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东西问丨郝亚明:为何西方种族主义等言行会妨碍全球抗疫?

2023-01-15 18:28: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天津1月15日电 题:为何西方种族主义等言行会妨碍全球抗疫?

  ——专访贵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郝亚明

  作者 张少宣 孙玲玲

  全球抗击新冠疫情历经三年,站在现今人类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但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复杂的时间点上回望过去,在世界各国携手应对这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之时,西方种族主义、民族主义等言行仍不时出现。曾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现任贵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郝亚明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表示,必须高度警惕这些因素的深层负面影响。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针对新冠疫情,西方的一些种族主义言论和作为,对全球抗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郝亚明:首先,歪曲事实,不利于世界各国科学应对疫情。早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初,西方一些奇谈怪论就暴露其“种族优势论”的惯性思维——给病毒和疫情贴上种族标签,妄称为“黄种人的病”“新冠病毒只攻击亚裔免疫系统”。

  有学者分析指出,西方一些国家疫情早期的不作为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方例外论”的产物,这些种族主义论调既对科学界严肃认真地认识新冠病毒产生干扰,也导致不少国家未能科学及时防控新冠病毒。

  其次,破坏互信,不利于世界各国团结应对疫情。有的西方国家出于国际竞争、国内政治等方面的需要,肆意将疫情源头、疫情应对、疫情责任政治化,极大破坏了全人类携手应对新冠病毒的国际氛围。

  少数西方国家官员及媒体出于政治目的发表不当言论破坏全球合作,延缓了动员全球资源应对病毒的努力,最终使得世界各国付出惨重的健康和生命代价。

  第三,以邻为壑,不利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疫情。疫情早期,西方国家间展开了激烈的抗疫物资争夺战,频繁引发外交事件。如瑞士的抗疫物资多次被邻国截取;德国、意大利、法国彼此间因截留过境医疗物资不断引发纠纷;美国在海外通过出高价或强行扣留的方式阻止供货商向已签署医疗用品购买协议的买家发货;欧美国家囤积大量疫苗以致过期,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度陷入疫苗严重短缺的境地。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8日,旅客抵达美国加州旧金山国际机场的国际航班到达区域。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中新社记者:面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该如何去认识和理解其中的民族主义现象?

  郝亚明:民族主义表达的意涵大致有两个,一是赋予某一民族至高无上的地位,二是以增进民族利益为终极目标。需要说明的是,民族主义(nationalism)概念中的“民族”对应的是英文“nation”,意指由全体国民组成的政治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行动单元是民族国家,而非中文中传统意义上作为文化群体的民族共同体。

  从这个角度而言,民族主义实质是对本民族国家地位与利益进行关切的思想状况、理论学说和政治行动。与被贴上邪恶标签的种族主义不同,在民族主义性质判定上人们存在着一些争议。尽管从学界到大众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从负面去评价民族主义,但依然有不少学者坚持认为民族主义是一个中性概念。

  广义而言,当今世界,民族国家是人们在面临各种危机时最为坚实的依靠,是一个民族最值得信赖的政治屋顶和生存空间。在新冠疫情这场全球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各民族国家基于保障本国公民生命健康为第一要务的原则,凝聚力量、汇集资源、鼓舞信心抗击病毒,一定意义上彰显了民族主义的正面意义。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17日,英国多佛港,往返于英法之间的车辆在入口处排队等候。

  中新社记者:面对新冠疫情,温和民族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度”应该如何把握其分寸?

  郝亚明:要系统透视新冠疫情中温和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二元划分,在于国家处理本国利益与他国利益关系时“度”的把握。

  可以将温和民族主义界定为“在维护本国利益优先的过程中并无主观恶意损害他国利益的行为”。在全球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这些将本国利益置于至高地位的政策的初衷更是自保,其目的在于通过民族国家内部的行政措施优先保护本国公民的生命健康。

  所谓的极端民族主义,指的是在维护本国民众生命健康之时不惜损害其他国家公民对等权利的行为,或者说是不惜以牺牲其他国家民众的生命健康以优先维护本国民众生命健康的行为。

  面对疫情,极端民族主义在两个方面表现最为明显。一是少数国家以各种手段或借口拦截抢夺他国紧急抗疫物资。二是少数政客、媒体、组织恶意将本国疫情的暴发归咎于中国等行径,除了具有种族主义色彩、意识形态对抗和政治性操弄等特征,也是这些国家民族主义情绪恶性膨胀的具体表现。

  中新社记者:如何应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所引发的反全球化浪潮?

