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走好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2023-01-04 08:55:00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对教育事业的重大战略部署,也为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防科技人才自主培养既是捍卫国家主权的根本,又是维护政治安全的保障。西北工业大学始终以铸国之重器、育国之栋梁为使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西工大实践,自主培养了一大批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

专业建设优布局,打造国防特色专业体系。学校始终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防科技工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专业发展的基本定位,夯实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根基。一是加强三航传统优势专业的内涵改造和优化升级。例如在全国首家开设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强化系统工程、控制、信息等优势专业交叉,引领航空宇航技术与产业发展。二是注重工理融合,以理强工,以工促理。例如材料物理专业进一步强化与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基础学科交叉融合,夯实学生探索超常条件下新材料研制原始创新能力的基础。三是立足当前“卡脖子”技术和未来发展战略需求,建立新兴工科专业。近五年,学校主动布局设置柔性电子学、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等10多个专业,逐步形成支撑引领、交叉融合的特色专业体系。

培养体系推改革,构建多样化培养格局。学校聚焦“四个面向”,突出“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建立大类培养为主,特色班等多样化并存的培养格局。一是聚类形成了航空航天类、海洋工程类、智能制造类等10个本科生大类。二是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主动应对“卡脖子”问题,创立全程化导师引领、全科式基础强化、全球化资源导入和全面个性化培养的精英班模式;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面向国家国防等重大战略需求,打造力学基础贯通课程,重构力学核心课程体系。三是依托A+学科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立“陈士橹飞天班”,开展“航天科技卓越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设置“黄玉珊航空班”,致力于培养航空领域未来的学术大师和型号总设计师。

课程建设强特色,加强一流教学资源供给。学校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基础、工程能力、系统思维和人文精神,打造一流课程体系。一是建设适应个性化发展的分层次公共基础课。例如,强化数学+工科思维培养,打造微积分、工程数学等课程群,面向专业需求、学生需求实施分类分级数学通识课程教学。二是以“文美通识课程”建设为重点,在“十四五”期间建设300余门素养类通识课程。例如,《大国三航》课程由多名国防科技领域知名专家共同讲授,厚植学生爱国奉献的理想信念。三是持续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核心课程。目前,学校建设了小型火箭设计与自主飞行试验等60多门专业综合设计课程,通过“理论+设计+制作+测试”一体化设计,强化“做中学”理念和多门课程内容贯通式融合。四是按照“成体系规划、系列化建设”理念,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系列教材。例如不断丰富完善《机械原理》教材内容,目前已发行9版,被420多所高校选用。

教学模式塑形态,推动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学校持续推动“课堂革命”,着力探索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一是自2014年起全面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2019年起创新构建了“通识+学科专业+个性发展+素质拓展”的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加强国防军工特色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建成2600多个全校共建共享的课程思政素材案例,形成了“高站位、全覆盖、出精品、广交流”的西工大特色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三是推进小班化教学、翻转课堂、研究型教学、案例式教学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例如,将国防军工实际案例融入大学数学类课程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工程素养。

协同育人搭平台,凝聚多元育人合力。学校持续完善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的有效机制,凝聚多元育人合力。一是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发挥学校国防军工科研优势,构建“总师+项目+团队”的培养路径,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大型飞机等重大科研项目超过80%,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来源于国防军工领域超过80%,学生赴国防科研单位开展实习实践和科研工作超过80%。二是强化产教协同育人。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与教材体系;发起成立“大国三航”课程思政校企协同联盟,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牵引带动专业、课程、教材、基地等全方位共建。三是强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优化集“双创课程、项目团队、实践基地、竞赛活动”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学生“敢闯会创”。

质量保障立标准,营造全方位质量文化。学校建立了过程监控与专项评估相呼应、常态化与周期性相结合的质量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打造学校特色质量文化。一是印发意见文件,明确了质量保障关键着力点,强化质量保障主体意识。二是在质量保障评价指标中明确设置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观测点。例如,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等多个国防重点、紧缺专业已与相关的重点国防院所成立校企联合教学委员会。三是建成校院两级、专兼结合、名师参与的督导队伍,形成校领导带头的日常教学巡查制度。四是实施四年一轮全覆盖的专业自评估和课程评估,面向教学关键环节开展专项评估,以“应认证、尽认证”全面推动工程教育认证。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并走好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不断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

(作者:汪劲松,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四川农大助力建设“天府粮仓”

    四川农业大学近日举行科技赋能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行动启动仪式,现场发布了《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科创方案》)和《服务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服务方案》)两大方案,计划每年投入一亿元经费,持续推进学科、人才、团队、科研协同...

    时间:01-04
  • 盐城师范学院:打造“沉浸式”的思政课堂

    2022年12月7日,一场“我心中的思政课”——大学生“四史”微课大赛在盐城师范学院开幕。来自18个二级学院、经过层层选拔的选手,纷纷在台上展示风采,全体思政课教师“化身”学生坐在台下认真聆听。师生相互启发、共同用心感悟,润物细无声。“要发挥好思政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作用,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

    时间:01-04
  • 我科学家发现长着恐龙头骨的白垩纪鸟类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记者金地、张泉)记者3日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我国科学家在辽西热河生物群新发现一种长着恐龙头骨和怪异身体的白垩纪鸟类,命名为“朱氏克拉通鸷”。这一发现为解答鸟类如何由恐龙演化而来并演化出独有的形态特征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生态与进化》...

    时间:01-04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工作站首次在港设立

    从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国际”)获悉,近日,中国建筑国际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陈湘生教授签署协议。2023年1月,双方合作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这将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香港建立的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对促进深港融合、科技兴港等具有开创性意义。陈湘生院士表示,我国建筑业面临...

    时间:01-04
  • 努力把科研融入科技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赋予了我们这一代青年科技工作者新的时代使命。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才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国际科技竞争的新焦点...

    时间:01-04
  • 育栋梁之才 铸国之重器

    领导班子带头学、基层党组织全面学、专题培训深入学、党员干部自主学、青年学子生动学;制定宣讲工作方案、建设宣讲队伍、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召开后,西北工业大学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下一步,西北工...

    时间:01-04
  • 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合并立法有启示意义

    自2023年1月1日起,《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正式实施。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面向学龄前幼儿这一“最柔软的群体”,是民生保障的重要环节。托幼一体化,“将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合并立法,在地方立法中尚属首创”。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学前教育法立法进程。2020年9月,教育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

    时间:01-04
  • 2023年度国考即将开考,这些事项考生要了解!

    原标题:2023年度国考即将开考,这些事项考生要了解!  延期举行的2023国考将于1月7日至8日开考。考生可于3日0:00至8日15:00期间登录国家公务员局网站打印准考证。考前,多地就保证考试秩序、疫情防控等发布提醒。  报名人数  近260万人通过资格审查,录用比约70:1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消息,2023年度国考招录...

    时间:01-04
  • 深刻把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贯彻落实党...

    时间:01-0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