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 农业科技创新迈出坚实步伐

2023-01-16 03:51:45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 农业科技创新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虽然寒冬未尽,但田野里已孕育着新的生机:河南新乡,冬小麦喝足了水,正在安静生长;江苏淮安,水稻育苗大棚里,技术人员正忙着往水稻钵苗机内投放种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粮食事关国运民生。2022年,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迈进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重大突破不断,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新的一年,各地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聚焦高产、低碳等农业科技前沿,描绘着新一轮的现代农业图景。

  “扬州炒饭怎么做才好吃?首先是要有好米”

  都说冬天是农闲时节,可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的种田大户们可没闲着。1月9日上午10点,由建宁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的“建宁五子”山货年货节活动在网络直播平台上火热开启,其中,建宁特色的水稻种子一上线就收到不少订单。

  建宁县是国家级制种大县,全国每十粒杂交水稻种子就有一粒来自这里。当地丘陵与河流相互交错的地貌为种子生产提供了一道天然的隔离屏障,让这里成为我国培育生产杂交水稻种子的最优势区域之一。

  种子有农业“芯片”之称,良种培育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年来,建宁县推进杂交水稻产业园建设,诞生了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培育推广有“东方魔稻”之称的杂交水稻品种,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这里走向全国。

  在建宁县,从田间地头到育种机构,处处都有高科技的身影。在当地的种业科技中心实验室,先进的检测仪器可对种子纯度、净度等指标以及DNA等进行检验鉴定,保障种子质量安全。科技中心采用了大数据等多项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对全县种子的生产管理。

  除了育种,在制种环节,现代化的制种经营体系也让建宁县实现了种子生产的“因地制宜”:9万多亩制种稻田,每年300多个品种,哪片田有什么样的气候,适合种什么品种的种子,什么时间播种、移栽、授粉、收割……都能精准规划。

  在种子收获后期加工的环节,建宁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还研发出密集式智能烤房烘干种子等新技术,稻谷收获后,只需倒入烤房,设定好温度,一键启动稻种烘干就可以了。

  建宁县里心镇上黎村村民肖凤辉说,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有晒席,秋收时,稻谷都铺在晒席上,要不定时翻动,晒好多天。遇到下雨抢收不及时,种子就要发霉。现在种子进了烤房,两天两夜就能取回家,更方便了。

  水稻是我国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各地在水稻育种育苗方面,都不断有新技术新成果。

  “634.7公斤!不仅高产还优质环保!”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庆丰村稻虾共作示范基地中,水稻新品种“虾优100”的平均亩产让农科所的研究员们分外惊喜。

  “扬州炒饭怎么做才好吃?首先是要有好米。”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家宏介绍,虾优100是里下河农科所水稻育种创新团队培育的江苏省首个稻虾田专用水稻品种,不仅经受住了2022年夏极端高温天气和台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植株高、耐水淹、品质优等特点,而且还能在稻虾共作的深水条件下实现零农药残留、优质稻米的生产。

  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阿里郎农业机械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11栋智能化水稻育秧大棚实现“智慧”育秧。苗床大棚控制系统,可以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指数,大大提升秧苗的出芽率。而水稻钵苗移栽技术,不仅节约了人力还提高了产量。

  “插秧机装上了北斗导航系统”

  冬日上午,浙江省平湖市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得稻家庭农场内,冬小麦像排列整齐的小士兵,长势喜人。农场主张良杰正操作着无人机在农田上方为麦苗有序施肥。

  农业作物种植,与天、与地的较量是不可避免的,但张良杰对自家农场下一季的谷物产量充满信心。他的底气,来自于先进农业科技。

  “我们购置了新的农业设备,为插秧机、播种机装上了北斗导航系统。”张良杰说。“通过北斗卫星控制,设置好路线后就可以进入自动驾驶模式。这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农作物质量,助力粮食增收增产。”

  2022年,得稻家庭农场水稻百亩示范田平均产量533公斤、小麦最高田块产量577.04公斤,突破了保持11年的浙江省二项最高纪录,这样的成果离不开现代化农业科技的支撑。无人机施药、无人驾驶机插秧……这些技术让农场实现精准种植、效率作业。

  这几天,农场的小麦田内,无人播种机正在进行补种。只见张良杰掏出手机,在APP内进行着简单的操作。“每排麦苗间距20-30厘米最有利于作物生长,机械化种植能够精准地控制这个距离,也可以避免将近70%的草害。”张良杰说。

