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东西问|冯仲平:乌克兰危机一周年,欧洲何去何从?

2023-02-23 19:31: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23日电 题:乌克兰危机一周年,欧洲何去何从?

  ——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

  作者 崔白露

  2月24日,距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整一年。随着俄乌双方深陷战争泥潭,西方军援持续加码,乌克兰危机正朝持久化方向发展。战事本身及其引发的外溢效应,对全球和地区局势造成深远影响,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和严峻挑战。

  处于危机前沿地带的欧洲,更是首当其冲。一年来,乌克兰危机引发欧洲大陆震荡,各国被战云笼罩,深陷其中。乌克兰危机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局势会否继续升级?对欧洲造成哪些影响?动荡变革下的欧洲,其未来出路在何方?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作出深入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周年之际,局势走向备受关注。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未来乌克兰危机会否继续升级?是否有政治解决的可能性?

  冯仲平:过去一年,乌克兰危机在国际上引发广泛关注。值此一周年之际,分析人士普遍对危机走向持悲观态度,认为冲突的持久化恐难避免,危机升级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图为当地时间2022年3月8日,乌克兰基辅郊区,当地民众撤离伊尔平时,穿过一条在废墟上临时搭建的道路。

  这种判断,从近期一些欧洲国家的智库研究报告中可窥见一二。去年9月,知名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发布题为《生存与繁荣:欧洲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长期战争的计划》报告,认为两国冲突或将持续多年,因此欧洲需要做好应对持久战的准备,包括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安全保证、经济支持和能源供应。

  中新社记者:随着俄乌双方深陷战争泥潭,西方军援不断加码,战局向持久化方向发展。乌克兰危机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冯仲平:这场危机已达一年之久,目前还看不到结束迹象。冲突走到今天这一步,背后涉及的原因有很多,我想强调其中两个方面。

  第一,目前欧洲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危机的声音或力量已不占主流。虽然法、德等国最初倡导和推动冲突双方通过谈判方式解决问题,但随着冲突不断延宕,坚定反俄的声音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如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均是持这一立场的代表,他们无法接受俄罗斯提出的谈判条件,认为西方别无选择,只能坚定不移地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

  另一方面,美国的立场也直接影响了冲突的走势。美国一直视俄罗斯为威胁,美国政府希望借这场冲突持续消耗乃至摧毁俄罗斯的国家实力,意图使俄罗斯深陷战争泥潭、一蹶不振。

  中新社记者:除俄乌双方外,欧洲各国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冯仲平:这场长达一年的危机,不仅给俄乌双方造成严重影响,也使欧洲各国深受冲击。自去年2月24日起,欧洲就已形成了援乌抗俄的统一立场。从这一年的走势可以看出,欧洲应对危机的方式不会有重大转变。未来,欧洲和美国会继续实施对俄罗斯的制裁,甚至还有彼此对立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0日,乌克兰首都基辅市中心发生多次爆炸。图为基辅市中心爆炸导致汽车燃烧。

  截至目前,欧盟已实施九轮对俄制裁措施,正在讨论第十轮制裁,虽然还未通过生效,但根据当前局势可以推断,欧盟对俄制裁的延续性,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此外,欧洲国家还会继续联合美国、利用北约来应对这场危机。尽管匈牙利等个别国家对冲突的看法和立场,与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有明显差异,但利用北约应对危机,仍是当前多数欧洲国家的选择。

  中新社记者:乌克兰危机带来的外溢效应,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能源、粮食安全等产生深远影响,处于乌克兰危机前沿地带的欧洲更是首当其冲。一年以来,乌克兰危机对欧洲造成哪些影响?

  冯仲平:乌克兰危机对欧洲的安全、经济和欧盟内部权力结构都造成深远影响。

  首先,乌克兰危机给欧洲带来的最大冲击是安全问题。这场冲突直接导致俄乌关系、俄欧关系严重恶化,欧洲将俄罗斯视为最大的安全威胁。冷战结束30年后,今天多数欧洲国家重新将俄罗斯视作头号安全威胁,俄欧之间出现了能源、经济上脱钩,政治上对抗,军事上对峙的局面。从欧洲发表的防务报告、北约公布的新战略概念报告中可以看出,这种冷战式的对抗,又重新回到了欧洲。

  第二,乌克兰危机使欧洲经济遭受重创。俄罗斯是欧洲能源最重要的供应国,战事冲击和对俄制裁引发欧洲能源危机,并外溢至其他经济领域,造成欧元区通胀率居高不下,甚至在去年10月一度达到10.6%的历史高位,进而严重干扰了货币政策,导致各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面临经济衰退风险。

