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AI孙燕姿”的法律之维

2023-06-19 06:38:16

来源:广州日报

  法学茶座

  近期,华语乐坛最火爆的事件当属“AI孙燕姿”的横空出世。在这场AI歌手的狂欢背后,是否存在法律上的问题?歌手的声音是否可以被任意使用?“训练”AI歌手并命令其“翻唱”需要使用大量音乐作品,是否侵犯著作权?平台在传播AI歌手“翻唱”的歌曲时,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首先,在我国,具有高辨识度的歌手声音受人格权保护,并非“想用就用”。我国《民法典》第1023条第二款规定,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第1019条第一款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由此可见,比照对肖像的人格权保护,未经权利人的同意,也不得制作、使用、公开利用权利人的声音。

  法律为什么要为自然人的声音提供人格权保护?全国人大法工委在其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义》中解释道,声音是自然人的一个人格特征,特别是对于一些声音特殊的配音演员、播音员而言,声音更彰显了其人格特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度伪造”他人声音的情形愈加普遍,如果对声音不予保护,任由他人随意复制、模仿、伪造富有特性的自然人声音,确有可能对该自然人的人格尊严造成损害。《民法典》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还不仅限于声音的人格利益,也包括声音的财产利益,学界称此为“人格权的商品化”。如在1988年美国的贝特·米德勒案中,一家广告公司在广告中使用了著名歌手米德勒的歌曲,但歌曲由其前伴唱歌手录制,而这位歌手的声音竟以假乱真,迷惑了不少人。最后,法院判决广告公司侵权,法官论述道:“声音与肖像一样显著和人格化。人的声音是彰显个人身份的最显著方式之一。”我国《民法典》第993条也规定,民事主体可以将自己的人格符号许可给他人使用,从而为自然人声音的商品化权益提供保护。

  根据上述原理,孙燕姿的声音显然是受法律保护的。且不说孙燕姿的声音极具辨识度,更何况她的声音具有较大的市场号召力和商业价值。有乐评人指出,AI孙燕姿的爆火,很大程度上源于歌迷对“男周(杰伦)女孙(燕姿)”时代的怀旧情结。这种怀旧情结可以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商业利益,而这种商业利益正是商品化人格权所要保护的对象。此外,或许网友出于好玩的心态而命令AI孙燕姿“翻唱”与其风格迥异的歌曲,但这也可能不是本人愿意看到的,因此,她的人格利益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其次,AI孙燕姿的“训练”过程及其“翻唱”作品的传播都可能存在侵犯著作权的问题。本次流行的AI歌手多是用特定算法“训练”出来的。这些算法实质上是一种音色转换程序,例如,训练AI孙燕姿,需要向算法“投喂”大量孙燕姿演唱的歌曲录音。这种“投喂”行为是对歌曲的复制,而未经许可的复制恰是侵犯歌曲复制权的行为。今年4月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七条规定,人工智能程序的提供者应当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预训练数据、优化训练数据来源的合法性负责。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预训练、优化训练数据,不得含有侵犯知识产权的内容。这一规定实际上重申了AI训练阶段的复制行为也应受知识产权法调整的基本立场。

  最后,允许乃至鼓励AI孙燕姿“翻唱”歌曲的传播,视频平台应否承担法律责任?视频平台可能会援引所谓的“避风港原则”,声称自己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平台只需要履行“通知-删除”义务,就可以免于承担责任。但如果平台为侵权作品的传播提供实质性帮助,甚至教唆用户传播侵权作品,其行为性质就发生了变化,不再受避风港规则庇护。本轮AI歌手出圈,很大程度源自该视频网站3月推出的“虚拟之声创作计划”活动,鼓励用户制作AI音乐。平台的积极参与和鼓励,恐怕难以推脱其中的侵权行为,尤其是在平台通过AI“翻唱”视频获取巨额流量和巨大商业利益的情况下。

  AI孙燕姿的精彩“表演”确实令人惊艳,AI歌手是非常酷炫的新事物。但AI“翻唱”并非法外之地。对AI歌手“翻唱”作品的传播和商业化利用,仍须遵守法律的有关规定。

  (作者系暨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暴力”梅冲业绩!端午假期降雨最猛 南方多地暴雨连下三天

      雨带北抬,终于轮到梅雨登场。作为每年都要来造访的天气“老伙伴”,今年虽有迟到,但来冲“业绩”的梅雨强度丝毫不打折。  昨天到今晨,强降雨主要集中在贵州到长江沿线,不少地方出现了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截至今天08时的24小时降雨量来看,贵阳昨天日雨量达到了130.4毫米,为当地今年首个大暴雨,打破了6...

