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周年,中方发布重磅文件如何寻求“最大公约数”?

2023-02-24 22:04: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谢雁冰 黄钰钦)在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周年之际,中国外交部24日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面对战火的持续延宕,外界关注这一份重磅文件将如何助力国际社会在乌克兰问题上形成“最大公约数”。

  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国际问题专家表示,文件全面系统阐释中方有关基本立场主张,有助于推动国际社会进一步思考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和正确解决之道,为推动各方弥合分歧、形成共识、凝聚合力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表示,文件的发布恰逢其时,具有现实紧迫性。时至今日,乌克兰危机影响范围早已超出兵戎相见的俄乌双方,正由地缘政治“黑天鹅”逐渐转变为“灰犀牛”事件,引发金融、粮食、能源等诸多领域的次生危机。同时危机存在继续升级的可能,或将导致难以预料的灾难性后果。“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尽早实现和平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

  在此背景下,中方发布的立场文件共有十二条,包括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等,针对每一项具体内容,都有详细阐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所长李自国表示,文件既简洁明了,又全面深远;既体现了中方一贯的原则立场,又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主要亮点是标本兼治、远近结合、政经同步、以人为本、针对性强。”

  回顾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的中方表态可以发现,劝和促谈始终是关键词,呼吁理性冷静的态度始终如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四个应该”“四个共同”“三点思考”,是中方处理乌克兰问题的根本遵循。

  “中方此前提出的化解危机的主张在该文件中都有进一步阐释,表明中方一以贯之的态度。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将始终坚定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高飞说。

  外界注意到,中方不仅提出理念原则,更描绘出具体行动路线图,为结束危机、走向和平提出切实可行的“一揽子”方案。

  比如针对“保护平民和战俘”的现实迫切性问题,文件倡议“避免袭击平民和民用设施,应保护妇女、儿童等冲突受害者”;针对各方担心的“核电站安全”,文件“呼吁各方遵守核安全公约等国际法,坚决避免出现人为核事故”;文件还提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障粮食外运”等经济方案。

  李自国分析称,“这些都是世界各国关切的内容”,体现出中方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努力,并力图将其落到实处。

  然而,乌克兰危机何以持续至今无法消弭?有评论指出,文件不仅阐明各方应该“怎么做”的中国立场,更直指乌克兰危机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以及解决危机的难点所在。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认为,乌克兰危机的根源是美俄之间地缘政治利益冲突,美国通过北约东扩不断挤压俄地缘政治空间,挑战俄国家安全利益,导致俄作出反击。

  在发布的立场文件中,中方再次明确表态,要“摒弃冷战思维”。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各国的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都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丁晓星表示,中方提出摒弃冷战思维,阐明矛盾根源,深具现实意义。“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原因错综复杂,但如果抱着冷战思维应对,就是在拱火浇油。中方的立场实际上是一种抵制阵营对抗、反对‘新冷战’的鲜明立场。”

  在观察家看来,部分国家持续搅动局势、激化矛盾正是乌克兰危机延宕难解的症结之一。外界注意到,在中方致力于劝和促谈之时,美方却成为乌克兰战场最大的武器提供者,美国的军工企业从乌克兰战场赚得盆满钵满。

  对此,中方强调,各方尤其是大国,应该采取负责任态度,为劝和促谈创造条件,多做有利于政治解决的事,而不应火上浇油,更不能趁机牟利。

  “大国应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对话协商,解决各方关切。”高飞说,中方发布文件表明愿意承担负责任的大国角色,与世界各国一道化危为机,为世界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努力。(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太空种子”返回广西柳州 顺利出苗移植

    去年6月,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广西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将1000颗“洋紫荆1号”种子送至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经审批后,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越太空。今年元旦过后,200多颗“太空种子”回到柳州,经过培育,部分种子发芽长成幼苗。日前,科研人员将其中12株洋紫荆幼苗,从培养箱移植至大盆,这标志着在...

    时间:02-25
  • 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权威部门话开局)

      2月24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邀请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等介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有关情况。  十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从自主创新到自立自强、从跟跑参与到领跑开拓、从重点领域突破到系统能力提升...

    时间:02-25
  • 从“一抹绿”到“连片绿”的巨变(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处南疆地理中心的阿克苏地区,境内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冰川,融雪为流经这里的河流提供充足补给,使它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孕育了全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坐落于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的区位,又决定了这里的生态系统极度脆弱和...

    时间:02-25
  • 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开展“春季守护行动”

      本报讯 记者董凡超 近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召开全国视频会,部署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在3月至5月开展公路交通安全“春季守护行动”,进一步加强公路安全管控,净化公路通行秩序,有效防范化解春季突出交通风险隐患,全力预防减少交通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交通事故,为人民群众平安出行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  公...

    时间:02-25
  • 检察机关起诉校园暴力和欺凌犯罪同比下降

      本报讯(记者卢越)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2022年,检察机关起诉校园暴力和欺凌犯罪680余人,同比下降35.6%。  2018年10月,最高检向教育部发出“一号检察建议”,建议完善校园预防性侵的制度机制、加强制度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依法严肃处理违纪违法人员。4年来,“一号检察建议”的治理范围不再局限于...

    时间:02-25
  • 我国创新指数排名升至全球第11位

      本报北京2月24日电(记者于忠宁)今天上午,国新办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升至2022年的第11位,开启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阶段。  据介绍,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

    时间:02-25
  • (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2977名,各选举单位选出的代表均按姓名笔划排列)  北京市(53名)  马一德 马旭(满族) 王少峰 王合生 王争(女) 王红(女,满族) 王足刚 王希勤 王春法 亓延军 文献 方复全 尹力 邢卫兵 朱雅频 伊彤(女,满族) 刘伟 刘明群(女)...

    时间:02-25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军队战时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部分规定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军队战时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部分规定的决定(2023年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从法律制度上保障人民军队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提高打赢能力,第十三届...

    时间:02-25
  • “五个一百”:与奋进的中国同行

      中新网北京2月25日电(记者 岳川)奋进的中国,离不开奋斗的你我。  在这砥砺奋进的新时代,无数“平凡英雄”的故事,凝结成直抵人心的暖流。这股暖流在你我手中传递,于共鸣激荡之间,振奋鼓舞人心。  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2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目前正在进行作品报送。一...

    时间:02-25
  • 栗战书主持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闭幕会并作讲话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24日上午主持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闭幕会。在会议完成有关表决事项后,栗战书作了讲话。  栗战书说,本次常委会会议最为主要的任务是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必要准备。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的...

    时间:02-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