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两会前瞻)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会有哪些新动作?

2023-02-24 21:40: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题: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会有哪些新动作?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5周年,这“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如何延续、有何新动作,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内外预期走向。3月启幕的全国两会,料将对此释放多重信号。

资料图:人民大会堂。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最大确定性

  亮出鲜明态度——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中国内外环境面临深刻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但改革开放并未“收缩”。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等表述已被写入中共二十大报告,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看来,这就是最大确定性,其中重要任务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这种确定性,也呼应了眼下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伴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的一些体制机制,与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对接不畅,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势所必然;尽管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但国际联通和经济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客观要求,中国需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中国决策层已多次重申改革开放的鲜明态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2月2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稿,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会议同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由此观之,今年将又是一个改革年,两会上体现“新一轮”与“高水平”特点的大力度改革开放举措可期。

资料图:山东港口青岛港。(无人机照片) 张进刚 摄

  内外双循环

  强化内外协调——中国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也对改革开放提出新要求。

  “要实施有助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内外一体的改革新思路。”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认为,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与高水平对外开放要高度统一、更加协调,在一定程度上,改革即是开放,开放即是改革。

  为此,不仅要通过国际循环打通制约高端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架起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桥梁,更要通过一系列改革,稳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提升参与国际循环的能力。

  事实上,中国的改革和开放一直相互促进。回顾过去几年,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国均从顶层设计着眼推出重大改革举措。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拼图”一块块补上,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坚强制度保障

  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外大循环需要充盈的动力和活力。在此背景下,从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到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更多内外协同性强、兼具改革与开放特质的新举措,有望在两会期间进入公众视野。

  发展加安全

  构筑安全铁闸——站在新节点上,改革开放还面临新挑战。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国内任务艰巨繁重,统筹发展与安全,是当下中国谋划新举措的原则。

  当改革进程愈走愈深、开放之门越来越大,在一些领域,不可避免触及系统性金融风险、数据安全、隐私安全等风险点。如何强化风险意识、进行风险识别、制定相应防控措施需要引起重视。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长湧提醒,当前既要重视开放领域的一些传统安全问题,如贸易摩擦、出口管制等,也要重视解决新形势下、特别是新的国际背景下出现的一些新安全问题,包括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由此观之,新节点上的改革开放,需要同步推进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做好压力测试,确保“既放得开,又管得住”。

  不久前结束的地方两会上,多个省区市一边部署改革开放举措,一边自我提醒“警惕超预期因素”。围绕建立匹配改革开放新动作的安全铁闸,政府工作报告有何安排,代表委员贡献哪些真知灼见,料将成今年全国两会又一大看点。(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太空种子”返回广西柳州 顺利出苗移植

    去年6月,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广西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将1000颗“洋紫荆1号”种子送至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经审批后,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越太空。今年元旦过后,200多颗“太空种子”回到柳州,经过培育,部分种子发芽长成幼苗。日前,科研人员将其中12株洋紫荆幼苗,从培养箱移植至大盆,这标志着在...

    时间:02-25
  • 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权威部门话开局)

      2月24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邀请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等介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有关情况。  十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从自主创新到自立自强、从跟跑参与到领跑开拓、从重点领域突破到系统能力提升...

    时间:02-25
  • 从“一抹绿”到“连片绿”的巨变(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处南疆地理中心的阿克苏地区,境内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冰川,融雪为流经这里的河流提供充足补给,使它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孕育了全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坐落于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的区位,又决定了这里的生态系统极度脆弱和...

    时间:02-25
  • 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开展“春季守护行动”

      本报讯 记者董凡超 近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召开全国视频会,部署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在3月至5月开展公路交通安全“春季守护行动”,进一步加强公路安全管控,净化公路通行秩序,有效防范化解春季突出交通风险隐患,全力预防减少交通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交通事故,为人民群众平安出行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  公...

    时间:02-25
  • 检察机关起诉校园暴力和欺凌犯罪同比下降

      本报讯(记者卢越)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2022年,检察机关起诉校园暴力和欺凌犯罪680余人,同比下降35.6%。  2018年10月,最高检向教育部发出“一号检察建议”,建议完善校园预防性侵的制度机制、加强制度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依法严肃处理违纪违法人员。4年来,“一号检察建议”的治理范围不再局限于...

    时间:02-25
  • 我国创新指数排名升至全球第11位

      本报北京2月24日电(记者于忠宁)今天上午,国新办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升至2022年的第11位,开启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阶段。  据介绍,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

    时间:02-25
  • (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2977名,各选举单位选出的代表均按姓名笔划排列)  北京市(53名)  马一德 马旭(满族) 王少峰 王合生 王争(女) 王红(女,满族) 王足刚 王希勤 王春法 亓延军 文献 方复全 尹力 邢卫兵 朱雅频 伊彤(女,满族) 刘伟 刘明群(女)...

    时间:02-25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军队战时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部分规定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军队战时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部分规定的决定(2023年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从法律制度上保障人民军队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提高打赢能力,第十三届...

    时间:02-25
  • “五个一百”:与奋进的中国同行

      中新网北京2月25日电(记者 岳川)奋进的中国,离不开奋斗的你我。  在这砥砺奋进的新时代,无数“平凡英雄”的故事,凝结成直抵人心的暖流。这股暖流在你我手中传递,于共鸣激荡之间,振奋鼓舞人心。  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2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目前正在进行作品报送。一...

    时间:02-25
  • 栗战书主持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闭幕会并作讲话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24日上午主持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闭幕会。在会议完成有关表决事项后,栗战书作了讲话。  栗战书说,本次常委会会议最为主要的任务是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必要准备。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的...

    时间:02-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