  不仅是得稻家庭农场,在浙江平湖,农业科技让农业生产告别“靠天吃饭”的艰辛和粗放。沙地里的豇豆、空中的紫背天葵、营养液膜里的快菜……与传统农业相比较,位于浙江省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的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不仅种植方式特殊,产值产量也能提升近一倍,这得益于该公司基地内特殊的种植方式和多样的科技装备相结合所产生的效果。

  隆冬的早晨,一望无垠的田地披上了一层白茫茫的霜冻,而在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结构分明的温室和路中央的无人机为基地增添了一份神秘感,揭开这张数字农业的神秘面纱则要从一座北斗高分基站开始。“这个基站能测绘农场高精度地图,依靠它我们能对场地、设备和人员进行优化管理和智能调度。基站建成后我们引进了无人车,现在灌溉、水肥、环境、温控等流程不需要人工干预,依靠计算机就能完成。”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余魁指着屏幕说道。

  只见余魁鼠标一点,屏幕上便清晰地显示出许多数据:温度20℃,浇灌时间10时05分,时长20分……余魁表示,一旦指标出现异常,系统还会自动报警提醒。通过手机点一点就能够实现大棚温度控制,灌溉施肥等农事自动化管理,现在整个园区130亩地只需要一个管理员即可。

  有了这些“高科技”的加持,农作物才能顺利在除了土壤以外的介质中生长。在水培、气雾培种植区内,一棵棵紫背天葵被均匀地种植在“空气中”。为何在空气中植物也能顺利生长?原来在种植紫背天葵的区域中,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液以雾气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利用种植空间,还能使植物根系水肥条件最佳,营养液也能实现循环利用。

  除了水培、气雾培,沙培也是一大亮点,沙漠里的沙子、海岸边的海沙等,都可以作为种植介质,减少病虫害。

  余魁说,与传统农业相比,同样大小的种植区域,数字化农业技术使农作物生长周期变得更短。“我们现在主要是做一些自己的生产以及农作物标准化技术的输出,希望未来可以让数字农业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搞生态农业也是个技术活”

  北京市朝阳区三元桥附近,繁华的闹市区内隐藏着一家小小的菜店,菜店里出售各种蔬菜也出售五谷杂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种植方式为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生态低碳种植。

  位于云南省大理市的归零农场是菜店的供货商之一。这座农场有很多不同于传统农场的地方,比如被视为农作物“敌人”的杂草在农场里到处都是。农场主陈玉笏有一套可持续的耕作方式,她说,农场里的杂草割掉之后,不会扔掉,而是继续堆放在田地里。有了各种“杂草”,就有了植物的多样性,就会有各种昆虫来这里安家。同时,草和枯枝落叶的层层覆盖就像给土地盖上了一床被子,可以保持土地处于一个相对恒定的湿度和温度,各种微生物就可以安居。这样农场就会达到一个动态的生态平衡,土壤就会越来越健康,作物的病虫害也会大大减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要“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

  近年来,随着绿色低碳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农业领域也在通过现代技术与传统农耕文明的结合,实现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

  在湖南省祁阳市,湖南舜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小龙和工人们正在为春耕作准备。公司有300亩“稻鸭模式”生态粮田,全部采用的是绿色生态的生产模式。

  陈小龙是厦门大学的博士生,因为从小生长在农村,出于对农业的热爱,以及“让更多人吃上健康生态粮食”的愿望,五年前,博士毕业后,他返乡搞起了生态农业和农业科技研究。

  很多人说生态种植,不上化肥,产量必然低,陈小龙不信。然而,第一年,陈小龙采用“稻鸭模式”种植的生态粮田亩产稻谷确实不足200斤,但陈小龙不想放弃,他坚持不用农药化肥,不喷除草剂。为了提高产量,几年间,他几乎天天在实验室和农田之间奔波,不断进行创新攻关,优化升级“稻鸭模式”,粮田亩产一步步突破400斤、500斤。

