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专精特新“小巨人”充满大力量

2023-11-18 18:27:06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天津11月18日消息(记者韩雨晨 周思杨)天津,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制造业底蕴深厚。近年来,天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而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梯度培育优质中小企业便是重要抓手之一,从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津血脉里流淌着的制造业基因也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成长提供了一片沃土。在这其中,不少企业在产业链关键领域转型升级,实现了“补短板”“填空白”。

  筑牢数字经济安全底座 “中国芯”一路“飞腾”

  走进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腾”)的企业展厅,十余款自主研发的飞腾CPU(中央处理器)与各项国家级荣誉映入眼帘,面对一个个高科技展品,飞腾副总裁王瑞彬如数家珍:“我们研发的CPU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款64核CPU获得了中国芯‘年度重大创新突破产品’奖;2023年8月,我们还入选了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诞生于科研院所的飞腾团队承担自主CPU研发任务已有20余年,为让科研成果“落地开花”,2014年,飞腾公司落地天津滨海高新区,开启CPU产业化一路“飞腾”的崭新篇章。

  王瑞彬告诉记者,国内的芯片产业起步较晚,在初创时期,许多国内芯片企业面临着市场份额小、应用场景不足的困境。但飞腾吸取了这些经验,成功实现从“科研导向”到“市场导向”的转型,从实际应用场景出发,力争所研发的产品更加满足客户需求。王瑞彬回忆道:“2016年,我们成功研制了世界首款ARM(一种CPU指令集)架构的64核通用服务器CPU,2017年,我们进行了优化升级,使服务器整机的构建成本降低了50%,同时还提高了可靠性,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飞腾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新款CPU的相关调试(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天津市“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信创产业为主攻方向,增强智能科技产业引领力。作为国产信息系统底层核心算力的提供者,飞腾始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生态伙伴共同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链的融合创新发展。截至2023年10月,飞腾的生态伙伴数量已超过5700家,携手伙伴打造了3800余款硬件,适配的软件超过3.4万余款。王瑞彬表示:“同时,我们的CPU芯片累计销量也已超过650万片,并广泛应用于政务、金融、电信、电力、能源、交通等领域,成为了支撑数字中国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旗帜和重要名片。”

  以教育领域为例,2023年10月,天津市教委、市教科院携手飞腾公司等信创企业联合发布教育信创“天津模式”1.0成果,并启动2.0计划,为产教融合提供了联合创新的标杆案例和可复制成果。据王瑞彬介绍,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飞腾与天津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实用性的科技型人才;在基础教育领域,在海教园南开学校、第二新华中学、塘沽紫云中学三所试点校实现了信创信息科技教室的使用。“我们加快实现了经济发展命脉和自主可控实践应用成果的有效融合、民族自信意识形态与大中小幼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有效融合、教育产业链人才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有效融合。”王瑞彬说道。

老师正在信创信息科技教室中为同学们上课(央广网发 企业供图)

  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评定的指标中,创新能力指标始终备受关注。“随着我们的不断发展及产品迭代升级,2022年,我们仅研发投入便达到了7.8亿元,同比增长26%。”王瑞彬说,“未来,我们也会充分发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加聚焦研发创新工作,加速国产CPU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产品应用、生态建设和产业联合创新,让它们能够更好地服务千行百业。”

  打造四维实景地图 “双碳”乘“云”飞翔

  电网有没有安全隐患?森林有没有着火?河道有没有污染?这些以往需要人们跋山涉水前往现场进行检查的问题,如今依靠无人机巡检就能更安全、便捷地解决。“我们构建了一种四维全息实景地图,实现一网统管,在危险和人不便到达的地方,我们只需坐在中控室按下启动按钮,无人机便能自行进行任务,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实时回传,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生成巡检报告。”近年来,天津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圣智能”)联合创始人朱胜利正与同事一起,把无人机装上智慧大脑的蓝图变为实景,也让推进“双碳”的步伐乘“云”而上。

