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茶香云南 共享非遗”专题摄影展亮相昆明

2023-01-06 20:41: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昆明1月6日电 (陈静)“茶香云南 共享非遗”专题摄影展6日在昆明翠湖公园正式开展。近百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展现了刚刚申遗成功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中的普洱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白族三道茶茶俗等内容,还有云南连片翠绿的茶山、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吸引无数市民、游客驻足观看。

  2022年11月29日晚,由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3个项目入选,居世界第一。

图为市民驻足观看 李嘉娴 摄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涉及全国4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云南6个项目位列其中,分别是: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普洱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茶俗(白族三道茶)。

  为进一步传承弘扬茶文化,做好“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后续保护工作,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部署全省开展“茶香云南 共享非遗”系列宣传活动。此次在昆明翠湖展出的近百幅优秀摄影作品,以滇红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白族三道茶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重点,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云南作为“世界茶源”的大美风光,展现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与璀璨魅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出的摄影作品不仅有云南景迈山连片翠绿的茶园景观、当地民众身着节日盛装祭拜茶祖的盛大场景、茶厂工作人员揉捻茶叶的画面,还有高耸入云的百年茶树、千年历史的茶马古道......无声地展示着云南悠久的茶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图为市民观看展览 李嘉娴 摄

  “翠湖公园是昆明人流量最大、最有名的城市公园。我们选择在这里举办摄影展,是想让广大市民、游客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肖依群介绍,当天摄影展开幕后,吸引了无数市民及游客驻足观看,不少市民还针对制茶工艺、茶文化提出问题,工作人员在现场均一一耐心解答。

  据悉,本次摄影展将持续至春节前夕,其中1月6日至10日在翠湖公园展出,1月11日至15日在大观公园展出。(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2023,中非合作将迸发新活力(环球热点)

      2023年,是中国真实亲诚对非洲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提出10周年。10年间,中非合作不断深化拓展、提质升级,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入新时代。新的一年,虽然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但中非共同秉持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发展战略对接,全面深化各领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惠及更多...

    时间:01-07
  • “土专家”征服干散货码头“珠穆朗玛峰”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干散货码头,蓝天碧海、白云红矿,机械作业的行云流水中,勾勒着一幅“红火画卷”。  目之所及,满载矿石的皮带流程来回穿梭运转,鳞次栉比的码头设备自主操作,将货物不断接卸。不同于传统印象中工人劳累、环境脏乱的干散货码头,这里空无一人、作业高效洁净。  这便是全国首个...

    时间:01-07
  • 科学家研究发现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与紫外线辐射强度有关

      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大灭绝造成了约81%的海洋物种和89%的陆地物种灭绝。长期以来,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全球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及海洋酸化可能是引起这次大灭绝事件的主要诱因,但对于这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还有很多争论。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国外科研团队合作,通...

    时间:01-07
  • 我国科学家揭示衰老新机制

      本报北京1月7日凌晨电(记者齐芳)人为什么会衰老?目前尚没有正确答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课题组、曲静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课题组合作发现,这或许与人类基因组中古病毒的“复活”有关。  这一成果于北京时间1月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在线发表。  刘光慧解...

    时间:01-07
  • “人造太阳”基础物理研究取得系列新成果

      本报合肥1月7日凌晨电(记者常河)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人造太阳”东方超环EAST团队发挥体系化建制化优势,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的基础物理研究成果。1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了该团队在高能量约束先进模式等离子体运行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实现高性...

    时间:01-07
  • 民政部推动养老机构就医用药优先保障

      本报北京1月6日电 记者任欢从民政部获悉,为推动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就医用药优先保障,民政系统成立部省市县四级工作专班,开展“日调度”,全面推动落实。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1月3日,通过协调工信部调拨和地方自行协调解决,全国累计为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解决解热镇痛药85.7万盒、止咳药73.5万...

    时间:01-07
  • 春运大幕正式开启 北京地区18日将迎来出行高峰

      2023年春运大幕今日正式开启   北京地区40天预计发送旅客993.4万人次1月18日将迎来出行高峰  2023年春运今天正式启幕。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局集团公司)了解到,春运40天,北京地区预计发送旅客近千万人次,预计旅客出行高峰日为1月18日。2022年12月30日...

    时间:01-07
  • 出行需求集中释放 今年春运客流总量约20.95亿人次

      回乡过年、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等出行需求集中释放 客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长99.5%   今年春运客流总量约20.95亿人次  昨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力做好春运服务保障有关情况。今年春运是中央优化调整防疫政策以后,也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首个春运。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介绍,今年...

    时间:01-07
  • 涉粮“老虎”退休了还能办事敛财 警惕权力的退而不休

      规范权力运行,以制度而不是个人来约束权力,实在太过重要。一旦权力的拥有者试图把权力变成个人的私有物件,挟私带走或延迟变现,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2023年1月5日,福建省厦门市中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原国家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鸣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一案。据披露,1995年至2021年,徐鸣敛财的时...

    时间:01-07
  • 国产松露的保护之路 川滇产地人工培育松露已获成功

      从掠夺式采挖到出台保护政策   国产松露的保护之路 川滇产地人工培育松露已获成功  松露,是一种珍贵而稀有的野生食用菌。在国外,松露大名鼎鼎,欧洲人把它与鱼子酱、鹅肝并称为“世界三大珍肴”,是公认的高贵食材,品质好的可卖到上万元一斤。然而在国内,松露却“画风突变”:在四川、云南产地,松露被...

    时间:01-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