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中蒙边境新牧人:“一半烟火,一半诗意”诠释现代边塞生活

2023-07-06 18:07: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乌兰察布7月6日电 题:中蒙边境新牧人:“一半烟火,一半诗意”诠释现代边塞生活

  作者奥蓝

  “一半烟火,一半诗意。”魏华放弃城市中的国企工作、返乡放牧近十年,总有人对他的选择充满好奇。为此,他于今年年初开设了抖音账号,用质朴的语言和画面记录着日常的牧区劳作和心得。在一条视频中,他如是评价当前的生活。

  “总有人问我后悔吗?我可太后悔了,我后悔自己回来得太晚了。”6日,当记者见到魏华时,他感慨说,每每看到父辈和周围邻居的传统又较落后的生产方式,他总想带着大家一起变好。

(资料图)图为魏华站在茫茫大漠中,极目远眺。 魏华 供图

  魏华家的牧场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巴音敖包苏木夏布格嘎查,属于中蒙边境。这里是典型的戈壁草原,草场植被覆盖率低,自然环境恶劣。魏华以前总说不愿意走父母的老路,如今他却如父亲一般,成为一名边境牧民。

  在人们认知中,边塞诗歌早由千百年来粗犷豪迈、雄浑壮阔的边塞戈壁草原定好基调,其底色总是荒旷宏阔、孤寂苍茫。在这样的诗意环境之中,魏华以生活为笔、努力着墨,在戈壁滩上晕染出点点温情与希望,并将其呈现在互联网上。

  2014年,因父亲突然生病、母亲独自操持牧场,还在外地上班的魏华头一次意识到:父母老了。“当时人们都说回家放羊没出路、没出息。但我最后还是决定回来。”

图为魏华正在与牛儿互动。 奥蓝 摄

  魏华返乡放牧,从一开始心里就有一笔账。“改良品种,用杜蒙品种羊替换原有的蒙古羊,提高单体收入;提升机械化水平、改良饲草料,降低生产成本。这样一来,草场的压力变小了,但收入却增加了,还变相保护了生态。”

  在他看来,地处生态脆弱又偏远的边陲戈壁,父辈看天吃饭、顺其自然的传统放牧理念收益有限、抗风险能力还低,而“少养精养、优质优价”的经营思路更适合家乡这片戈壁草原。

  与父亲当年相比,魏华的确更会挣钱。2014年,他刚返乡时,家里有5000余亩草场,养着400多只羊,年收入五六万元;如今,通过承包其他牧民草场,他的草场面积达13000余亩,同时还种着数百亩苜蓿、玉米,养着300多只羊、40余头牛,保守估计年收入是之前的10倍。

图为魏华的抖音视频截图。他很浪漫,特意将一段红绸作为视频前景,视频配乐是《向云端》。 魏华 供图

  “我硬生生被逼成了万能的。”魏华爱琢磨,动手能力也强。搭建牛棚房顶、改造打草机、修车、打针剪毛防疫……这些活计他全能自己上手。“我在牧区雇人不方便,自己干还能省一大笔钱呢。”

  这些年,魏华也为反复试验交了不少学费。前几天,他将家里的废铁卖了10万元。“都是这些年买的,如今已经淘汰了的生产器械。”

  近十年的边塞生活把魏华晒得黢黑,皱纹深刻进脸庞,很难让人猜出他生于1989年。面对面聊天时,他谈起牧业生产头头是道,眼中有光。

  “我每天可以听着鸟叫、享受着阳光,看着牛羊们长成自己期盼的样子,靠着自己的劳动赚取属于自己的收入,是一种特别的满足。跟城市的匆忙相比,这里的日子质朴而简单,却让我内心极度放松,感受到生活的真谛。”魏华告诉记者,归来近十年,他终于把生活过成了自己希望的样子。

  “我曾经的梦想是仗剑走天涯。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家陪伴家人。”魏华告诉记者,看过繁华热闹的城市,现在的他更愿意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边境戈壁,与父母和散漫的牛羊为伴。

图为魏华的自媒体账号头像。 魏华 供图

  在魏华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周边牧民也加入到牲畜品种改良、科学喂养、种牧草的行列中,并尝到了甜头。

  今年,四子王旗遭遇干旱天气,对牧业生产影响极大。然而魏华丝毫不慌,反而把这个当做转机。

  虽然传统出栏季在秋天,但这几天,魏华计划卖掉一批品相不好的羊,以节约饲草料和人工成本、减轻草场压力。同时,再酌情购进西门塔尔品种牛。“用小畜换大畜,用更少的人工、饲草料、草场来换更多的收益。我为此特别去学了冷配牛的技术。”

