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国际观察:日本扩武强军危及亚太地区和平稳定

2023-02-23 16:20:15

来源:人民网

  日前,中日安全对话时隔四年再次举行。最重要的议题之一是日本安全军事走向,中方就此表达了严重关切,国际社会也对此高度关注。

  日本安全军事政策正在经历自二战战败投降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蜕变。岸田政府近期修订完成《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安保三文件”,抛弃“专守防卫”原则,解禁所谓“反击能力”并对标北约标准,将防卫预算大幅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背离了《日本国宪法》的和平主义理念,释放出重走军事大国道路的危险信号。通过修订“安保三文件”,岸田政府完成了2022年5月拜登访日期间美国向日本布置的“从根本上强化防卫力”的作业。

  在推动安全军事战略进攻性、外向型转型的基础上,日本加紧推动日美军事一体化。2023年新年伊始,日美即举行外长、防长“2+2”会谈,加大战略协调力度,并基于联合作战构想优化综合战力。会议发表的共同文件支持日本通过强化防卫能力来“确保”美国强化遏制与战略威慑的可靠性。此后,岸田开启就任首相后的首次访美,在将“安保三文件”作为“投名状”呈上美国的同时,强调日本安全战略与美国安全战略“同轨同频”,将以“印太”地区为重点致力于安全与经济合作,强化同盟的威慑能力和应对能力,推动日美关系实现“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日美还强调,支持北约“扩大对印太的介入”,日本将“强化与北约的合作关系,并在北约的亚太伙伴国中发挥主导作用”。

  在强化日美同盟及军事大国欲念的驱动下,日本积极引北约入亚太,推动其与美日同盟实现战略对接。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日本大幅强化了与北约的战略与安全互动,包括首次出席北约外长会议、首次出席北约军事委员会参谋长级会议,正式加入北约网络防御中心,以及首次出席北约领导人峰会。2023年1月,北约秘书长时隔6年再度访日,与日本共同渲染所谓“世界正处于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严峻、最复杂的安全环境之中”,强调“印太”和欧洲安全密不可分,主张建立起双方“更为牢固的关系”。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强调要在军事、信息、网络和太空等多个领域开展安全合作。

  日本在强军精武的同时加紧勾连美欧、强化集团政治,势必引发亚太地区的割裂与对抗。美国及以它为首的北约,均奉行从实力地位出发与竞争者展开对抗的极端现实主义战略理念,把中国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或“系统性挑战”。在日本的积极串联下,当前“北约的亚太化”与“亚太的北约化”消极趋势双向攀升,导致地区形势更为复杂严峻。日本此举直接助推了地区阵营化和集团对抗,导致地区联系的割裂特别是区域合作的平行化,损害了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稳定。亚太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不仅关乎地区的前途命运,也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全球政治的未来走向。

  从长远看,日本重走军事大国道路、拉帮结伙搞阵营对抗也并不符合其利益。战前日本正是在“军事立国”路线下最终走上覆亡之路。贪蛇忘尾,殷鉴不远,在自身面临经济持续低迷以及少子老龄化等社会沉疴的背景下,健忘的日本若再次把有限的国家资源倾注于无底的军事领域,去整军经武、扩军备战,必将导致又一次国策失误。背靠日美同盟、借助北约外力对邻国实施多边遏制,不仅会刺激地区军备竞赛,也将给日本带来战略与安全风险。试想,日本在盟国、“友邦”遭遇攻击情形下实施所谓“反击”,无疑是自冒卷入美国对外战争的风险。美国不是亚洲国家,“有事”之际可以一走了之,而身处东亚的日本则无处遁形。

  日本不应为一己之私强作百年前孙中山所警示的“西方霸道之鹰犬”。日本口口声声反对“以实力改变现状”,但其所谓“现状”,实际上是经过了篡改的“现状”,是随着1951年“旧金山和约”篡改《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而扭曲形成的非正义结果。日本东拉西扯、竭力打造针对邻国的体系性多边牵制态势,说穿了不过是为了维护其战后非法攫取的不正当利益。日本追随美国渲染“中国威胁”,强化军事要素在对外关系中的比重,暴露了其亚洲外交的失败,暴露了其在邻国面前缺乏自信;深层背景,则是战后日本为以廉价成本翻过侵略战争一页,与美国等片面媾和,导致与亚洲邻国之间和解、互信的缺位。

  德不孤,必有邻,亚洲国家是相互无法搬走的邻居,各国一起共同构成安全与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作为亚洲国家,日本的安全与繁荣只有在地区和平与稳定得到维护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亚太地区不是大国角斗场,集团政治、阵营对抗只会破坏日本自身也从中受益的自由贸易体系。当下的日本需要正视现实、着眼长远,坚守战后和平主义理念,努力通过交流对话增强同亚洲邻国的互信与合作,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唯有这样做,才是真的有益于地区,也救了日本自己。

  (人民网 作者杨伯江、孟晓旭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马中友协“阳光成长计划”支持吉兰丹弱势群体学生

      中新网哥打巴鲁2月23日电 (陈悦 魏源)22日下午,在吉兰丹州哥打巴鲁,通过马来西亚中国友好协会的“阳光成长计划”,200多位马来西亚吉兰丹州的学生领到书包、文具并接受免费验光和配眼镜。  据介绍,这些学生都是由当地村长和校长推荐,来自弱势群体。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唐锐公使出席了当日活动,并向受惠学生移交学习用品。...

