直播间。他们说,“让数字革命成为最有力的工具,确保所有人都可以获得优质的教育,变革教与学的方式”“要引导AI为教...

    时间:02-06
  • 如何激发孩子们“刻在基因里”的科学好奇心

    原标题:如何激发孩子们“刻在基因里”的科学好奇心“我算了一下,上个学期无论线上课还是线下课,我主动找老师问问题的次数不超过5次。”寒假里,高一女生佳慧(化名)对刚刚结束的一个学期的学习进行了总结。“我接触过很多小朋友,发现他们越长大就越不愿意问问题,小学阶段是好奇心最强的时期。”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

    时间:02-06
  • 春节后北京招聘会“供需两旺” 企业抢抓“开门红” 线下招聘火爆

    原标题:企业抢抓“开门红” 线下招聘火爆  近日,北京市昌平区一路段出现罕见拥堵,人们涌入昌平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招聘大厅,春节后当地的首场招聘会在这里拉开帷幕。  据统计,此次招聘会提供了生产制造业、民生保供及高端电子研发领域等岗位1400多个,主会场参会人数达1200多人,线上平台浏览11162人次。  “赶...

    时间:02-06
  • 宝爸宝妈之烦恼:宝宝谁来带

    原标题:宝爸宝妈之烦恼:宝宝谁来带  36岁宝妈李晓和丈夫陈逸然在陪伴两岁的儿子。先藕洁/摄  34岁的宝妈邹京京育有三娃。受访者供图  90后宝爸李华锡和他两岁的儿子。受访者供图  邹京京的三孩之家犹如一个窗口,演绎着年轻宝爸宝妈的喜乐烦愁。生育、托育已并非个人、乃至一个家庭之事,而是攸关中华民族长...

    时间:02-06
  • 为了培养“大写的人”

    原标题:为了培养“大写的人”学人小传  燕国材(1929—2023),湖南桃源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同年分配到上海师范大学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主任,曾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心理科学》副主编,全国非智力因素研究会名誉会长。出版著作...

    时间:02-06
  • 云南保山学院:思政课开在云岭大地上

    原标题:思政课开在云岭大地上   “作为一名宣讲团成员,我将积极挖掘家乡本土红色文化,用一个个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通过讲解和曲艺的方式开展沉浸式红色宣讲,传承好红色基因,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云南保山学院党的创新理论大学生宣讲团成员、工程技术学院2020级水利水电工程班学生赵雪松说。   “保山学...

    时间:02-06
  • 这些中学生临摹了《清明上河图》

    原标题:这些中学生临摹了《清明上河图》   “猜猜孩子们临摹这幅《清明上河图》用了多久?15名学生只用了一周时间。了不起吧!”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〇中学美术教室,美术教师段英子骄傲地展示着学生们临摹的《清明上河图》。这是学校伯虎画社的“首秀”,更是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硕果之一。整幅作品完全按照原画...

    时间:02-06
  • 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各地在行动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中医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在护理新生婴儿。   黄春涛摄(人民视觉)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托育中心老师带着小朋友玩游戏。   新华社记者 江 汉摄  将优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列入民生实事、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发放生育津贴和育儿补贴、加强住房保障支持、完...

    时间:02-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