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杭州首份城市萤火虫调查报告发布

2023-11-17 21:37: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11月17日电(钱晨菲)17日,记者从杭州市生态环境局西湖分局获悉,《2023杭州城市萤火虫调查报告》于近日发布。这是杭州首次对该市范围内萤火虫的分布情况和数量进行调查,并评估了其在城市化环境中的适应性。

  据悉,调查项目始于今年7月,志愿者们根据前期线上的杭州萤火虫目击情报征集,实地调查了杭州25个有效目击点。调查团队最终在19个点位确认了萤火虫的存在。

萤火虫。杭州市生态环境局西湖分局供图

  这场为期4个月的“追光”行动,有何发现?萤火虫,距离民众究竟有多远?“这是我今年遇见的第一只萤火虫。”杭州“城市萤火虫调查”项目负责人蒋天沐向记者展示了调查报告封面图上的一只小虫,其身体呈橙黄色、前翅末端为黑色,伏在一株草叶上。

  蒋天沐回忆,6月末,他在杭州青芝坞附近一处较黑的草丛发现了这只萤火虫。“很久没在城市中看到萤火虫,很兴奋。”

  7月,由杭州市生态环境局西湖分局主办的杭州“城市萤火虫调查”项目正式启动,该调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线上“广撒网”式征集杭州市萤火虫目击情报;第二阶段,由相关领域专家和15名志愿者实地访问25个目击点,并自发前往更多城市区域寻找萤火虫。

  调查结果现实,除了西湖群山中传统的赏萤热点——法喜寺和云栖竹径之外,在植物园、西溪湿地、宝石山、花圃、太子湾、铜鉴湖等地均有萤火虫出没;在三墩、良渚等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也能发现萤火虫的身影。

  经过4个月的观测、数据收集等过程,调查团队最终鉴定出5个萤火虫物种,分别为大斑棘手萤(大端黑萤)、端黑棘手萤(端黑萤)、黄翅脉翅萤(黄脉翅萤)、橙色短角窗萤(橙萤)、雷氏水萤(雷氏萤),此外,调查团队还发现了疑似穹宇突尾熠萤(穹宇萤)的萤火虫物种。

  “萤火虫是一种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生物,它们的栖息地一般分布在水质清澈,草木茂盛的树林、溪边、田野等地。”蒋天沐介绍,之所以人们觉得萤火虫变少了,往往和城市化带来的水环境、光环境改变,以及人类活动对其栖息地造成破坏或干扰等原因有关。

  《萤火虫在中国》一书中,作者、被誉为“中国萤火虫研究和保护第一人”的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教授付新华表达了对萤火虫正在消失的现状的忧虑。目前全世界萤火虫已知有2000多种,中国已报道的有120多种。但从2000年至今,全国各地的萤火虫种群数量在大幅下降。城市里,萤火虫基本灭绝;农村的萤火虫数量也非常之少,因为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被压缩到深山里的萤火虫因为景区开发,数量也大幅下降。

  本次调查中发现,黄脉翅萤所需的活动范围可能很小,常局限于一小片灌木丛内。但这也表示,其非常容易因人类活动失去栖息地。

  对此,调查团队专家建议,在已经发现有萤火虫分布的城市公园中,设置无光照、低维护的萤火虫保育生态岛,可能是有效的城市萤火虫保护方案之一。

  野生萤火虫保护,正在受到重视。今年6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调整后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1种萤火虫首次被列入其中。

  “萤火虫是生态指示物种,保护萤火虫,实质是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浙江自然博物院的昆虫专家刘立伟表示。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西湖分局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调查活动,呼吁更多市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城市里的萤火虫需要怎样的栖息地?蒋天沐介绍,萤火虫或许对于城市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尽管绝大多数萤火虫目击点位均位于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区域,在高度城市化区域中的公园绿地也可以支持长期稳定的萤火虫种群。在本次调查的3个点位中,周边250米半径的圆形区域内城建用地占比高达68%至72%,黄脉翅萤依然活跃。

  针对这一发现,蒋天沐表示,团队计划开展进一步调查,研究萤火虫对栖息地的选择偏好和要求,以及相关环境指标达到何种程度能够支持萤火虫生存,从而更好地守护这些城市中的“夜精灵”。(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浙江第97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希望幸运一直传递

      中新网杭州11月17日电 (钱晨菲)“我很幸运,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仅一年就成功配型了,希望幸运能一直传递给那位患者。”17日,来自杭州市上城区的黄剑凯在杭州市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32毫升,成为浙江省第973例、杭州市第29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9岁的黄剑凯...

