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治“天价”奢华粽子,要从需求端发力

2023-06-21 03:54:11

来源:北京青年报

  针未尖

  端午节临近,新华社记者在部分省份采访发现,“燕窝粽”“人参粽”“鲍鱼粽”等“天价”粽子现身市场,馅料名贵、包装奢华。为躲避监管,奢华粽子多由商超销售转向预约订制,由实物礼品变为虚拟礼券,并打价格“擦边球”搞组合销售。

  从媒体报道来看,有的热销粽子礼盒售价在500元以上,而在西南地区某市一家五星级酒店,一款“鲍鱼粽”礼盒售价近千元,里面只有12个粽子。一名在社交媒体搞所谓“土豪粽”代购的人员介绍,鱼翅、鱼籽、蟹黄等都能包进粽子里。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粽子是端午节特有的食品,吃粽子是端午节特有的习俗,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更体现了一种情怀。而“天价”奢华粽子,显露出商家赤裸裸的逐利目的,不仅是对端午习俗的异化,扭曲了粽子原本承载的节日文化和情怀内涵,还是对淳朴民风的误导,对社会公德的挑战。

  既然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或不愿消费,那么到底是谁在消费“天价”奢华粽子?在媒体记者的走访中,不少销售人员表示,高端粽子礼盒“十有八九都是用来送礼的”。在电商平台热销礼盒的热门评价中,表示用来送人的不少。由此可见,粽子这一传统节庆食物,存在着沦为“人情粽”“办事粽”的倾向。

  其实,何止“天价”奢华粽子?近年来,“天价”奢华月饼,乃至于从每斤数千元、上万元涨至十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天价”茶叶,等等,它们横行于市场,均是“买者不吃、吃者不买”。一些商家之所以要对像粽子这样的普通食品进行“天价”包装,针对的就是关系文化和送礼文化。如果任由“高价”食品在市场上横行,就会进一步助长社会不良风气。

  因此,对于各类“天价”奢华食品,不能仅限于口头批评,还要予以强力遏制。近年来,相关部门多次出手遏制“天价”奢华食品,如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对单价超过500元的“天价”盒装月饼从严监管,有力遏制了“天价”月饼不良现象。由此可见,打击“天价”粽子,首先应该划定生产或者销售红线,让商家不打生产高价食品的主意。

  正所谓“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如果没有人购买“天价”奢华食品,就没有人生产与销售。由此来说,要防止“天价”奢华食品包藏“腐败馅”,既包括食品本身,也包括权力监督、约束机制的强化,以及廉政反腐制度的彻底落实。甚至可以说,相比食品本身而言,更需要从需求端发力,防止有人以传统习俗为外衣,进行隐蔽的人情交换、利益交换,导致权力滥用和制度废弃,以及公共利益受损、政府形象受损。

  各地纪委、监察等部门要加大反腐力度,将种种“天价”奢华食品,列入党员干部不得收受的名贵特产资源目录,对于用“天价”奢华食品进行利益输送与权力回报等行为,应严肃查处、公开通报,形成震慑。同时,用过硬的规章制度约束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进一步压缩权力的寻租空间。当人们不再送礼拉关系,“天价”奢华食品就会失去市场需求,也就失去了生存土壤。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文化“大餐”庆端午佳节 北京市将推1700余场文旅活动

      中新网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 徐婧) 2023年端午节将至。为让市民、游客度过欢乐祥和的端午假期,北京市文旅局统筹全市文旅资源,联合各区、各相关单位共推出各类活动1700余场,以丰富的公共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为市民、游客奉上节日文旅“大餐”。  千余场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生活  端...

    时间:06-21
  • 东盟国家学生以直播为媒 讲中国故事促文化交流

      中新网南宁6月21日电(陈秋霞 玉庚鑫)“我希望能成为一名中文老师,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教印度尼西亚的学生们中文,让更多人懂得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印度尼西亚籍学生魏晓霞20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当天,2023跨境主播微直播培训活动“跨境主播训练营”在广西南宁举办。来自...

    时间:06-21
  • 青海天然林保护修复实施期间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实现双增长

      中新网青海茫崖6月21日电 (记者 李江宁)21日,记者从青海省林草局获悉,据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修复效益监测国家报告》显示: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修复实施前后,青海天然林保护修复实施期间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实现双增长。  《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修复效益监测国家...

    时间:06-21
  • 长春警方打掉三个洗钱犯罪团伙 涉案资金流水逾亿元

      中新网长春6月21日电 (张瑶 吴婷婷)长春警方21日发布消息,经过34小时连续作战,在吉林省的长春市、榆树市、珲春市三地连续打掉三个“跑分”洗钱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涉案资金流水1亿余元。  5月23日,长春市公安局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汽贸城治安派出所接到分局反诈大队下发的“张某龙”...

    时间:06-21
  • 盐池湾人物群像:守望祁连34载,他说“唯有热爱,才能坚持”

      中新网兰州6月21日电 (刘潇)“我从小在祁连山下长大,平时经常去山里玩。”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酒泉分局局长裴雯说,他这辈子没离开过祁连山。这些年,通过整改整治,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他说,想让更多人看到祁连山本来的面貌。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

    时间:06-21
  • 2023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首只大熊猫宝宝在神树坪基地出生

      中新网成都6月21日电(记者 安源)记者21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获悉,大熊猫“鑫鑫”于5月29日在卧龙神树坪基地顺利诞下一只幼仔。这是今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圈养大熊猫产下的第一只幼仔,预示着该中心大熊猫正式进入“产仔季”。  据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繁育园部长杨长...

    时间:06-21
  • 强实名制下 演出市场的“代抢”真相

      给“黄牛”2000元 能“冲”进五月天演唱会吗  强实名制下,本报记者调查演出市场的“代抢”真相  6月19日,杭州五月天演唱会的第二场,相比之前的演出,天气闷热了不少,本报记者还没到公交车站,就已经一身的汗。  前一天演出开场后,社交平台上有网友表示,在外场遇到“黄牛”,对方表示,给2000元就可以“...

    时间:06-21
  • 甘肃民勤“小城养老”模式 让“幸福银龄”原居安养

      中新网兰州6月21日电(马爱彬)吃不愁、病不忧、孤不独、乐有伴……面对“银发潮”,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在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的同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探索医养康养融合发展的“小城养老”模式,托起“银发”幸福晚年。  年近70岁的张平和和老伴闻月兰居住在民勤县祥和小区...

    时间:06-21
  • 闽剧助力“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进社区

      中新网福州6月21日电(记者 刘可耕)社区邻里共同体验闽剧展演互动、齐包粽子庆端午......20日,端午节将至,福州鼓东街道观风亭社区党委与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共同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  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周虹带领社区居民参观位于福建省闽剧艺术中心的闽剧展...

    时间:06-21
  • 他们为啥不结婚 新世代在担心什么

      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量不到700万对  杭州一位有多年新婚辅导经历的社工深有感悟——  他们为啥不结婚,新世代在担心什么  本报记者 肖淙文  前几日,本报记者参加了一场校友聚会,在场14位校友只有两位已婚,还是今年新婚。“我们一桌都是给婚育率拖后腿的人啊。”此言一出,场面瞬间静默。  据...

    时间:06-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