云圣智能的工作人员正在工作中(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云圣智能是一家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依托四维全息实景地图、工业无人机、全自动机场、地面机器人、物联网云平台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而朱胜利提到的四维实景地图,则是将空间与时间相融合,形成的立体物联网络。“通过这个网络,我们可以利用无人机等采集、传输、处理数据,然后服务于我们各行各业。”朱胜利说道。据了解,云圣智能无人机现主要应用于电力、林业、光伏发电、应急管理、智慧城市等领域,其中电力巡检占比较大。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电网线路沿线环境复杂多变,目前我国电网总长预计超过200万公里,随着供电需求不断增大,电网侧平稳运行保障需求不断提高。“以前人工巡检电网,都是人背着干粮,一个个杆塔去检修,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安全难以保障。”据朱胜利介绍,依托国家“双碳”目标战略,云圣智能提出新型电力运维系统,实现电网高频次、常态化、智能化、无人机值守化自主巡检模式的创新建设,实现降本增效,为“双碳”目标的达成保驾护航。朱胜利指着一架无人机的机腹部分告诉记者:“这个地方贴有一个AI智能识别模块,当无人机巡检时,这一模块能及时将巡检结果传输至终端,实现整个工业场景运维数字化,这本身就为我们降碳或控碳提供很好的支撑。”

“战袍”(左)与“虎穴”(右)(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在云圣智能,无人机是真正不需要人操控的‘无人’机。”朱胜利表示,云圣智能第一代产品——“虎穴”全自动机场的落地研发,让工业无人机巡检迈向全自动化,填补了工业无人机自动任务作业的“空白”,摆脱了工业无人机对于飞手的依赖。六年的发展,云圣智能不断研发符合多行业需要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还推出了一系列横向产品。在云圣智能的广场上,记者看到一排形如路灯的装置,这正是云圣智能研发的“圣·宝莲灯”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在其旁边,是被称为“战袍”的一库双机无人机机场,可同时停放两架无人机,让测绘、巡检等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

  2022年,云圣智能凭借无人机全自动巡检系统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们的愿景是用四维能力提高生产生活效率,解民生之多艰。未来,我们也将在这条路上一直前行。”朱胜利坚定地说道。

  深海采油“小巨人”为油气田开发增“底气”

  “俗话说,上天难,但其实入地更难。在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方面,我们通常要钻探到环境复杂的海底地层深部寻找油气,还要成功提取到地面上来,这并非易事,而利用我们的设备就能实现。”天津市百成油田采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成油田”)总经理王雅然说道。

  位于西青区的百成油田是一家设计生产潜油电泵系列产品及提供相关配套设施专业油田服务的民营企业。在潜油电机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将电磁丝送入电机“管道”中。“别看这个电机直径不大,它可是将潜油电泵的电力输出转化为动能的关键部件。”百成油田副总经理赵玉东说,“深海采油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高科技、高成本的‘三高’行业,以往我国长期依赖国外进口油气开发设备,但近年来,我们通过重点技术研发与创新,实现了在‘国产替代’方面的突破。”

工人们正在将电磁丝送入电机“管道”中(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2021年11月24日,百成油田研制的排量3000立方米、扬程800米的大功率潜油电泵机组,在南海东部油田试机成功,打破了大排量潜油电泵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的尴尬局面,在中国深海采油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我们实现发展的‘大跨越’是从2018年开始的。”赵玉东说道。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起,百成油田采用专业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了智能制造软件、硬件的全面升级,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实现了数字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经营管理。同时,在生产大功率机组潜油电泵的过程中,百成油田采用了业内先进的“5G+互联网智能”技术,是国内潜油泵行业率先实现“5G+互联网智能”自动化生产的民营企业

  百成油田的智能化设备(央广网记者 韩雨晨 摄)

  得益于研发技术和产品取得重大突破,百成油田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称号,并于2022年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3年,在国内市场中,我们已经拿到了中石油、中海油三年的订单,同时我们大量进行出口,世界上有石油的地方基本都会有我们的身影。”谈及未来,王雅然信心满满,“同时,我们也将在海外建厂、建办公室,希望凭借我们的力量,能让民族企业振兴,让民族企业站上更大的舞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3年,天津市编制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计划到2027年培育更多国家级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

  截至目前,天津市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到253家。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穆欣全表示,天津市把鼓励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方向发展作为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优质企业锻造工程,创新梯度培育模式,开展助企纾困行动,专精特新企业总量、结构、质量等方面持续改善,底盘不断壮大,发展势态良好。“下一步,我们也将进一步精选细培一批优质企业,切实壮大底盘,并聚焦特色产业集群、12条重点产业链,大力挖掘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发挥好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引导更多中小企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为天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穆欣全说道。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特写:探访浙中“美丽河湖” 金东八仙溪蜿蜒乡村共富

