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一湖好水鱼先知 连云港石梁河生态治理小记

2023-11-18 18:26:31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连云港11月17日消息(记者郑楚豫)秋日的连云港石梁河水库边群鸟翔集,健康步道上有游客与附近的居民来到这里散步晒暖。回想起这些年石梁河水库周边景色发生的变化,附近赣榆区欢墩埠村的村民孟强不由得感慨:“当年这里还是黄沙满天,汽油味阵阵,我们茶余饭后没有地方可以散步。”如今水清岸绿的石梁河,见证着近年来当地水库生态发生的变化。

治理后的石梁河水库(央广网记者 郑楚豫摄)

  石梁河水库地处苏鲁两省三县区交界处,是江苏省最大的人工水库。沂河、沭河纵越沂蒙山区南下,流入江苏境内,在苏鲁两省三县交界处汇聚于石梁河。

  1962年水库建成后,人均不足一亩地的现状,使得当地3万多居民开始到水上讨生活,采砂养殖一时间红火起来,一度成为致富的典型。原来,石梁河水库的砂质好,适合做建筑材料,所以就有很多当地居民购置采砂船去采砂。“采砂虽然让一小部分人富起来了,但对环境的破坏实在太大。”陈建乡是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梁河镇刘金村村民,今年已经78岁的他是一名退休的老教师,多年来在这片水域发生的变化他都一一看在眼里。

  “采砂船会漏油,那时候水面经常漂着一层柴油,连鱼都有柴油味。”据陈建乡回忆,治理前的石梁河水库沿岸有着百余家砂场,网箱养殖覆盖了大部分的水面,三无渔船滥捕滥捞,岸线乱垦乱建,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

  为了解决水库非法采砂问题,2019年2月,当地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石梁河水库采砂管理的通告》,取缔全部425个采砂证,全面暂停石梁河采砂。历经八个多月,共清退砂场106座,拆除洗砂机214台,拆解“三无”采运砂船1805艘,恢复滩地360万平方米,结束了石梁河水库30多年非法采砂问题。

  陈建乡的儿子陈士阳曾经也从事采砂工作,在当地进行整治管理后,陈士阳购置了几台收割机,往返湖北、安徽、河南等周边省市,成为了一名农机手。“当地发放了农机补贴,我儿子就转行了。我们住在附近的人对石梁河还是很有感情的。”

  除了整治非法采砂问题,当地还对违法圈圩及网箱养殖开展了专项整治,对26米等高线以下河库违法行为全面排查,清理违法圈圩、违法建设681万平方米。2021年1月,开展网箱清理行动,销毁库区无序网箱10.5万只,恢复水面面积415万平方米。2021年3月,石梁河水库的水质由以往的劣Ⅴ类改善至Ⅲ类;2022年全年,石梁河水库利用雨洪资源共向市区送清水8000万方,沿线主要河流新沭河、蔷薇河、东盐河等水质均达到Ⅲ类。

  进行环境整治后,渔民们怎么办?欢墩埠村副村长孟凡迎告诉记者,从前在水库做养殖的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靠养殖获得的年收入两三万元。由于收入太少,年轻人往往都到附近去打工。

  在进行环境整治后,当地成立了渔业合作社,在石梁河水库规划的养殖区内进行规模养殖。“规模化的好处就是养殖变得更加科学,再加上水质好了,鱼的价格也就涨上去了。”孟凡迎表示市农科院和高校对村里的渔业合作社提供科学规划和专业技术指导,今年还引进了鸭嘴鱼新品种。收益高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回来从事养殖工作。从传统的网箱养殖走向规模化养殖,实现了生态与富民的双赢。

  如今,随着石梁河的水生态越来越好,与之相关的富民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当地启动了9450亩标准化水产养殖区,推行“生态散养+生态高效养殖+标准化养殖”“国有企业+乡镇合作社+农户”养殖新模式,实现以渔养水、以渔净水、以渔控藻,让周边群众共享渔业发展的增值收益。石梁河大鱼销售可达上海、南京、南昌等城市,初步形成了生态有机鱼品牌,形成了富民支柱新产业。

治理后的石梁河水库(央广网记者 郑楚豫摄)