  郝亚明:2020年3月24日,十位联合国条约机构的主席敦促各国领导人,确保政府在应对新冠疫情大流行造成的公共卫生威胁时,必须采取积极措施防范种族主义、仇外心理,避免放任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时至今日,与之相关的种族主义、民族主义、仇外主义情绪依旧未能消散,一些新的情绪甚至还在进一步酝酿之中。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相互碰撞的背景下,这很危险。

  一方面,数十年全球化进程已促使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之间高度关联,疫情传播速度与影响范围堪称史无前例,催生了恐慌性的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和仇外主义情绪。另一方面,逆全球化势力近年来有所抬头,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一趋势,国际权力转移、国际秩序调整等的现实因素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要克服狭隘性与排斥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似乎已成唯一的答案。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全人类的整体,种族主义、民族主义、仇外主义强调的则是自我与他者的明确划分。

2023年1月8日,一批在越务工的中方人员经东兴口岸回国。翟李强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郝亚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思想就是协商共建、互利共享,只有合作共赢才能确保全人类拥有光明的前途。基于此,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相继提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能源合作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一系列概念。

  人类命运息息相关,各国福祉相互依存。未知病毒最终证明着人类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与病毒的斗争是全人类生死与共的战役。若不承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这场疫情中世界各国或会付出更为惨重的生命健康代价。(完)

  受访者简介:

  郝亚明,法学博士,历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为贵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学学科首席专家,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民族社会学和民族政治学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研究领域涵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实践、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美国种族问题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十余项。多年持续参与中央部委的咨政工作,承担研究课题多项,撰写的专题研究报告获高层肯定。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牢记嘱托培养高层次人才 乘势而上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清华大学】   “作为一名外籍工程师,我目睹了中国不仅在技术方面,而且在服务的可持续性、成本控制和质量保障等许多方面,都在大步向前发展。若非亲眼见证这些转变,真的令人难以置信。”2022年11月14日,曾在“硅谷”工作的法国工程师、...

    时间:01-16
  • 自觉履行使命担当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清华大学党委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政治任务,自觉履行使命担当,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

    时间:01-16
  • 超大型盾构机的“中国心” 走近中科院金属所研发团队

      超大型盾构机的“中国心”  走近中科院金属所研发团队  穿山越岭、过江跨海……有着“世界工程机械之王”之称的盾构机,是开挖隧道的神器,在地铁、高铁、水利等基建领域大展神威。  作为基建大国,我国虽然已经实现了盾构机的国产化,但盾构机的核心部件——主轴承却长期依赖进口。令人振奋的是...

    时间:01-16
  • 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 农业科技创新迈出坚实步伐

      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 农业科技创新迈出坚实步伐  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虽然寒冬未尽,但田野里已孕育着新的生机:河南新乡,冬小麦喝足了水,正在安静生长;江苏淮安,水稻育苗大棚里,技术人员正忙着往水稻钵苗机内投放种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粮食事关国...

    时间:01-16
  • 以有力政治监督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以有力政治监督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全会作出的八个方面工作部署,首先就是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强化政治监督。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时间:01-16
  • 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学习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  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1月12日上午,四川省纪委常委会会议室座无虚席,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各部门、单位负责同志等60余人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举措。  “政治监督是具体的、实践的,重在...

    时间:01-16
  • 2023年春节档“神仙打架”,新片预售票房破亿元

    原标题:总票房破亿!“神仙打架”的春节档有哪些精彩?兔年春节即将到来,年味渐浓之时,电影市场也热闹非凡。昨天(14日)上午,6部春节档影片正式开启预售。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实时数据,截至1月15日17时45分,2023年春节档新片预售票房突破1亿!四部电影《无名》《满江红》《流浪地球2》《交换人生》分列前四位。今年春节档的影片阵...

    时间:01-16
  • 探索“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禁毒”治理新模式

      毕节国家禁毒重点整治地区全部“摘帽”  探索“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禁毒”治理新模式   □ 本报记者   王家梁 王鹤霖  □ 本报通讯员 刘  洁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坚持全面治理,以重点整治向示范创建发展的工作理念,创新开展“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禁毒”...

    时间:01-16
  • “检察蓝”用心用情用力呵护“少年的你”

      海南屯昌检察院创新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机制  “检察蓝”用心用情用力呵护“少年的你”  □ 本报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  王某自幼由爷爷照顾,父母因离异对王某疏于照顾。经检察官走访调查,王某在被侵害后出现叛逆、早恋迹象,甚至出现辍学念头。为此,海南省屯昌县人民...

    时间:01-16
  • 激发创新潜能 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激发创新潜能 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解读《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意见》  ◎本报记者 刘 垠  近期,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意见》。在全面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大背景下,完善科技激励机制...

    时间:01-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