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如何操纵激子“绿巨人”?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完成实验观测

2023-07-01 09:08: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电影《绿巨人》假设人受到强力辐射后,诱发身体里的神秘力量,变为拥有超强力量的“绿巨人”。这种现实中很难实现的事情,在固体中却可以通过构造精妙的材料来实现。如何操纵激子“绿巨人”并完成实验观测,一直是物理学家关注且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

  为量子科技等应用提供一条潜在途径

里德堡激子与莫尔超晶格之间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中科院物理所 供图

  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物理所)的最新消息说,该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许杨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完成对里德堡莫尔激子的实验观测,系统展示对于里德堡激子的可控调节以及空间束缚,为实现基于固态体系中的里德堡态在量子科学和技术等方向上的应用提供一条潜在的途径。

  由中国科学家完成的这项重要物理基础研究进展论文,近日以“里德堡莫尔激子的实验发现”为题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在线发表。

  研究团队科普称,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观粒子,原子的电子具有分层排布的特性,当电子被激发到更外层的轨道上时,形成的原子叫做里德堡原子。这种被激发的原子由于“体型”更为庞大,被形象地称为原子界的“巨人”。半导体材料中由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吸引组成的粒子叫做激子,对应的,激子的激发态被称为里德堡激子,同样是激子界的巨人。像“绿巨人”有超强力量一样,里德堡态的激子具有很多有意思的特性,比如可以在半导体里自由移动、能够对周围环境的改变产生较大的响应等。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在半导体材料氧化亚铜中首先发现一种处于激发态的电子-空穴对,即里德堡激子。尽管这样的里德堡激子与现代半导体技术更加兼容,但在三维固体体系中,想通过操纵里德堡激子的去构造稳定的实用器件仍面临激子态易缺失、调控参数少等诸多挑战,而在二维半导体材料中的里德堡激子,由于维度的降低和界面效应的增强,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发展一套光学“里德堡激子探测”方法

器件结构以及与10度或1.14度转角石墨烯相邻的二硒化钨的光学响应。 中科院物理所 供图与0.6度转角石墨烯相邻的二硒化钨中的里德堡莫尔激子及其栅压演化规律。 中科院物理所 供图

  近几年来,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纳米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许杨特聘研究员与合作者发展了一套光学“里德堡激子探测”的方法,即利用二维半导体二硒化钨的里德堡激子态对周围环境介电屏蔽敏感的特性,实现对临近二维体系中新奇电子态的有效探测。然而在使用这种方法的体系中,里德堡激子态与周围介电层的层间相互作用较弱,如何对里德堡激子进行调控形成强耦合态以及实现空间囚禁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一种在凝聚态物理领域的二维材料魔角旋转方法,恰恰给操控里德堡激子态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此,中科院物理所博士生胡倩颖在许杨特聘研究员指导下,近两年来制备了单层二硒化钨与转角石墨烯形成的二维范德华异质结器件样品,并通过低温微区反射光谱/光致发光光谱的方法对体系中的激子态进行了测量和栅压掺杂调控的研究。实验发现,在大角度转角石墨烯和魔角石墨烯的样品中,二硒化钨的光谱信号由“里德堡激子探测”机制主导,主要反映体系中介电函数的变化,例如在魔角石墨烯的样品中探测到一系列对称性破缺的关联电子物态,而在小角度的转角石墨烯样品中,里德堡激子态(尺寸约为7纳米)随栅压调控表现出多重劈裂和显著的红移,被称之为里德堡莫尔激子态。

  为里德堡激子提供高度可调束缚势场

里德堡莫尔激子态随转角的演化规律。 中科院物理所 供图

  许杨团队通过与武汉大学研究团队新发展的实空间大尺度计算物理方法相结合,他们发现莫尔超晶格中随栅压调节的空间电荷分布可能对这一实验现象的产生起到关键作用。在该体系中,转角石墨烯中产生的周期性莫尔势场类似于冷原子体系中的光晶格,为里德堡激子提供了一个高度可调的束缚势场,并带来电子-空穴严重不对称的层间库伦相互作用。

  此外,他们还系统研究了体系中随转角(或莫尔周期)演化的层间耦合强度。这种耦合强度直接反映在里德堡莫尔激子在能量红移的大小上,这些特征随着莫尔周期的增大(转角的减小)而变得更加显著,与空间束缚的里德堡激子物理图像一致。