  对于退渔上岸的高龄渔民,当地则组织专项培训,引导他们发展庭院经济,在房前屋后种植蓝莓,并提供引导资金,根据养殖户的需求、特长,积极帮助养殖户再就业。此外,依托石梁河水库的生态资源,当地积极发展农业采摘、房车基地、特色民宿、特色小镇等各种建设,因地制宜壮大石梁河库区“美丽经济”,带动周边群众走上绿色致富之路。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特写:探访浙中“美丽河湖” 金东八仙溪蜿蜒乡村共富

      中新网金华11月18日电 (张益聪 章程)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江、武义江与汇合之后的金华江(婺江)并称“三江”,三江两岸共绘“六岸”美丽河湖水岸生态景致。其中,“骑行积道山、戏水八仙溪、步步有景致、处处似桃源”形容的便是眼下的金华市金东区美景,从金东八仙溪美丽河湖生态出发,何以运用“水利+”...

    时间:11-18
  • 陈靖姑文化节福建古田开幕 增进两岸同胞情谊

      中新网宁德11月18日电 (林榕生)“陈靖姑文化节作为促进两岸各界广泛交往、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必将进一步推进两岸深度融合发展。”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刘献祥18日在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表示,真诚期望两岸同胞、各界朋友,以本次文化节为契机,增进同胞情谊,强化合作交流,期待更多的台湾人才来...

    时间:11-18
  • 专精特新“小巨人”充满大力量

      央广网天津11月18日消息(记者韩雨晨 周思杨)天津,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制造业底蕴深厚。近年来,天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而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梯度培育优质中小企业便是重要抓手之一,从创新型中小企业、...

    时间:11-18
  • 我在“一带一路”修火车:做“义新欧”的“医生” 护航列车安全驶出国门

      2014年11月18日,第一辆“义新欧”中欧班列在浙江义乌西站发出,驶向马德里。10年时间,超过6000趟“义新欧”班列驰骋于“一带一路”,累计运送货物超过50万标箱,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  “钢铁驼队”奔驰不息,离不开一线铁路工人的保驾护航。距离义乌150余公里外...

    时间:11-18
  • 高交会这些展品实力吸睛!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的关键在这→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正在广东深圳举行。在高交会上,一批校企联合研发的展品备受关注,而校企合作也正是这些科技成果能够快速落地的关键所在。  在高交会上,有些产品同时被署上了企业和高校的名字,据了解,这就是科技成果可以快速落地转化的秘密所在。...

    时间:11-18
  • (乡村行·看振兴)新疆博湖县“火红产业”助农增添“幸福味道”

      中新网新疆博湖11月18日电 (马晓东 闹勇俊)近日,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公告看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审定新疆“博湖辣椒”等4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合格。这昭示“博湖辣椒”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记者随即来到了新疆博湖县塔温觉肯乡科克莫敦村,辣椒晾晒场红妆素裹,铺上了“红毯”。椒农...

    时间:11-18
  • 云南开行“象往号”省内环线旅游列车

      中新网昆明11月18日电 (邓瑜)记者18日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首趟“象往号”云南省内环线旅游列车17日在昆明站首发,载着480名游客开启一场环滇旅行。图为首次开行的“象往号”云南省内环线旅游列车。杨紫轩 摄  “象往号”云南省内环线旅游列车是结合云南旅游特色和旅游市场需求,推...

    时间:11-18
  • 2023网络全媒体厦门行聚焦两岸融合发展

      中新网厦门11月18日电 (记者 杨伏山)由厦门市委网信办主办、海沧区委网信办协办的“两岸共话、融合发展”2023网络全媒体厦门行17日在厦门海沧区启动,来自全国的30多家网络媒体记者、编辑,深入厦门各地采风,聚焦厦门重点产业、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成果等,讲述厦门高质量发展故事和两岸融合的厦门故事...

    时间:11-18
  • “多彩计划”乡村彩绘第一期项目在北京密云竣工

      中新网北京11月18日电 “多彩计划”乡村彩绘第一期项目竣工仪式暨密云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题活动18日在北京市密云区北穆家峪村举办。  “多彩计划”乡村彩绘公益项目是“石榴结籽润百村”公益活动的品牌子项目,由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基金会主要提供项目资金支持,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师生负...

    时间:11-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