      中新网金华11月18日电 (张益聪 章程)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江、武义江与汇合之后的金华江(婺江)并称“三江”,三江两岸共绘“六岸”美丽河湖水岸生态景致。其中,“骑行积道山、戏水八仙溪、步步有景致、处处似桃源”形容的便是眼下的金华市金东区美景,从金东八仙溪美丽河湖生态出发,何以运用“水利+”...

    时间:11-18
  • 陈靖姑文化节福建古田开幕 增进两岸同胞情谊

      中新网宁德11月18日电 (林榕生)“陈靖姑文化节作为促进两岸各界广泛交往、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必将进一步推进两岸深度融合发展。”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刘献祥18日在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表示,真诚期望两岸同胞、各界朋友,以本次文化节为契机,增进同胞情谊,强化合作交流,期待更多的台湾人才来...

    时间:11-18
  • 一湖好水鱼先知 连云港石梁河生态治理小记

      央广网连云港11月17日消息(记者郑楚豫)秋日的连云港石梁河水库边群鸟翔集,健康步道上有游客与附近的居民来到这里散步晒暖。回想起这些年石梁河水库周边景色发生的变化,附近赣榆区欢墩埠村的村民孟强不由得感慨:“当年这里还是黄沙满天,汽油味阵阵,我们茶余饭后没有地方...

    时间:11-18
  • 我在“一带一路”修火车:做“义新欧”的“医生” 护航列车安全驶出国门

      2014年11月18日,第一辆“义新欧”中欧班列在浙江义乌西站发出,驶向马德里。10年时间,超过6000趟“义新欧”班列驰骋于“一带一路”,累计运送货物超过50万标箱,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  “钢铁驼队”奔驰不息,离不开一线铁路工人的保驾护航。距离义乌150余公里外...

    时间:11-18
  • 高交会这些展品实力吸睛!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的关键在这→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正在广东深圳举行。在高交会上,一批校企联合研发的展品备受关注,而校企合作也正是这些科技成果能够快速落地的关键所在。  在高交会上,有些产品同时被署上了企业和高校的名字,据了解,这就是科技成果可以快速落地转化的秘密所在。...

    时间:11-18
  • (乡村行·看振兴)新疆博湖县“火红产业”助农增添“幸福味道”

      中新网新疆博湖11月18日电 (马晓东 闹勇俊)近日,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公告看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审定新疆“博湖辣椒”等4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合格。这昭示“博湖辣椒”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记者随即来到了新疆博湖县塔温觉肯乡科克莫敦村,辣椒晾晒场红妆素裹,铺上了“红毯”。椒农...

    时间:11-18
  • 云南开行“象往号”省内环线旅游列车

      中新网昆明11月18日电 (邓瑜)记者18日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首趟“象往号”云南省内环线旅游列车17日在昆明站首发,载着480名游客开启一场环滇旅行。图为首次开行的“象往号”云南省内环线旅游列车。杨紫轩 摄  “象往号”云南省内环线旅游列车是结合云南旅游特色和旅游市场需求,推...

    时间:11-18
  • 2023网络全媒体厦门行聚焦两岸融合发展

      中新网厦门11月18日电 (记者 杨伏山)由厦门市委网信办主办、海沧区委网信办协办的“两岸共话、融合发展”2023网络全媒体厦门行17日在厦门海沧区启动,来自全国的30多家网络媒体记者、编辑,深入厦门各地采风,聚焦厦门重点产业、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成果等,讲述厦门高质量发展故事和两岸融合的厦门故事...

    时间:11-18
  • “多彩计划”乡村彩绘第一期项目在北京密云竣工

      中新网北京11月18日电 “多彩计划”乡村彩绘第一期项目竣工仪式暨密云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题活动18日在北京市密云区北穆家峪村举办。  “多彩计划”乡村彩绘公益项目是“石榴结籽润百村”公益活动的品牌子项目,由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基金会主要提供项目资金支持,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师生负...

    时间:11-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