    时间:02-23
  • 俄乌局势进展:俄副外长称俄仍不允许核战争 俄指责西方调查“北溪”事件不透明

      中新社北京2月23日电 综合消息: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22日表示,在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后,俄仍致力于不允许核战争的立场。俄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指责西方国家对“北溪”管线事件的调查“不透明”,呼吁联合国牵头发起独立调查。  俄副外长:俄仍致力于不允许核战争的立场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2日报道,俄副外长里...

    时间:02-23
  • 中国驻南非大使出席中国海军“日照舰”甲板招待会

      中新网约翰内斯堡2月23日电 南非当地时间2月22日,中国驻南非大使陈晓东在夸祖鲁·纳塔尔省理查兹湾出席中国海军“日照舰”甲板招待会并致辞。  中国海军副司令李玉杰中将、俄罗斯海军司令尼古拉·叶夫海诺夫上将、南军联合作战部部长桑维尼中将及中国第42批护航编队官兵等100余人出席。  陈晓东表示,此次中俄南第二...

    时间:02-23
  • 以色列遭加沙地带火箭弹袭击 以军空袭回应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综合消息:据以色列国防军通报,以色列当地时间23日遭加沙地带火箭弹袭击。以军此后对加沙地带发动空袭。  据悉,加沙地带当天凌晨向以色列南部地区发射了6枚火箭弹,其中5枚被防空系统拦截,1枚落在无人地带,未造成人员伤亡。  此后,以军出动战机对数个位于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军事...

    时间:02-23
  • 调查称机组人员操作不当等因素致尼泊尔塔拉航空客机坠毁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加德满都消息:尼泊尔当地媒体23日报道说,相关调查结果认为,机组人员操作不当、地形感知和警告系统存在故障、天气恶劣等因素导致了尼泊尔塔拉(Tara)航空公司的一架小型飞机在2022年5月29日坠毁。  该公司编号为9N—AET的DHC—6双水獭双发涡桨轻型飞机当时从尼泊尔著名旅游城市博克拉起飞,原计划飞往木...

    时间:02-23
  • 东西问|冯仲平:乌克兰危机一周年,欧洲何去何从?

      中新社北京2月23日电 题:乌克兰危机一周年,欧洲何去何从?  ——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  作者 崔白露  2月24日,距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整一年。随着俄乌双方深陷战争泥潭,西方军援持续加码,乌克兰危机正朝持久化方向发展。战事本身及其引发的外溢效应,对全球和地区局势造成深远影响,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和严...

    时间:02-23
  • 菲律宾失联小型飞机确认坠毁 机载4人全部遇难

      中新社马尼拉2月23日电 (记者 张兴龙)菲律宾一名地方官员23日证实,此前在阿尔拜省失联的小型塞斯纳飞机确认坠毁,机载4人全部遇难。  阿尔拜省卡马利格镇镇长巴尔多通报说,搜救人员于22日下午找到4名遇难者遗体,并已经通知了他们的家属。  据巴尔多介绍,由于坠机地点在马荣火山西侧山坡上,搜救人员需要将遇难者遗体徒步运...

    时间:02-23
  • 海南省常务副省长沈丹阳率团访问柬埔寨

      中新网金边2月23日电 (欧阳开宇 余湘珺)2月21日-23日,海南省常务副省长沈丹阳率领海南省代表团访问柬埔寨。  在柬期间,沈丹阳一行会见了中国驻柬埔寨大使王文天,就如何发挥海南优势,推动落实两国高层就构建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达成的共识交换了意见。沈丹阳还与柬农林渔业大臣邓迪那、旅游大臣唐坤、商业部国务秘书索绍...

    时间:02-23
  • 东西问|张艳虹:如何在柬埔寨讲述中医药文化?

      中新社金边2月23日电 题:如何在柬埔寨讲述中医药文化?  中新社记者 欧阳开宇  作为中国向全球派出的首支国家级中医抗疫医疗队的副队长,张艳虹医生在柬埔寨常驻期间,从当地随处可见的吴哥古迹壁画,联想到中医药理论,寻求吴哥之美与中医之美的融合。近期,张艳虹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一名中医药专家吴哥文化之旅的故...

    时间:02-23
  • 俄副总理:克里米亚大桥全线恢复通车 提前39天

      中新网2月23日电 据俄新社当地时间23日报道,俄副总理胡斯努林表示,克里米亚大桥公路桥全部车道恢复通车。资料图:克里米亚大桥爆炸起火俯瞰图。  报道称,大桥的修复工作提前39天完成。  克里米亚大桥连接克里米亚半岛和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于2016年初动工,全长19公里。  2022年10月8日,一辆载重汽车在大桥上爆炸,导...

    时间:02-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