    时间:11-17
  • 浙江形成中西医学协同发展“共识” 推进中西医优势互补

      中新网杭州11月17日电(张煜欢)17日,浙江省中西医学协同发展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大会上发布了《中西医学协同发展杭州共识》《“浙里新医学”三年行动计划》,并邀请中西医学领域专家学者就如何充分发挥中西医学优势、推动中国特色医学体系建设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

    时间:11-17
  • 聚焦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 教育界专家学者齐聚重庆研讨

      中新网重庆11月17日电 (记者 钟旖)11月16日至17日,2023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成果展暨教育年会在重庆举行。  活动旨在深入总结青少年中外人文交流的方法与路径,加强人文交流理念的教育、传播和实践,探索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模式、新经验和新做法,围绕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共建一个多元参与、互...

    时间:11-17
  • 第12批援巴新中国医疗队:让中国医术在海外“落地开花”

      中新网重庆11月17日电 (王婷婷 梁钦卿)17日,第12批援巴布亚新几内亚(下称“巴新”)中国医疗队任期工作暨援巴新微创外科医疗短期专家组总结会在重庆举行。在巴新工作期间,医疗队累计接诊病例3.15万余人次,让中国医术在受援国“落地开花”。  2022年7月24日至2023年10月15日,第12批援巴新中国医疗...

    时间:11-17
  • 芙蓉实验室已产生多项重大科研成果 助推湖南提升生命健康科技水平

      中新网长沙11月17日电(向一鹏)完成全世界首例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银屑病,代表着中国干细胞治疗临床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完成全世界首例人胚胎干细胞来源肝细胞治疗肝衰竭,有望打破肝衰竭治疗瓶颈;完成全球首例糖尿病患者通过猪胰岛移植摆脱外源性胰岛素,异种胰岛移植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

    时间:11-17
  • 首届中国—东盟国民体质与健康促进国际学术会议召开

      中新网宁波11月17日电(张煜欢 郭天奇)17日,首届中国—东盟国民体质与健康促进国际学术会议在浙江宁波开幕,来自东盟10国的体育部门公务人员、体育科研专家以及国内业界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会议,增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国民体质与运动促进健康领域的交流合作,以体育合作为契机,共建“运动促进健康一带一路...

    时间:11-17
  • 浙江扩大卫生健康科技成果转化“朋友圈”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中新网杭州11月17日电(张煜欢)17日,第五届卫生健康科技成果转化大会在浙江杭州开幕。大会上,浙江与北京、天津、重庆、黑龙江、江苏、广东、四川、贵州等地的卫生健康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成立9省市转化高质量联盟,共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发展,加速构建协同高效、区域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大会现场。...

    时间:11-17
  • 秋冬季以来,天津4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过境候鸟超43万只

      中新网天津11月17日电 (记者 王君妍)记者从2023年天津市“野生动物宣传月”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获悉,近年来,天津持续开展湿地修复工作,候鸟栖息地生态环境质量有了大幅提升。当前正值天津秋冬季候鸟迁徙高峰期,据监测,今年秋冬季以来,天津北大港、七里海、团泊、大黄堡4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过境候鸟总数...

    时间:11-17
  • 世界的香格里拉|“我心中的香格里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新网香格里拉11月17日电 (高雅曼)“近20年的时间,村民的收入提高了,环境也改善了。”洛茸村村民孙诺七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洛茸村,一个坐落在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内的原生态藏族村落。近日,中新网跟随“世界的香格里拉”主题采访活动,探访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国家公园。  ...

    时间:11-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