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牢记嘱托培养高层次人才 乘势而上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01-16 03:56:31

来源:光明日报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清华大学】 

  “作为一名外籍工程师,我目睹了中国不仅在技术方面,而且在服务的可持续性、成本控制和质量保障等许多方面,都在大步向前发展。若非亲眼见证这些转变,真的令人难以置信。”2022年11月14日,曾在“硅谷”工作的法国工程师、清华大学博士生大卫明,在“全球Z世代热议二十大”论坛上畅谈自己对中国新时代巨大变革的切身感受。这场论坛上,来自30余个国家的“Z世代”青年网上网下相聚,分享对中共二十大精神的理解,以面向世界、聚焦中国的姿态,展现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和对世界未来的美好憧憬。

  举办全校干部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学习班,成立清华大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发起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子联学联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以来,清华大学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起来,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清华园里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1.守正创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2年10月27日晚,清华大学2022级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程第六讲如约而至,约2300名学生或坐于教室内或守在电脑前认真聆听。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引入,详细讲解了中国式现代化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创新

  细细聆听、深深思索,计算机系学生苗硕感到重任在肩:“课程不仅带大家全方位探讨了‘碳中和’这个中国式现代化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而且激发了大家为中国环保事业及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贡献青春力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清华大学抓牢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以“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为先导,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

  2022年秋季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专门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设计课程模块,强调把问题导向贯穿始终,积极回答好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学生之问,同时,组建由学校党委书记领衔、多位院士名师担任主讲教师的“一课多师”大团队,选配10位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助教、分头开设54次研讨小课,第一时间安排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子感受时代脉动,思考清华人在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不少选课学生感到收获满满,直言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引“共鸣”,品起来增“回味”。

  如果说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一个“小”单元,那四年一次的清华大学教育工作讨论会,则是集中了清华师生面向新时代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次“大”研讨。

  2022年11月9日,清华大学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闭幕。历时7个月,21场专题报告会、72场校级研讨会、350余场院系综合性或专题研讨,创新推出的“教学7个1”特色活动,吸引教师约1.6万人次参与,深入探索课堂治理体系改革,改进教学系列教师评价与发展支持体系,成立为先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等持续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清华园里时时充盈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赤诚情怀,处处涌动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热潮。

  “我们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思考‘两个大局’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意义,巩固深化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成果,并将其转化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实际行动。”闭幕会上,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的声音铿锵有力。

  2.勇毅担当,主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2年11月,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期间,中印尼两国在巴厘岛举办了首届“新冠肺炎和结核病黏膜免疫保护论坛暨疫苗开发合作仪式”。

  一年前领衔研发了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的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与两国结核病及呼吸道传染病科学家一同就“吸入用”创新疫苗技术如何消除结核病、新冠病毒感染等传染疾病展开讨论,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集中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为携手应对新冠病毒感染、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贡献力量,是清华大学坚持以“四个面向”作为科研创新根本遵循的生动实践。

  自2018年起,清华先后成立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碳中和研究院,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在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在关系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清华大学已陆续涌现出多个科研新成果新进展,在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中继续奋勇向前。

  自动化系戴琼海团队开发实时去噪方法,实现超越光子噪声极限的超灵敏荧光成像;物理系周树云及合作者在离子液体插层调控二硒化铌超导电性研究中取得进展;医学院饶子和、娄智勇团队等发现生物界中RNA加帽的新机制;交叉信息研究院邓东灵研究组等在超导系统中首次实验实现了量子对抗机器学习;化工系魏飞团队揭示碳纳米管生长中的分子进化行为;能动系和燃烧能源中心团队承研的气体燃烧实验插件随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至中国空间站;工程物理系牵头的中国暗物质实验(CDEX)合作组首次实现基于高纯锗探测器的暗物质—电子相互作用的直接测量……这些科技成果正是清华大学一直以来主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缩影。

  清华大学始终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表示,要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运用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主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3.引育并举,努力打造世界顶尖人才聚集高地

  2022年11月3日,对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朱军、助理教授陈键飞师徒来说很是特别——同样由清华培养、从海外学成归国的他们,在同一场入党发展会上迎来了自己的政治生日。

  朱军的导师、有着62年党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张钹见证了这个时刻。他在现场动情地说:“我一生中最满意的事就是培养了80多位优秀的博士生。你们现在是党员了,不仅要自己最优秀,还要带领团队走向最优秀。”

  这是清华大学始终坚持党管人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清华大学已有近110名青年教师光荣加入党组织。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清华大学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厚植人才发展沃土,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聚集了一批批与党同行、与国共进的高层次人才。

