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听院士讲奥秘,上海统一战线为何对基础研究感兴趣?

2023-02-24 22:26: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2月24日电 题:听院士讲奥秘,上海统一战线为何对基础研究感兴趣?

  作者 范宇斌

  “在宇宙演化的不同阶段,辐射、物质和暗能量分别主导宇宙。暗物质和暗能量在宇宙的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人类尚不知道它们的本质。探索自然界最深刻的基本规律是科学的永恒追求……”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在台上讲起专业性极强的最前沿科学知识,台下坐着听的不是他的学生,而是上海统一战线成员。

  中新网记者在现场观察到,上海统一战线成员们个个抬着头,认真聆听着院士讲着“宇宙的奥秘”,这些内容似乎与统一战线工作“没太大关联”,但统一战线成员们却听得津津有味,不少人频频举起手机拍下PPT,准备回头再好好消化一番这些晦涩难懂的科技知识,还有人主动举手向演讲者提问,一些统一战线成员还直呼“涨知识了”。

  上述这一幕,是23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举行的2023年度第一期“同舟讲坛”的活动现场。这场由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主办的讲座,邀请了包括张杰院士在内的科技界“大咖”现场讲授最前沿的科技知识,以及大科学装置如何锻造“硬核”科技实力,科创新范式的生态载体如何打造等。

  “同舟讲坛”的听众——上海统一战线成员为何对基础研究“感兴趣”呢?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审视当下,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

  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要增强迎接挑战、抢抓机遇的使命感和紧迫感,面向新发展阶段,加强基础研究正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破题”之道。

  上海统一战线成员这一次“补知识”,也是期待未来能够“派用场”。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和根基。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从量子信息到干细胞、脑科学,从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成功问世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验收……近年来,基础研究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

  聚焦上海,当前,上海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力,是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

  “应该有一批人,让他们能去仰望星空,并代表中国去探索那些宇宙中最难理解的奥秘。”张杰如是说。

  “屈原的《天问》揭示了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天地与自然的探索。”张杰向上海统一战线成员介绍说,李政道研究所一直秉持“天问”精神,探索宇宙中最难解的奥秘,找寻宇宙中极大和极小间的关联,揭示自然界最基本和最深刻的规律,力争打造世界级基础科学研究机构,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作出基础性贡献。

  张杰介绍的“天问”精神引发了上海统一战线成员的强烈共鸣,如何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基础研究,让统一战线成员与科学家找到了“公约数”。

  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就需要汇聚更多更大的力量。统一战线成员中的科技工作者要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统一战线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科技知识、发扬科学精神,主动靠前为科技工作者排忧解难、松绑减负、加油鼓劲,把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要加速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科学规划布局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如今在上海,一个又一个“国之重器”破土而出、拔地而起,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

  “大科学装置是国家综合科技水平的体现,大科学装置的成功取决于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上海市欧美同学会浦东分会副会长,上海科技大学副教务长、大科学中心主任刘志在本期“同舟讲坛”上谈及,大科学装置作为最前沿研究、最极限研究手段的“超级平台”,要积极承担国家尖端科技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角色,为锻造“硬核”科技实力发挥重要作用。

  本期“同舟讲坛”聚焦基础研究,吊足了民革上海市委会委员、上海雅本化学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徐军的“胃口”,他长期从事生物医药领域科技研究。他对中新网记者说,这样一场聚焦基础研究的讲座让他更清楚地了解到科技领域关注的方向,也了解到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和政策所向。他还建议,“加强基础研究可以积极发挥行业内龙头企业的作用,汇聚更多的创新力量。”(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太空种子”返回广西柳州 顺利出苗移植

    去年6月,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广西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将1000颗“洋紫荆1号”种子送至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经审批后,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越太空。今年元旦过后,200多颗“太空种子”回到柳州,经过培育,部分种子发芽长成幼苗。日前,科研人员将其中12株洋紫荆幼苗,从培养箱移植至大盆,这标志着在...

    时间:02-25
  • 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权威部门话开局)

      2月24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邀请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等介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有关情况。  十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从自主创新到自立自强、从跟跑参与到领跑开拓、从重点领域突破到系统能力提升...

    时间:02-25
  • 从“一抹绿”到“连片绿”的巨变(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处南疆地理中心的阿克苏地区,境内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冰川,融雪为流经这里的河流提供充足补给,使它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孕育了全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坐落于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的区位,又决定了这里的生态系统极度脆弱和...

    时间:02-25
  • 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开展“春季守护行动”

      本报讯 记者董凡超 近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召开全国视频会,部署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在3月至5月开展公路交通安全“春季守护行动”,进一步加强公路安全管控,净化公路通行秩序,有效防范化解春季突出交通风险隐患,全力预防减少交通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交通事故,为人民群众平安出行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  公...

    时间:02-25
  • 检察机关起诉校园暴力和欺凌犯罪同比下降

      本报讯(记者卢越)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2022年,检察机关起诉校园暴力和欺凌犯罪680余人,同比下降35.6%。  2018年10月,最高检向教育部发出“一号检察建议”,建议完善校园预防性侵的制度机制、加强制度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依法严肃处理违纪违法人员。4年来,“一号检察建议”的治理范围不再局限于...

    时间:02-25
  • 我国创新指数排名升至全球第11位

      本报北京2月24日电(记者于忠宁)今天上午,国新办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升至2022年的第11位,开启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阶段。  据介绍,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

    时间:02-25
  • (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2977名,各选举单位选出的代表均按姓名笔划排列)  北京市(53名)  马一德 马旭(满族) 王少峰 王合生 王争(女) 王红(女,满族) 王足刚 王希勤 王春法 亓延军 文献 方复全 尹力 邢卫兵 朱雅频 伊彤(女,满族) 刘伟 刘明群(女)...

    时间:02-25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军队战时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部分规定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军队战时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部分规定的决定(2023年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从法律制度上保障人民军队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提高打赢能力,第十三届...

    时间:02-25
  • “五个一百”:与奋进的中国同行

      中新网北京2月25日电(记者 岳川)奋进的中国,离不开奋斗的你我。  在这砥砺奋进的新时代,无数“平凡英雄”的故事,凝结成直抵人心的暖流。这股暖流在你我手中传递,于共鸣激荡之间,振奋鼓舞人心。  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2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目前正在进行作品报送。一...

    时间:02-25
  • 栗战书主持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闭幕会并作讲话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24日上午主持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闭幕会。在会议完成有关表决事项后,栗战书作了讲话。  栗战书说,本次常委会会议最为主要的任务是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必要准备。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的...

    时间:02-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