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为何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到二三线”

2023-07-07 06:12:5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又一年毕业季来临,随着毕业生即将离开校园奔赴各地,开启人生的下一个篇章,今年城市间的“抢人大战”也进入收官阶段。

  近年来,我国生育水平持续走低,而劳动年龄人口在2011年前后已达到峰值。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与2021年相比,16-59岁的劳动力年龄人口减少666万人。“人”将成为未来最宝贵的资源,城市间“抢人”从增量竞争进入到存量竞争,竞争程度也愈发激烈。

  在此背景下,从2017年开始,全国多座城市推出了人才引进政策,参与到“抢人大战”中,其中,西安、武汉、成都、杭州等“二线明星城市”是主角,随后部分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也进入“战场”。这些城市主要通过提供落户优惠政策,给予年轻人就业、住房补贴等举措,吸引高校毕业生及其他青年人才前往。

  从区域分布看,这些二线城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如南京、杭州、佛山、东莞等,这类城市具有区位优势,同时生活置业成本又低于一线城市;第二类是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或区域中心城市,如西安、成都等,这类城市的区位优势可能不如第一类,但能汇集周边地区乃至全省的资源优势,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

  梳理过去几年的“抢人大战”,会发现以下特征。第一,总体上落户门槛在不断降低,对学历、年龄、社保的要求在放宽。例如,杭州明确35周岁以下已就业大专生可落户,4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可“先落户后就业”。南昌、福州等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实现落户、投靠“零门槛”。

  第二,随着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城市“抢人”的范围在进一步扩张。比如,不仅是高学历人才,对于拥有专业资格的技术型人才,南京、成都等不少城市都发布了相应的引才政策。可以预见,在劳动力资源更加稀缺的未来,“人才”的标准将会更加多元。

  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而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就业竞争较为激烈。

  这两年在网络平台上,可以看到不少年轻人分享自己的求职经历,他们对收到的Offer进行比较、讨论,并听取大家的建议。从评论区的互动来看,一线城市、“大厂”不再受到一致的追捧,大家更倾向于结合自身条件,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岗位和城市。

  对一些年轻人来说,选择去一线城市打拼,生活成本和消费水平更高,有时也难以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相较而言,一些主动伸出橄榄枝的二三线城市往往“性价比”更高,也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青睐的选项。现实中,很多年轻人在一番权衡后,就选择回到家乡的二三线城市。如今,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水平、文化消费生活等方面,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差距逐步缩小,社会发展、区域间发展更加协调均衡。同时,随着时代观念的进步,当前年轻人价值观更加多样,人生追求更加丰富,职业收入不再是决定青年人生选择的唯一重大因素,很多人会综合平衡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与职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回到二三线城市也因此成为一些人的理性选择。

  当然,也要看到,对城市而言,“抢人”的招式再多,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仍是最关键的,无论是降低落户门槛,还是给予各类人才补贴,这些政策能否吸引更多人回到二三线城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产业的发展情况。因此,发展优势产业、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应当是有关部门推进工作的重中之重。

  同时,人在城市不仅要工作,也要生活。当年轻人来到城市就业、落户、安家,凝聚起来的是一个个小家庭。要吸引人、留住人,让人才扎根,城市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要跟上。另外,地方政府为引进人才而出台的政策要有稳定性、延续性。只有真正落到实处,让人在此感到幸福、安心,有归属感,才能为城市发展创造更可持续的人才基础。

  “良禽择木而栖”,一座有活力、有温度、生活成本合理的城市,也会持续吸引各类人才前来就业和安家。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郭晓菁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玻尿酸防晒衣,冰皮防晒衣……五花八门的防晒衣可能并不防晒?

      炎炎夏日,轻薄又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防晒服饰成了线上线下的热销品。冰丝、云感、原纱、凉皮、激光打孔、蝉翼……今年防晒衣的各种新概念、新名词层出不穷,价格也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但记者调查发现,实际上,除了名目繁多之外,很多标榜“防晒”的产品,其实并非符合国家标准真正意义上的“防紫外线”...

