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青岛农业大学:发挥人才优势,服务乡村振兴

2023-01-04 08:36: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青岛农业大学:发挥人才优势,服务乡村振兴

近日,在青岛绿沃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大棚内,一排排整齐的草莓长势旺盛,红彤彤的果实点缀于绿叶之间。“得益于青岛农业大学姜卓俊教授研发的草莓超早熟栽培技术,我们的草莓上市早、品质好,回头客很多,供不应求。”青岛绿沃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坤均说。

青岛农业大学姜卓俊教授研发的草莓超早熟栽培技术获得青岛农业企业的一致好评。作为一所“农字号”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充分发挥智力和人才优势,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将创新成果送到田间地头,以科技服务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科技小院加速农业科技落地

近日,在位于青岛莱西市店埠镇的胡萝卜科技小院的试验田里,科技小院“院长”赵颖和同学们忙得热火朝天:运肥、称重、撒肥……试验田里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赵颖是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一名研二学生。去年研究生一入学,她就跟着导师在胡萝卜科技小院里开展研究,致力于胡萝卜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在科技小院里作研究,让我对课题的理解更深入了。在这里,我们一边学习,一边指导农户科学种田,帮助乡亲们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赵颖说。

赵颖的导师陈延玲是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以科技小院模式培养出来的第一批研究生。博士毕业后,陈延玲回到本科母校青岛农业大学任职,也将科技小院模式带了回来。2019年7月,在陈延玲的推动下,胡萝卜科技小院在青岛莱西市店埠镇建成,入住小院的青岛农业大学师生针对胡萝卜生产开展科学研究,探索技术服务模式。

除了日常科研和实验工作,科技小院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针对农户需求进行不同形式的技术普及。“我们通过田间党校、夜间培训等形式,对生产过程中痛点、难点进行技术培训。对于没有时间参加线下培训的农户,我们会通过短视频、科普传单等形式,把技术送到他们手上,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把当地的农民培养成‘土专家’。”陈延玲说。

近年来,青岛农业大学不断开拓科技小院助农新阵地,派出师生团队驻扎农业生产一线,推广科技服务“小院模式”。青岛农业大学陆续建成了胶州大白菜科技小院、莱西玉米科技小院等,并承担了乐陵小麦玉米科技小院等相关工作

青岛农业大学每个科技小院都有专攻的特色农产品项目,因地制宜开展技术示范和指导,服务农民需求,打通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青岛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引进及创新作物高产高效技术20余项,实现作物平均增产12.8%,增效33.4%,增收20.4%。

科技特派员为乡村振兴赋能添智

日前,青岛莱西市沽河街道北张家寨子村农户张许山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由于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卖出了好价钱,2022年他们一家的收入达到60多万元。“多亏了青岛农业大学的‘葡萄专家’传经送宝,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了!”张许山说。

张许山提到的“葡萄专家”,正是青岛农业大学的科技特派员。去年底,由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韩仲志担任团长,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青岛葡萄产业服务团成立,为葡萄种植提供科技指导服务。

专家们经常到葡萄园来,从选种、育苗到结果、采摘,给予我们手把手的指导。”张许山说,在广大果农的心里,青岛农业大学的专家就是大伙儿种植葡萄的“主心骨”,是致富路上的“贴心人”。

这是青岛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队伍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自国家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青岛农业大学建立起具有较高专业知识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特派员队伍。科技特派员们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点,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送去科技指导和服务。

“学校科技特派员总人数已超过600名,服务区域覆盖山东省全域,辐射至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青海、重庆、内蒙古和甘肃等地。”青岛农业大学校长刘新民介绍,2022年,青岛农业大学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大会战行动计划,组建了20支科技特派员团队,由“单兵作战”向高水平的“团队作战”转变,由“服务农户技术”向“服务产业需求”转变。

“学校将继续发挥人才、科研优势,以科技小院、科技特派员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打通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创新链条,促进成果转化,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刘新民说。(记者 王健高 实习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刘 琨)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四川农大助力建设“天府粮仓”

    四川农业大学近日举行科技赋能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行动启动仪式,现场发布了《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科创方案》)和《服务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服务方案》)两大方案,计划每年投入一亿元经费,持续推进学科、人才、团队、科研协同...

    时间:01-04
  • 盐城师范学院:打造“沉浸式”的思政课堂

    2022年12月7日,一场“我心中的思政课”——大学生“四史”微课大赛在盐城师范学院开幕。来自18个二级学院、经过层层选拔的选手,纷纷在台上展示风采,全体思政课教师“化身”学生坐在台下认真聆听。师生相互启发、共同用心感悟,润物细无声。“要发挥好思政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作用,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

    时间:01-04
  • 我科学家发现长着恐龙头骨的白垩纪鸟类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记者金地、张泉)记者3日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我国科学家在辽西热河生物群新发现一种长着恐龙头骨和怪异身体的白垩纪鸟类,命名为“朱氏克拉通鸷”。这一发现为解答鸟类如何由恐龙演化而来并演化出独有的形态特征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生态与进化》...

    时间:01-04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工作站首次在港设立

    从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国际”)获悉,近日,中国建筑国际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陈湘生教授签署协议。2023年1月,双方合作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这将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香港建立的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对促进深港融合、科技兴港等具有开创性意义。陈湘生院士表示,我国建筑业面临...

    时间:01-04
  • 走好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对教育事业的重大战略部署,也为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国防科技人才自主培养既是捍卫国家主...

    时间:01-04
  • 努力把科研融入科技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赋予了我们这一代青年科技工作者新的时代使命。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才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国际科技竞争的新焦点...

    时间:01-04
  • 育栋梁之才 铸国之重器

    领导班子带头学、基层党组织全面学、专题培训深入学、党员干部自主学、青年学子生动学;制定宣讲工作方案、建设宣讲队伍、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召开后,西北工业大学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下一步,西北工...

    时间:01-04
  • 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合并立法有启示意义

    自2023年1月1日起,《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正式实施。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面向学龄前幼儿这一“最柔软的群体”,是民生保障的重要环节。托幼一体化,“将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合并立法,在地方立法中尚属首创”。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学前教育法立法进程。2020年9月,教育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

    时间:01-04
  • 2023年度国考即将开考,这些事项考生要了解!

    原标题:2023年度国考即将开考,这些事项考生要了解!  延期举行的2023国考将于1月7日至8日开考。考生可于3日0:00至8日15:00期间登录国家公务员局网站打印准考证。考前,多地就保证考试秩序、疫情防控等发布提醒。  报名人数  近260万人通过资格审查,录用比约70:1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消息,2023年度国考招录...

    时间:01-04
  • 深刻把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贯彻落实党...

    时间:01-0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