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他们为啥不结婚 新世代在担心什么

2023-06-21 14:02:36

来源:钱江晚报

  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量不到700万对

  杭州一位有多年新婚辅导经历的社工深有感悟——

  他们为啥不结婚,新世代在担心什么

  本报记者 肖淙文

  前几日,本报记者参加了一场校友聚会,在场14位校友只有两位已婚,还是今年新婚。“我们一桌都是给婚育率拖后腿的人啊。”此言一出,场面瞬间静默。

  据民政部最近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683.3万对,较上一年减少80.3万对。这是民政部自1986年开始公布结婚登记数据以来的历史新低。

  结婚人数为何连年减少?这届年轻人,真的对婚姻不再向往了吗?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多年新婚辅导工作经历的社工柳丹,试图在与她的交流中找答案。

  初婚登记数下降

  初婚年龄不断推后

  第一次踏进心理咨询室时,28岁的小叶刚刚“被分手”。此前,她有着一段让同龄人艳羡的恋情。两人在读研期间相识相知,男友优秀体贴,毕业后拥有一份投行的高薪工作。相恋3年,正当她憧憬着“从校服到婚纱”的美好未来时,幸福戛然而止。当谈婚论嫁摆上台面,男友犹豫了,留下一句:“我不想耽误你。”

  此后,这句话成了小叶的“心魔”,直到持续一年的心理咨询后,她才逐渐接受现实。随着两人深入沟通,小叶发现对方确实没有做好走入婚姻的准备。

  杭州有晴天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社工柳丹,曾在杭州拱墅区婚姻登记处做过多年的新婚辅导工作。柳丹发现,近3年初婚登记人数有可感知的下降,且初婚年龄在不断增长,“前来参与新婚辅导的夫妻,很多年龄都超过了30岁。”

  官方数据与柳丹的观察相符。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67岁,而2010年这一数字是24.89岁。10年间,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近4岁。

  推迟、不想进入婚姻的年轻人们,在担心什么?

  “离婚率太高、害怕失去自由、没准备好承担家庭责任,是来访者提到的高频原因。”柳丹说,随着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个体的价值越来越得到尊重,不少年轻人认为,婚姻未必是一段亲密关系的唯一结局。

  低结婚率背后,是传统婚姻功能的减弱。经济上看,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有独立工作经济来源,甚至收入超过男性,女性对男性和家庭的依赖在不断减弱。

  但同时,人们对婚姻的期望值却在提高。在房子、车子等物质条件之外,年轻人们更看重精神世界的契合:有共同爱好,有一起进步的目标、互相理解互相成就……这些从原本的“附加分”变成了婚姻的“必得分”。

  一边是婚姻功能弱化,一边是对婚姻的期望值提升,结婚率自然而然下降。

  “议题前置”

  年轻人婚姻思考提前

  “以前,到了30岁而立之年,亲戚朋友会问,你为什么不结婚?而现在的年轻人开始反问,我为什么要结婚?”柳丹这几年观察到一个新现象——婚姻问题的“议题前置”。

  曾经,当两夫妻走入婚姻才会着重考虑的家庭观、消费观、生育等议题,而现在,年轻人在恋爱、同居期间就已经在“模拟预演”。

  柳丹递给本报记者一张“新婚调查问卷”,此前,这主要用于新人领证后的公益性新婚辅导——

  “婚房由对方父母出资,房子的主人是谁?”“你同意给双方父母房子钥匙吗?”“对方怎样频次的出差加班是我可以接受的?”最后还有一道附加题——“我们永远不会为婚姻放弃自我的东西是什么?”……问卷上,这些问题涵盖了日常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直指婚姻生活的边界与底线。

  “以前,半数夫妻拿到问卷后会说,这些我们还没想过。”柳丹说,现在这些思考他们提前了。

  在社工身份外,柳丹还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近两年,一种名为“伴侣咨询”的项目越来越被年轻人接受。一对对情侣结伴而来,坐在一起倾吐心声、达成共识,其中有不少是备婚者。

  “年轻人更愿意把婚后要解决的议题拿到婚前来讨论,毕竟分手的成本远低于离婚成本。”柳丹说。

  人们对婚姻越来越谨慎了。柳丹能明显感受到,前来领证的晚婚者对待婚姻更加理性和深思熟虑。“从这一点来看,年轻人对亲密关系不是不向往,而是太向往了。”柳丹说。

  降低城市生活成本

  全社会营造婚恋新风

  除了新世代群体的婚恋观念、婚姻成本收益的比较和社会变迁对结婚率带来的影响,从更深的时间轴来看,人口学因素也对当前的结婚率下降发挥着影响。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表示,结婚人数不断走低的背后,有1990年以后年出生人口数量总体上逐步减少的原因。“在1982-1991年间,我国经历了新中国的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而1990年出生人口数基本达到高峰,约在2500-2600万。随后的十年来逐步下降,到1999年,年出生人口数在1200万左右。当这批人口进入适婚年龄时,也就是最近若干年来,我国年结婚人口数量也在逐年下降。”

  人口波动带来的连锁反应会继续发酵。任远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我国非婚生生育率较低,婚姻还是生育的“必经之路”。结婚率的下降势必会导致生育率的下降,其中,一孩生育率下降最为直接。