  去年秋季以来,各大国际机构纷纷下调英国、德国等欧洲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预期,认为2022年第四季度、2023年第一季度将出现负增长。虽然今年年初公布的结果略好于预期,英、德两国勉强躲过了技术性衰退,但欧洲经济仍将被这场冲突所拖累。英国国家统计局预计,今年英国经济增长将接近于零,而被称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亦不容乐观,德国央行报告称,若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再度萎缩,德国将进入技术性衰退。如果没有这场危机,欧洲的经济增长绝不会是现在的低迷状态。

资料图:当地时间2022年7月31日,德国柏林,为节约能源,柏林标志性建筑立面照明在夜间明显减少。图片来源:ICphoto

  目前,欧洲的当务之急是要抑制高通胀。欧洲中央银行在今年2月初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上调50个基点,虽然这种持续大幅加息有助于遏制通胀,但也会抬高借贷成本,抑制经济活动,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第三,乌克兰危机给欧盟内部权力结构带来改变。一方面,很多欧洲学者认为,欧盟的权力中心正在东移,中东欧国家在欧盟的地位和影响正不断上升,而波兰作为中东欧大国,被认为是欧盟新的权力中心。长期以来,与欧盟主要国家德国、法国等相比,中东欧国家这些“后来者”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而此次危机中这些国家的看法和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欧和其他欧洲国家,这对欧洲政治来说是一个很大变化。

  另一方面,此次危机引发了欧洲不同国家之间的立场分歧。如在欧盟对俄制裁问题上,匈牙利一直持反对意见,总理欧尔班公开表示制裁俄罗斯、援助乌克兰是在“火上浇油”;而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乌克兰地缘相近,长期以来对俄抱有不信任感,地理因素和历史因素共同决定了中东欧成为最激进的反俄派,与西欧、南欧国家之间的立场差异也较为明显。

  中新社记者:提升战略自主一直是欧洲追求的目标,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美国借机加紧对欧洲盟友的捆绑,是否让欧洲离这一目标更加遥远?未来欧洲是否还能实现战略自主的目标?

  冯仲平: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很多人认为欧洲失去了战略自主,欧洲离不开美国,需要重新依赖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来威慑俄罗斯。

资料图:2022年1月25日,乌克兰基辅鲍里斯皮尔机场,工人们正在卸下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军事援助物资。

  北约被重新激活,是去年被提及最多的问题。乌克兰危机爆发一个月后的3月24日,北约就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特别峰会,6月又召开了北约马德里峰会。借此危机,北约抓住了重新发挥作用的时机,在这场冲突中表现得相当高调。

  北约得以重启,一定程度上也是欧洲国家选择的结果。在传统安全威胁面前,欧洲各国认为单一国家的力量微不足道,通过北约军事同盟可以获得集体安全。

  但欧洲长期存在的战略自主意识,并不像人们所猜测的那样被彻底抛弃。一直以来,法国总统马克龙始终是欧洲战略自主的倡导者和坚定推动者,德国总理朔尔茨去年8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查理大学发表题为《欧洲是我们的未来》演讲,希望欧洲国家“在国防领域更好地协作”,以继续走欧盟战略自主道路。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的欧洲,一方面并没有放弃战略自主目标,另一方面也在利用北约。

  我认为欧洲不会完全放弃战略自主,只是面临自主程度的问题,即处理好欧洲战略自主与美国、北约的关系,而并非简单地考虑欧洲是否要有战略自主。

  中新社记者:随着危机不断升级,乌克兰进一步加速向欧盟靠拢,乌克兰的入盟之路还有多远?

  冯仲平:乌克兰入盟,也是危机带来的一个重大且出人意料的变化。如果没有这场冲突,乌克兰的入盟问题远提不上欧盟议事日程。早在2005年,乌克兰与欧盟就签署了《乌欧行动计划》,又在2014年签署了联系国协定。而从去年2月28日乌克兰总统签署申请加入欧盟文件,到6月获得候选国地位,只用了115天,可谓一次“破纪录”。但候选国不等于正式成员国,乌克兰和欧盟国家都清楚,乌克兰入盟没有快速通道和捷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可能长达10年、20年之久。

  当前,乌克兰加入欧盟、欧盟接纳乌克兰的政治意愿都较为强烈。今年2月初,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齐聚基辅,出席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的首次欧盟-乌克兰峰会,讨论乌克兰入盟和军事援助问题。未来一段时间,欧盟可能与乌克兰加强能源和经济领域合作,为其达到入盟标准作出一些努力。这一进程不会出现逆转,但乌克兰入盟也没有捷径可走。(完)

  受访者简介:

  冯仲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东欧研究院(布达佩斯)院长、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理事长、《欧洲研究》主编;中国欧洲学会会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战略问题、欧洲一体化、中欧关系、欧美关系、北约、中国外交等。

  冯仲平所长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和英国杜伦大学做访问学者。在英国出版《英国对华政策1945-1950》一书。在《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欧洲研究》《国际论坛》《外交评论》《国际经济评论》《当代世界》《世界历史》,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150多篇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其中不少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哈萨克斯坦总理:确保国家农业支持政策发挥效能

      中新社阿斯塔纳2月23日电 (记者 张硕)哈萨克斯坦总理斯迈洛夫当地时间22日主持召开政府工作会议,指示相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哈春季农耕作业顺利进行。斯迈洛夫称,为发展本国农业,政府将继续采取措施,确保国家支持政策发挥效能。  据哈农业部介绍,哈萨克斯坦2023年耕地面积预计达2340万公顷,比2022年增加6.86万公顷。计划...

