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三十年完成“三步走”,中国载人航天如何走向广袤太空?

2023-02-24 19:12: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题:三十年完成“三步走”,中国载人航天如何走向广袤太空?

  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

  2月24日,“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幕,这是官方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全面系统展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三十而立之年。在这一年的尾声,中国全面建成空间站,完成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最后一步。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和活动范围,仰望和探索浩瀚苍穹不仅对国家,对人类亦有重要意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载人航天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还能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人去向哪里,人类文明才能走到哪里,载人航天使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更加广袤的空间,人们不仅可以认识新的科学现象,还可以利用特殊的太空环境开展科学研究。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2022年12月3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宣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几代中国航天人用了整整三十年。这三十年是中国载人航天自主发展的探索之旅。尽管在工程立项实施前中国已经掌握了运载火箭和返回式卫星技术等基础技术,但在载人航天领域,中国几乎从零开始。

  三十年来,中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技术,成为第三个具有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建成中国首个试验性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了货物运输、推进剂补加等技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从一人一天飞行到三人半年飞行,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天宫一号到中国空间站,回望这条技术“闯关升级”之路,一个鲜明特点是稳扎稳打、稳中提速,前二十年扎实夯基垒石,后十年全力加速冲刺。

  三十年完成“三步走”,离不开对技术路线的正确选择。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载人航天分为航天飞机和载人飞船两条技术路径,而航天飞机是当时的热潮。中国经过反复论证,根据自身的经济和技术条件,最终选择从载人飞船起步。如今,世界其他航天国家已从航天飞机转到载人飞船这条道路上来。

  周建平指出,中国没有发生技术路线的重大调整,现在来看,这条路的选择是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能够顺利实施这么多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

  三十年完成“三步走”,离不开历代航天人的持续攻关。作为中国第一型载人运载火箭,长二F火箭携手神舟飞船已成功将16位航天员、26人次送入太空。多年来,科研人员始终致力于进一步提升火箭性能。如今,长二F火箭安全性已从研制之初的0.997提高至0.99996,这意味着即使火箭出现飞行故障,航天员逃逸失败的可能性都不到万分之一。

  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钱航曾参与研制长二F火箭故障检测与逃逸系统,他告诉记者,从立项研制到性能优化,并不是越来越轻松的过程,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国外可借鉴的经验,必须依靠科研人员主动寻找和发现问题。

  钱航参与了空间站建造以来的历次载人发射任务。他感慨,看到航天员自信从容地进入自己参与研制的火箭,看到航天员将生命安全托付在科研人员手中,那种感觉真是不一样,“老前辈曾跟我们说,和卫星发射不同的是,我们设计的火箭是送人上太空的,人的生命是无价的。这些年的亲身经历让我对这句话的感触更深,载人航天人命关天,这不是一句口号。”

  在这样一批批科研人员的攻关下,迈入空间站时代,中国载人航天给人们带来了更多惊喜。中国人首次进驻自己的空间站、中国女性首次进行太空行走、机械臂首次亮相中国空间站、中国航天员首次完成6个月在轨驻留、天舟货运飞船创下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世界纪录、中国首次实现6个航天员同时在轨……新的技术突破为中国航天增添了更多高光时刻。

  如今,中国人的“太空家园”已经建成,并进入十年以上的运营与发展阶段,未来太空中还将留下更多中国航天员的“足迹”。当前,中国航天员队伍正在不断扩大成长,航天员选拔和训练越来越规范,机制越来越成熟。

  在400公里天外“安家”的同时,中国载人航天也正走在登月的路上。此次展览首次展出新一代载人飞船及月面着陆器等未来载人登月主要飞行产品模型。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说,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不会停止,“未来,我们还将走向更远的深空。”人们期待,中国人“九天揽月”的梦想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权威部门话开局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谈新举措新进展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谈新举措新进展  新华社记者胡喆、陈席元  天和、问天、梦天三舱齐聚天宇,中国空间站傲立太空,夸父探日、青藏科考、微纳卫星、量子传输、质子治疗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2022年,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捷报频传...

    时间:02-24
  • 人流物流加速回暖彰显中国经济活力恢复

      新华社太原2月24日电(记者吕梦琦、王皓)在山西中通快递太原转运中心,各种收发货物堆积如山,800余名工人正忙着分拣。不时有车辆开来,将分拣好的货物装车发往配送点和目的地。  “不少近距离线路每天能往返3个来回,省际班车每天增加到90辆左右。”该转运中心经理仇华峰说。  货运物流是经济运行...

    时间:02-24
  • 听院士讲奥秘,上海统一战线为何对基础研究感兴趣?

      中新网上海2月24日电 题:听院士讲奥秘,上海统一战线为何对基础研究感兴趣?  作者 范宇斌  “在宇宙演化的不同阶段,辐射、物质和暗能量分别主导宇宙。暗物质和暗能量在宇宙的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人类尚不知道它们的本质。探索自然界最深刻的基本规律是科学的永恒追求……”近日,中国科学院院...

    时间:02-24
  • 注意!这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取通过网络平台或线下实体店销售的粮食加工品、餐饮食品、食糖、茶叶及相关制品、乳制品、饮料、酒类、糕点、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饼干、淀粉及淀粉制品、方便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蛋制品、豆制品、蜂产品、罐头、蔬菜制品、水果制品、肉制品、水产制品、调味品、速冻...

    时间:02-24
  •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周年,中方发布重磅文件如何寻求“最大公约数”?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谢雁冰 黄钰钦)在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周年之际,中国外交部24日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面对战火的持续延宕,外界关注这一份重磅文件将如何助力国际社会在乌克兰问题上形成“最大公约数”。  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国际问题专家表示,文件全面系统阐...

    时间:02-24
  • 缅甸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高层次开放将推动缅甸与广西的全域合作

      中新社南宁2月24日电 (记者 杨陈)缅甸联邦共和国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觉梭登24日表示,高层次的开放政策,将进一步推动缅甸和广西的全域合作。图为部分出席招待宴会的嘉宾合影。杨陈 摄  当晚,缅甸联邦共和国驻南宁总领事馆在广西南宁举行庆祝缅甸联邦共和国独立七十五周年招待宴会。觉梭登在会上...

    时间:02-24
  • 秦刚同白俄罗斯外长阿列伊尼克通电话

      2023年2月24日,外交部长秦刚同白俄罗斯外长阿列伊尼克通电话。  秦刚表示,习近平主席和卢卡申科总统去年9月在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期间,共同宣布将中白关系提升至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了两国关系的历史性跨越。中方愿同白方一道,落实好两国元首的重要共识,保持高层交往,以元首外交为战略...

    时间:02-24
  • 成都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

      中新网成都2月24日电 24日下午,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闭幕。  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包惠为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谢瑞武、苟正礼、刘守成、王平江、史红平为副主任,苏鹏为秘书长。选举王凤朝为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长,刘筱柳、刘任远、...

    时间:02-24
  • (两会前瞻)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会有哪些新动作?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题: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会有哪些新动作?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5周年,这“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如何延续、有何新动作,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内外预期走向。3月启幕的全国两会,料将对此释放多重信号。资料图:人民大会堂。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最大确定性...

    时间:02-24
  •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国际伙伴到访中国空间站,未来可期!

      2月24日,“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北京开幕。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三十年,就在这一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太空之家”遨游苍穹。建设完成的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有助于开启中国人...

    时间:02-2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