  2022年10月31日,计算机系任炬、地学系同丹、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吴昊、自动化系吴嘉敏、化学系杨杰5位清华青年教师,以及生命学院毕业生白蕊,共同入选第五届“青橙奖”15人获奖名单,清华大学成为获奖人数最多的机构;

  2022年11月12日,水利系龙笛、能动系胥蕊娜、电子系方璐、计算机系刘奕群、自动化系耿华5人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清华大学是获奖人数最多的高校;

  2022年11月20日,高等研究院教授姚宏获2021至2022年度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物理奖(凝聚态物理);

  2022年12月7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辉,获颁2022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

  筑巢引凤,众木成林。

  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把落实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栽好“梧桐树”,广引“凤凰”来。

  2022年11月25日,清华大学召开人才工作推进会,发布《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的若干意见》,将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放在首要位置,强调要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发挥党管人才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制度优势。

  事业激励人才,人才成就事业。“要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把清华园建设成为全球人才向往之地、广大人才心安之处。”邱勇的讲话表明了清华大学党委“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决心。

  扎根中国大地,吸收历史养分,清华园每一颗梦想的种子,都积蓄着成长为参天大树的蓬勃力量;踏上时代征程,迈向宏伟目标,清华园每一位拼搏的师生,都承载着建设祖国壮美事业的殷切希望。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将牢记嘱托、乘势而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本报记者 邓晖 本报通讯员 王晓霞 李婧)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2023年总台春晚主持人阵容定了!

    今天(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阵容发布,任鲁豫、撒贝宁、尼格买提、龙洋、马凡舒、王嘉宁将陪伴观众一起迎接癸卯兔年的到来。1月21日晚相约除夕,共迎新春!...

    时间:01-16
  • 最高检第四检察厅负责人就发布涉案企业合规典型案例(第四批)答记者问

    充分发挥典型案例指引作用深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负责人就发布涉案企业合规典型案例(第四批)答记者问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了第四批涉案企业合规典型案例。在这批典型案例中,合规准备工作前移、积极稳妥探索对重罪案件适用合规考察程序、探索对多罪名涉案企...

    时间:01-16
  • 我国首艘具有破冰功能的大型航标船“海巡156”轮在天津列编

      1月16日(今天),国内首艘具有破冰功能的大型航标船“海巡156”轮在天津列编,标志着我国目前排水量最大、综合性能最佳、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大型航标船正式投入使用。  “海巡156”轮总长74.9米,型宽14.3米,型深6.2米,排水量约2400吨,具备智能决策支持和维护功能,设计理念积极践行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时间:01-16
  • 《信息技术产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3月1日起施行

      中新网1月16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教育部制定《信息技术产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以第54号教育部令颁布。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产品成为传播语言文字的...

    时间:01-16
  • 黄埔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胡文海接受审查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辽宁省纪委监委消息:黄埔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胡文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辽宁省鞍山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  胡文海简历  胡文海,男,汉族,1966年9月出生,吉林白城人,大...

    时间:01-16
  • “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卓有成效”

      “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卓有成效”(国际社会看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3年来,面对新冠疫情挑战,中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有效应对了全球五波疫情冲击,保持了4.5%左右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接受本报记...

    时间:01-16
  • 扎根一方水土 用好乡土资源——2023开年乡村产业振兴观察之“土”字篇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 题:扎根一方水土 用好乡土资源——2023开年乡村产业振兴观察之“土”字篇  新华社记者高敬、杨静、叶婧  春节临近,人们忙着买年货,各色水果让人眼花缭乱,多种肉食水产也是餐桌必备。还有人计划去村里过年,感受久违的乡愁。  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

    时间:01-16
  • 守好农村地区救治阵地

      焦点访谈丨守好农村地区救治阵地  春节临近,我国各地陆续迎来返乡潮,随之而来是农村疫情防控压力持续加大。目前,1.7万个县级医院、3.5万个乡镇卫生院、59.9万个村卫生室,构成了我国农村新冠救治的最前线。长期以来,和城市相比,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急救体系相对薄弱,救治资源包括医生和药物都相对缺乏...

    时间:01-16
  • 海关总署口岸监管司副司长窦树龙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辽宁省纪委监委消息:海关总署口岸监管司副司长窦树龙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辽宁省鞍山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  窦树龙简历  窦树龙,男,汉族,1976年3月出生,天津大港人,研...

    时间:01-16
  • 军营观察|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听党指挥,赓续血脉再奋进

    观察样本 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听党指挥,赓续血脉再奋进■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黄宗兴 李 康 通讯员 邹珺宇  巍巍喀喇昆仑,座座雪峰耸峙。  无人机侦察、突击车夺占阵地、新型车载火炮“快打快撤”、多型雷达联合组网……春节前夕,新疆军区某红军师高原训练场上,一场实战化拉动演练展开。  演练结束,征衣...

    时间:01-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