  鸭稻相生,互帮互助,这就是大自然的智慧。陈小龙说,在“稻鸭模式”下,鸭子可以吃虫除草,排泄物为稻田提供有机肥料,再配合其他绿色基肥以及诱虫灯等设备,实现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有的人认为生态农业没有现代农业科技含量高,其实是错误的,搞生态农业也是个技术活。就‘稻鸭模式’来说,虽很早就有,但在保持生态健康的情况下如何让效益更优,就有大学问。”陈小龙说,从稻子种什么品种到鸭子养什么类型,再到一亩田里养多少只鸭子才合适,都需要花大力气研究。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陈小龙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组建了一个生物科技团队,建设起从种子培育到生态种植、品牌加工的农业科技生产模式。这些年,凭借在学校学习的作物遗传育种等知识,陈小龙带领团队分析试验数据,通过对2000多套种质资源、几万株稻苗的筛选培育,成功培育出祁山胭脂米等优良品种。陈小龙说,他希望这样以科研为基础的生态种植模式能更多地推广出去,带动乡村发展高品质生态农业。(中国纪检监察报 记者 王雅婧)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2023年总台春晚主持人阵容定了!

    今天(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阵容发布,任鲁豫、撒贝宁、尼格买提、龙洋、马凡舒、王嘉宁将陪伴观众一起迎接癸卯兔年的到来。1月21日晚相约除夕,共迎新春!...

    时间:01-16
  • 最高检第四检察厅负责人就发布涉案企业合规典型案例(第四批)答记者问

    充分发挥典型案例指引作用深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负责人就发布涉案企业合规典型案例(第四批)答记者问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了第四批涉案企业合规典型案例。在这批典型案例中,合规准备工作前移、积极稳妥探索对重罪案件适用合规考察程序、探索对多罪名涉案企...

    时间:01-16
  • 我国首艘具有破冰功能的大型航标船“海巡156”轮在天津列编

      1月16日(今天),国内首艘具有破冰功能的大型航标船“海巡156”轮在天津列编,标志着我国目前排水量最大、综合性能最佳、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大型航标船正式投入使用。  “海巡156”轮总长74.9米,型宽14.3米,型深6.2米,排水量约2400吨,具备智能决策支持和维护功能,设计理念积极践行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时间:01-16
  • 《信息技术产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3月1日起施行

      中新网1月16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教育部制定《信息技术产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以第54号教育部令颁布。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产品成为传播语言文字的...

    时间:01-16
  • 黄埔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胡文海接受审查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辽宁省纪委监委消息:黄埔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胡文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辽宁省鞍山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  胡文海简历  胡文海,男,汉族,1966年9月出生,吉林白城人,大...

    时间:01-16
  • “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卓有成效”

      “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卓有成效”(国际社会看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3年来,面对新冠疫情挑战,中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有效应对了全球五波疫情冲击,保持了4.5%左右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接受本报记...

    时间:01-16
  • 扎根一方水土 用好乡土资源——2023开年乡村产业振兴观察之“土”字篇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 题:扎根一方水土 用好乡土资源——2023开年乡村产业振兴观察之“土”字篇  新华社记者高敬、杨静、叶婧  春节临近,人们忙着买年货,各色水果让人眼花缭乱,多种肉食水产也是餐桌必备。还有人计划去村里过年,感受久违的乡愁。  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

    时间:01-16
  • 守好农村地区救治阵地

      焦点访谈丨守好农村地区救治阵地  春节临近,我国各地陆续迎来返乡潮,随之而来是农村疫情防控压力持续加大。目前,1.7万个县级医院、3.5万个乡镇卫生院、59.9万个村卫生室,构成了我国农村新冠救治的最前线。长期以来,和城市相比,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急救体系相对薄弱,救治资源包括医生和药物都相对缺乏...

    时间:01-16
  • 海关总署口岸监管司副司长窦树龙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辽宁省纪委监委消息:海关总署口岸监管司副司长窦树龙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辽宁省鞍山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  窦树龙简历  窦树龙,男,汉族,1976年3月出生,天津大港人,研...

    时间:01-16
  • 军营观察|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听党指挥,赓续血脉再奋进

    观察样本 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听党指挥,赓续血脉再奋进■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黄宗兴 李 康 通讯员 邹珺宇  巍巍喀喇昆仑,座座雪峰耸峙。  无人机侦察、突击车夺占阵地、新型车载火炮“快打快撤”、多型雷达联合组网……春节前夕,新疆军区某红军师高原训练场上,一场实战化拉动演练展开。  演练结束,征衣...

    时间:01-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