  研究团队表示,正如里德堡原子间可以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和对外场的敏感性,它们形成的光悬浮阵列能够被用于量子模拟和量子计算一样,里德堡莫尔激子态的实验发现,系统展示了对于里德堡激子的可控调节以及空间束缚,可为实现基于固态体系中里德堡态在量子科学和技术等方向上的应用提供一条潜在的途径。(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当非遗遇上科技 在香港维园解锁“庆回归”的欢乐密码

      中新社香港7月1日电 题:当非遗遇上科技 在香港维园解锁“庆回归”的欢乐密码  中新社记者 戴小橦  “这舞蹈可太有感染力了,我感觉已经置身在大唐长安城。”7月1日下午,香港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维园)足球场内座无虚席,在临时搭建的一个“维园庆回归”演出台上,一场又一场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演...

    时间:07-01
  • 虹桥机场迎暑期首波出境客流高峰

      中新网上海7月1日电 (殷立勤 毛佳妮)作为“乙类乙管”政策后的首个暑假,许多家长利用假期时间带孩子出国出境旅游研学,不少青少年也将暑期休闲放松目的地放在国外,近期,虹桥机场迎暑期首波出境客流高峰,外出旅游的大中小学生成为一股惹人注目的客流,仅7月1日当天就有1100余名18岁(含)以下青少年从虹桥...

    时间:07-01
  • 《河南省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条例》今起施行

      中新网郑州7月1日电 (记者 韩章云)7月1日,《河南省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旨在加强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  《条例》共分七章三十五条,主要围绕“矿产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

    时间:07-01
  •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跑出“加速度”

      中新网乌鲁木齐7月1日电 (王小军 张勇 余勇)1日,记者从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公司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Ⅰ标项目部工程管理部获悉,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历经66个月有序建设,大坝趾板混凝土浇筑顺利封顶。  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新疆重点建设项目,大坝趾板混...

    时间:07-01
  • “天山胜利隧道”出口端左右主洞双双突破6000米

      中新网新疆尉犁7月1日电 (巴特尔达拉 高那清 邓凌东)7月1日,天山深处传来捷报,世界在建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出口端左右主洞双双突破6000米大关。  截至当天,左洞累计进尺6004.4米,右洞累计进尺6093.3米;TBM(掘进机)中导洞累计进尺9728.85米,出口端和进口端双向开挖18公里,距离掘通天山...

    时间:07-01
  • 做强“种子芯片” 端牢“中国饭碗”

      央视网消息: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多年来,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以党员为骨干力量,在水稻种质资源挖掘和新品种培育中不断攻坚克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造“中国饭碗”的坚实底座。   在距离南昌250公里外的湘东区这片稻田里,“新野优6号”水稻正在进行首次种...

    时间:07-01
  • 为了千家万户,他们选择在高温下坚守

      央视网消息:随着气温走高,空调制冷负荷明显增加,电网用电负荷持续加大。为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奋战在各地的电力员工仍坚守在岗位上,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  国网潍坊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中心员工 解维增:我们再检查检查防护服,喝点水(藿香正气水),准备上斗(车)儿干...

    时间:07-01
  • 重庆万州分水镇发生边坡土方垮塌致6人遇难

      中新网重庆7月1日电 (记者 何蓬磊)重庆市万州区应急管理局1日发布“情况通报”称,6月30日20时38分左右,万州区分水镇石碾村因强降雨发生一处边坡土方垮塌,塌方量约150立方米,瞬间推倒边坡下方一处三层农房,房内6人被掩埋。  灾情发生后,万州区委、区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消防、应急、武警等260...

    时间:07-01
  • 上海海警局联合涉海部门推动执法协作 加强海上综合治理

      中新网上海7月1日电 (殷立勤 乔臻)为贯彻落实全国海上执法工作会议精神,6月30日,上海海警局牵头组织上海市涉海部门召开2023年度海上执法工作会议。  会议邀请自然资源部东海局、生态环境部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市委政法委、市打私办、市公安局、市人民检察院、市高级人民法院...

    时间:07-01
  • 三峡工程2023年上半年运行情况良好

      中新网宜昌7月1日电 (朱文丽 秦明硕)据三峡集团7月1日消息,2023年上半年,三峡工程运行情况良好,发电、航运、生态、补水等综合效益显著发挥。  上半年,三峡水库总来水量达1236亿立方米,较初步设计偏少5.1%,较建库均值偏少9.7%。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统一调度以及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三峡集团统筹汛前...

    时间:07-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