    时间:02-23
  • 菲律宾警方缴获180万比索毒品 四人被捕

      中新网马尼拉2月23日电 (记者 张兴龙)菲律宾警方23日通报称,在该国比科尔大区进行的禁毒行动中缴获了价值180万比索的冰毒,并逮捕了四名嫌疑人。  通报称,警方22日在比科尔大区进行的夜间禁毒行动中,共缴获275克被当地人称为“沙雾”的冰毒,价值约为180万比索。  通报介绍说,警方在那牙市逮捕了两名已被列入“非法毒品数据...

    时间:02-23
  • 普京:继续加强“核三位一体”力量

      中新社莫斯科2月23日电 (记者 田冰)俄罗斯总统普京23日在祖国保卫者日发表视频讲话称,俄罗斯将继续优先加强国防能力,继续为部队提供最先进武器装备,继续加强“核三位一体”力量。  普京表示,高效的现代化陆军和海军是国家安全和主权的保证,是国家稳定发展和未来的保障,因此俄罗斯将继续优先加强国防能力建设。他说,俄罗斯将...

    时间:02-23
  • 智库报告:“美式援助”将使乌克兰发展陷入长期困境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薄雯雯 林宇轩)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俄乌局势追踪课题组23日在京发布报告《掺水的援助:西方军事援助乌克兰的内幕与剖析》指出,“美式援助”将使乌克兰发展陷入长期困境。  报告称,截至2023年1月15日,美国承诺援乌的资金总额达768亿美元,其中军事援助占比最大,达61%。部分军事援助为金融贷款,用于...

    时间:02-23
  • “中日旅游合作峰会2022”在日本成功举办

      中新网东京2月23日电 受新冠疫情影响而推迟的“中日旅游合作峰会2022”22日在日本成功举办。  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主任欧阳安、日本国家旅游局理事蜷川彰、日本交通公社(JTB)执行董事城户吾郎等嘉宾出席并致辞。  欧阳安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的主要职责、在疫情期间为推进中日双向旅游交流合作所开...

    时间:02-23
  • 外交部发言人介绍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启用情况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记者董雪、马卓言)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介绍了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启用情况。  汪文斌说,23日上午,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启用仪式在广东省江门市举办,外交部、应急管理部和自然资源部代表,广东省领导和太平洋岛国驻华使节现场出席,所罗门群岛农业发展部长...

    时间:02-23
  • 马中友协“阳光成长计划”支持吉兰丹弱势群体学生

      中新网哥打巴鲁2月23日电 (陈悦 魏源)22日下午,在吉兰丹州哥打巴鲁,通过马来西亚中国友好协会的“阳光成长计划”,200多位马来西亚吉兰丹州的学生领到书包、文具并接受免费验光和配眼镜。  据介绍,这些学生都是由当地村长和校长推荐,来自弱势群体。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唐锐公使出席了当日活动,并向受惠学生移交学习用品。...

    时间:02-23
  • 俄乌局势进展:俄副外长称俄仍不允许核战争 俄指责西方调查“北溪”事件不透明

      中新社北京2月23日电 综合消息: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22日表示,在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后,俄仍致力于不允许核战争的立场。俄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指责西方国家对“北溪”管线事件的调查“不透明”,呼吁联合国牵头发起独立调查。  俄副外长:俄仍致力于不允许核战争的立场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2日报道,俄副外长里...

    时间:02-23
  • 中国驻南非大使出席中国海军“日照舰”甲板招待会

      中新网约翰内斯堡2月23日电 南非当地时间2月22日,中国驻南非大使陈晓东在夸祖鲁·纳塔尔省理查兹湾出席中国海军“日照舰”甲板招待会并致辞。  中国海军副司令李玉杰中将、俄罗斯海军司令尼古拉·叶夫海诺夫上将、南军联合作战部部长桑维尼中将及中国第42批护航编队官兵等100余人出席。  陈晓东表示,此次中俄南第二...

    时间:02-23
  • 以色列遭加沙地带火箭弹袭击 以军空袭回应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综合消息:据以色列国防军通报,以色列当地时间23日遭加沙地带火箭弹袭击。以军此后对加沙地带发动空袭。  据悉,加沙地带当天凌晨向以色列南部地区发射了6枚火箭弹,其中5枚被防空系统拦截,1枚落在无人地带,未造成人员伤亡。  此后,以军出动战机对数个位于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军事...

    时间:02-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