  此外,任远还指出,随着结婚率的下降,单身未婚青年男女数量增多,大龄未婚男性、大龄未婚女性等现象会更明显。同时“未婚同居”的社会现象也会越来越普遍。

  任远提到了一个人口学概念——第二次人口转变。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开始了第二次人口转变。第二次人口转变表现出的特点包括:婚龄继续推迟,离婚、同居、再婚等现象增加,单亲家庭等不同的家庭类型增加,生育率继续下降等。

  “中国可以说正处于第二次人口转变的初期,相当大概率也会出现第二次人口转变。”任远说,在这样的社会变迁下,中国的人口生育率基本在中长期内还是会维持低生育率,结婚率也还会继续下降。

  放眼全球,中国当下面临的婚育问题并非个例。“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结婚率下降和离婚率上升,欧美国家和日韩等东亚国家也都曾经经历过。”任远说。

  任远提醒,社会发展也需要正视当前的“结婚难”“结婚贵”等问题,降低城市生活成本,在全社会营造婚恋新风。(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花卉苗木之城”云南宜良:办盛会、迎端午

    图为精品苗木吸引参观者。 江雨珂 摄  中新网昆明6月21日电 (江雨珂)21日,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第十届中国昆明国际观赏苗木展览会暨2023宜良花街节在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开幕,传统端午花街“遇上”苗木行业盛会,展现“中国花卉苗木之城”的勃勃生机。  本次活动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市人民政府...

    时间:06-21
  • 京城亮马河18公里滨水慢行系统贯通 尽览“1河2湖24桥18景”

      中新网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 杜燕)21日,随着五处断点全部打通,北京市亮马河18公里滨水慢行系统全线贯通,成为“全市最高品质、最具活力、最具商业氛围、全程贯通”的滨水绿道。今后,从东直门至红领巾湖,市民可沿着步道一走到底,沿途还可尽览“1河2湖24桥18景”。  沿河五处桥区断点全部打通  亮马...

    时间:06-21
  • 海内外艺术家“相遇”古都大同 寻找古城文化“新可能”

      中新网大同6月21日电 (记者 胡健)“寻邑·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21日晚在山西省大同市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开幕,来自中国、德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80余位艺术家的近百件(组)作品与千年古城“相遇”。  展品分布在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4条街巷的7处修缮院落内,展览分为主单元+3个平行单元,涵盖...

    时间:06-21
  • 强降雨致闽北多河超警戒水位 转移1600多人

      中新网南平6月21日电 (记者 张丽君)受冷暖气流共同影响,6月20日至21日,福建南平市中北部县市普降大雨到暴雨,致闽北多条河流超警戒水位。  6月20日08时~21日18时,南平市光泽、武夷山、建阳的部分乡镇有大暴雨;南部县市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经统计,全市有8个县(市、区)共35个乡镇累积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

    时间:06-21
  • 桂林永福县“状元坊”揭牌开街 打造传统状元文化

      中新网桂林6月21日电(蒋丰慧 刘玉婷)6月21日8点,随着一声铜锣响,一出《王世则、李珙、龙启瑞、张建勋四“状元”打(骑)马过京街》的仿古演绎,打响了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端午传统佳节系列活动的“头炮”。四位身穿“状元服”的“状元郎”骑马巡街,重现了古代高中的状元衣锦还乡、起驾打马过京街场景。...

    时间:06-21
  • 浙江宁波举办别样杨梅音乐节 “梅”好与共畅叙同胞之情

      中新网宁波6月21日电(记者 林波)“红实缀青枝,烂漫照前坞。”眼下正是杨梅成熟时节。  6月21日晚,“两岸一家亲,梅好云湖里”云湖谣杨梅音乐节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南联村云湖畔举行,两岸青年以美食为媒,以歌舞会友,通过味觉、听觉、视觉的多重感受,交流甬台两岸文化,畅叙同胞之情。  宁波与...

    时间:06-21
  • 中国—东盟国际皮划艇公开赛举办 300余名海内外选手竞速

      【东盟专线】中国—东盟国际皮划艇公开赛举办 300余名海内外选手竞速  中新社南宁6月21日电 (黄令妍 玉庚鑫)2023年中国—东盟国际皮划艇公开赛21日在广西南宁举办。来自越南、柬埔寨、泰国、印尼、印度、斯里兰卡、尼日利亚等国家的30余名外籍选手,以及中国云南、广东等地的专业运动员、业余...

    时间:06-21
  • 遇见福建:巧手做香包 多彩客家民俗迎端午

      中新网福建永定6月21日电 (黄秋萍 陈景彬 李长流)“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21日,走进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镇的侨福楼大院,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桌上摆放着各色香包,当地村民们正忙着穿针引线缝制“香包”。村民在土楼内打糍粑。 永定土楼景区供图  在永定区...

    时间:06-21
  •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宋希斌受审 被控挪用公款5000万元

      中新社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从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6月21日,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宋希斌受贿、挪用公款一案。  检方起诉指控称,2005年至2021年,被告人宋希斌先后利用担任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林管局局...

    时间:06-21
  • 李白诗中的皖南桃花潭:上演龙舟水上竞逐盛宴

      中新网安徽宣城6月21日电 (记者 张强)2023中国·桃花潭第十届龙舟赛21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旅游度假区开幕,来自本地组的25支龙舟队伍和高校组6支队伍近1200名运动健儿在桃花潭奋力挥桨、劈波斩浪,为群众和游客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水上竞逐盛宴。  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时间:06-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