    时间:06-19
  • 盐池湾人物群像:监测雪豹工作孤独且艰难,但也想做一辈子

      中新网兰州6月19日电 (刘潇)“我第一次参与野生动物调查是2009年,第一次拍到雪豹照片是2012年,第一次见到雪豹是2017年。”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酒泉分局公园管理科科长乌力吉说,监测雪豹是一项孤独又艰难的工作。  1970年出生的乌力吉是甘肃酒泉肃北人,他说,也许是因为从小在雪山下长大,所以...

    时间:06-19
  • 经验做法全球推广,这位中国医生想让所有人听清世界

      “我国20岁以下的聋哑人很少了!上海的聋哑学校,从30年前的22所,到眼下的2所,猜猜去年招了几个新生——4个。我还是着急,这4个孩子,为什么新生儿听力筛查没发现?为什么没有早期干预?”  和吴皓聊天,这几句道出,略一定神,有“石破天惊”的震撼——确实,街头时时偶见的聋哑学校,曾几何时渐渐“消失”了…… ...

    时间:06-19
  • 中国侨联关爱乡村学生眼视光 惠及呼和浩特近千名学生

      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19日电 (记者 乌娅娜)电脑验光、显然验光、镜片试戴......19日上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第二中学,学生们排队进行视力筛查。图为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乌娅娜 摄  当日,中国侨联“侨爱心·乡村学生眼视光工程——走进内蒙古武川”启动,该工程将为这里近千名存在视力健...

    时间:06-19
  • 房子两年没住门被邻居堵死?官方通报:成立调查组

      中新网6月19日电 针对辽宁一女子房门被邻居堵死一事,中共喀左县委宣传部19日通过“喀左融媒”微信公众号发布通报称,近日,有网友发布了“房子两年没住,门被邻居堵死了”信息。喀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调查组,全面调查取证,维护合法权益。通报截图...

    时间:06-19
  • 重庆:“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活动启幕

      中新网重庆6月19日电(记者 周毅)18日晚,“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活动在重庆市荣昌区启幕,将持续一周,用17个大项24个子项目活动,讲述荣昌千年历史特色文化故事。  据悉,荣昌自唐乾元元年始设“昌州”,距今1265周年,自明洪武六年取“繁荣昌盛”之意得名“荣昌”。2022年,荣昌正式获批重庆市级历史文化...

    时间:06-19
  • 时隔三年,西藏日喀则迎来珠峰文化旅游盛会

      中新网拉萨6月19日电(贡嘎来松 旦增嘎瓦)时隔三年,西藏日喀则市18日迎来第十八届珠峰文化旅游节。当日,近400名演员精彩演绎文化盛宴、3000名各族干部群众共赴人文盛会。图为文艺表演现场。 旦增嘎瓦 摄  开幕式上,由300架无人机组成的暖场表演在日喀则珠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上空精彩呈现,组...

    时间:06-19
  • “德武之乡”湖南东安举办乡村龙舟超级联赛

      中新网永州6月19日电 (唐小晴 谢助民 周露阳)6月20日至6月23日,“德武之乡 龙腾东安”中国·东安2023“舜皇杯”乡村龙舟超级联赛系列活动将在湖南东安县紫水河畔登场,为观众献上一场龙舟文化盛宴。  为让传承千年的龙舟文化得以延续,东安在大庙口镇新溪村坐果山商周文化遗址上用钻木取火方式点...

    时间:06-19
  • 安徽743个雨量站降水量超过50毫米

      中新网合肥6月19日电 (记者 吴兰)17日08时至19日11时,安徽全省皆有降水,共有743个雨量站降水量超过50毫米,最大位于马鞍山和县香泉站,达217.4毫米。  17日08时至19日11时,安徽江北大部分地区和江南北部降水量超过25毫米,共有743个雨量站降水量超过50毫米,218个雨量站降水量超过100毫米。  19日08时...

    时间:06-19
  • 江西九江水环境治理见闻:地上景观公园 地下污水处理厂

      中新网九江6月19日电 题:江西九江水环境治理见闻:地上景观公园 地下污水处理厂  作者 吴鹏泉 陈海锋 沈嘉鹏  盛夏时节,走进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双溪景观公园,草木葱郁、流水潺潺、锦鲤成群,犹如嵌于城市的一块翡翠碧玉,众多市民悠闲穿梭于醉人美景中。很难想象,昔日这里是一片“脏乱差”的自建小区...

    时间:06-1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