    时间:07-07
  • 南农大宿迁研究院培育“枸杞番茄” 江苏首种成功挂果

      中新网宿迁7月7日电 (刘林 唐献军 陈琦)枸杞和番茄是我们经常食用的两种果蔬,但如果一种果蔬同时兼具它们两种风味,是种什么体验?近日,南京农业大学宿迁研究院成功突破枸杞番茄嫁接远缘不亲和技术,在江苏实现集约化育苗和规模化种植。园内300株“枸杞番茄”成功挂果,不仅长势喜人,而且皮薄味美。  6...

    时间:07-07
  • 中希文艺界对话:以文化艺术之美 促交融互鉴之光

      中新网杭州7月7日电(张煜欢)6日,良渚与世界——“良渚古城·雅典卫城”中希文明对话活动在杭州余杭良渚举行。作为对话活动的一部分,“中希文化艺术的互鉴、互融”分享会于当天举行,来自中国和希腊文物保护、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专家,畅叙文化艺术交融之美及东西方文明互鉴之光。  “尽管中国与希腊...

    时间:07-07
  • 黑龙江省启动全省增殖放流活动 计划今年放流9000万尾鱼苗

      中新网哈尔滨7月7日电 (记者 王妮娜)“燃情夏日鱼跃龙江—2023黑龙江冷水鱼增殖放流季”启动仪式7日在哈尔滨的松花江畔举行,今年,该省计划增殖放流9000万尾各类鱼苗,当日启动仪式上增殖放流了1000万尾鱼苗,该省陆续还将在抚远、同江、萝北、黑河等多地陆续开始增殖放流活动。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

    时间:07-07
  • 青海海东警方破获特大电诈案 涉案金额高达5540余万元

      中新网西宁7月7日电(祁增蓓 梁剑)记者7日从青海省海东市公安局获悉,日前,该局破获一起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扣押作案工具涉案手机16部、银行卡7张,追赃挽损69100元,通过串并梳理排查出潜在受害人2000余名,涉案金额高达5540余万元。  海东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刘积海介绍,今年5...

    时间:07-07
  • (中亚专线)吉尔吉斯斯坦“剧迷”女孩:因武侠剧与中国结缘

      中新网上海7月7日电 题:吉尔吉斯斯坦“剧迷”女孩:因武侠剧与中国结缘  作者 谢梦圆  “我有三个哥哥,从小跟他们一起看中国的武侠剧,这激发了我对中国的好奇和兴趣。”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木娜拉(TURDUBEKOVA MUNARA)现在是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的本科生,谈及对中国的最初印象,她忍不住笑起来:“我甚至...

    时间:07-07
  • 社会各界在伪满皇宫纪念“七七事变”86周年

      中新网长春7月7日电 (记者 郭佳)7月7日是“七七事变”爆发86周年纪念日。当天,在吉林长春,200余名社会各界人士来到伪满皇宫博物院举行纪念活动,向不屈抗争的先辈致敬,同时也警示后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长春曾是日本侵华时期炮制的伪满洲国“首都”,坐落于此的伪满皇宫是当年日本在中国东北扶植...

    时间:07-07
  • 学生信息泄露不只在人大,网上最低1元就能买到200条

      当个人信息被用于颜值打分时,信息裸奔时代的人们再一次愤怒了。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马某某涉嫌在校期间非法获取学校内网数据,收集全校学生个人隐私信息,并公开发布在网站上进行颜值打分。目前,北京海淀警方已经依法刑事拘留马某某,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当事件曝光时,中国人民大学在校生...

    时间:07-07
  • 三门峡水利枢纽开启2023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

      中新网三门峡7月7日电 (王宇 王美欣)7月6日18时起,随着河南省三门峡水利枢纽泄流孔洞的精准开启,巨大的水龙喷涌而出,三门峡水利枢纽开启2023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助力冲刷小浪底水库库尾,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提供后续动力。  按照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调度指令,三门峡水库自当日18时...

    时间:07-07
  • 男子收取高价代购火车票被拘留10天

      中新网天津7月7日电(周亚强)记者7日从北京铁路公安局天津公安处获悉,近日,一男子在天津站售票厅搭讪过往旅客,收取高价为旅客代购火车票,被民警当场查获。  据悉,天津站派出所执法办案队民警在进行信息研判时发现,一名男子近日在天津站前广场售票厅内频繁与购票旅客搭讪,形迹可疑。随后,民警在便衣巡...

    时间:07-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