  魏华的生活方式让网友们倍感新鲜与感动。他置顶的一条视频,点赞量近万,为他加油鼓劲的评论有上千条。“好男儿志在家乡”“希望看到你的羊儿一大片,牛群满草原”“你这样的雄鹰就应该驰骋在蓝天,住在草原”……(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就业是道多选题,没有标准答案

      王芸(化名)和李凯(化名),是我认识的两个年轻人。高中毕业后,他俩考入南方某省会城市一所普通高校,在学校成了一对恋人。一年前,王芸本科毕业,正好赶上新冠疫情相对严重的时段,很难找到心仪的工作。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她作出了一个极不寻常的决定,那就是回到农村老家,接手父母...

    时间:07-07
  • 为何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到二三线”

      又一年毕业季来临,随着毕业生即将离开校园奔赴各地,开启人生的下一个篇章,今年城市间的“抢人大战”也进入收官阶段。  近年来,我国生育水平持续走低,而劳动年龄人口在2011年前后已达到峰值。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与2021年相比,16-59...

    时间:07-07
  • 大学生志愿者就地转换社会实践内容 投身重庆万州灾后重建

      大学生志愿者就地转换社会实践内容 投身重庆万州灾后重建  一次特殊的“三下乡”   重庆三峡学院的1019名学生正在经历一次特殊的“三下乡”。  按原计划,7月4日,重庆三峡学院“薪火乡传”“三下乡”(全称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时间:07-07
  • 电动拖把引发火灾责任谁来担?

      智能家电的诞生,让不少年轻人对家务选择了“躺平”。小孙夫妇就是其中的一员,然而他们购买的电动拖把却在收货当天闯下大祸,充电时引发火灾波及全屋。  近日,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审理后,判令该电动拖把的生产公司、销售公司连带赔偿小孙夫妇80万元。  小孙...

    时间:07-07
  • 北京现今年第五个40℃以上高温天 高温天气或将持续至本周末

      北京出现今年第五个40℃以上高温天  高温天气或将持续至本周末  本报讯(记者 赵婷婷)昨天,北京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41℃,这是北京气象观测史上首次在7月出现连续两天气温超过40℃。同时,这也是今年以来,北京出现的第五个40℃以上的高温天。据北京市气象台预测,今天北京最高气温37℃左右,周末两天...

    时间:07-07
  • 一场持续36天的热射病救援

      一场持续36天的热射病救援  “高温杀手”热射病可防可控,对于普通人来说,重视“中暑”、不得病是最好的治疗   中暑,是会死人的。随着近年来极端天气增加,公众对于中暑这一“小毛病”的认知也在不断“刷新”之中。在医学上,最严重的中暑被称为热射病,就在今年,北京地...

    时间:07-07
  • 重庆万州洪涝地质灾害已致17人死亡 2人失踪

      来自重庆市万州区应急局的消息,截至目前,万州洪涝地质灾害已造成17人死亡、2人失踪,人员搜救仍是当前的救援重点。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记者 陈鹏 王宏超)...

    时间:07-06
  • 雅典卫城修复委员会主任亮相良渚 揭秘卫城古迹修复故事

      中新网杭州7月6日电 (王题题)雅典卫城古迹如何修复?7月6日,在浙江杭州余杭良渚举行的良渚与世界——“良渚古城·雅典卫城”中希文明对话活动上,雅典卫城修复委员会主任Vasiliki Eleftheriou面向与会中外嘉宾揭秘了雅典卫城古迹的修复计划、原则和方法。  众所周知,雅典卫城在公元5世纪达到了其政...

    时间:07-06
  • 近百名香港青年走进浙江莲都 品味古堰画乡风光

      中新网丽水7月6日电(邵燕飞 傅飞扬 韩晶莹 李昭)7月6日,“同心迎亚运 携手向未来”港澳青年浙江行“秀山丽水”丽水行活动走进莲都区古堰画乡,来自香港培侨中学的近百名香港青年深入体验当地浓厚的人文底蕴、宝贵的非遗技艺和独特的画乡魅力。  记者了解到,古堰画乡曾是古埠头,几度繁华。随着瓯江...

    时间:07-06
  • 广西友谊关口岸上半年验放交通工具总量创近四年来通关新高

      中新网广西凭祥7月6日电(罗晓 吴学超 杨陈)记者6日从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友谊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获悉,今年上半年,广西友谊关口岸累计验放交通工具约20万辆车次,同比增长200%,接近2022年全年验放总量,创近四年以来通关新高。  位于中越边境广西凭祥市的友谊关口岸,是中国通往越南及东盟国家最便...

    时间:07-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