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易地搬迁之后 如何走向乡村振兴

2023-06-15 04:51:40

来源:光明日报

  易地搬迁之后 如何走向乡村振兴

  ——20省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措施调研

  编者按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6月8日,他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战中,我国有960多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功实现了“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的目标。“搬得出”之后,如何“稳得住”“能致富”?在通往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怎样加强对搬迁户的后续扶持?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乡村振兴局出台《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方案》之际,本版特刊登智库机构围绕此主题撰写的研究报告,以此观照现实状况、助力未来发展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从整体上看,农村人口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部分农村可持续发展面临瓶颈。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的支持力度。

  为摸清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状况和经验成效,2022年3月—12月,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农村治理研究中心在全国有易地搬迁任务的20个省份开展调研,重点研究总结各易地搬迁安置区(点)在推动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更充分更稳定就业、构建乡风文明的安置社区、促进多元主体合力共治四个方面的成功做法,形成了50个典型案例,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剖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实证参考与政策建议。

  做法盘点:后续扶持不断线 多管齐下助发展

  作为精准扶贫“五个一批”的重要组成部分,易地搬迁以建设搬迁为主的“上半篇”工作已全面收官,翻开了以后续扶持为重点的“下半篇”。各地积极落实中央政策,涌现出一批创新做法。

  纲举目张,产业发展持续向好

  精确谋划,结合实际聚力产业发展。根据地域特点,发展“一乡一业”:四川布拖县依撒社区、陕西铜川市耀州区综合自然禀赋等因素,因地制宜扶持特色种植产业;湖北十堰市郧阳区龙韵村凭借深厚红色历史,聚力打造研学旅游示范村,盘活地域资源。基于土地要素现状,探索农业发展模式:山西榆社县、吉林通榆县明确土地利用分布,村集体、搬迁群众、平台公司各司其职,采取多种经营模式,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难题。

  龙头带动,打造品牌引领产业发展。挖掘特色文化,抓住新兴产业机遇:广西南丹县依托非物质文化资源,打造5A级旅游景区,全面展现瑶族特色民俗,形成了极具吸引力的民族文化品牌。盘活当地资源,聚力培植龙头企业:云南昆明市东川区、云南丽江市宁蒗县致力于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东川区创建“三品一标”27家、建成“一村一品”38个,宁蒗县政府扶持县内1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求打造高品质农业品牌。

  多措并举,融资融智联动产业发展。吸纳投资,带动产业提质增量: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政府坚持“金融拉动、保险保障”理念,促使金融机构每年投入不少于5亿元,为当地牛羊养殖等产业提供“牛羊贷”项目,推动产业稳定扩大生产。信贷赋能,多元合作促进发展:新疆阿勒泰地区统筹各级财政和金融信贷资金,积极探索“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基地+大户”等多种模式,摸索新型合作经济产业。开拓共享格局,多方融智联结利益: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波玛村打造文旅产业项目,联合区党委政府、旅游公司与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统筹协调、运营管理、保障群众入股分红的职能,共同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安徽萧县新廷社区集合各方主体合作基础和价值追求,实现“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搬迁农户”多方参与,将土地资产效益最大化。

  多管齐下,破解就业增收难题

  促进农户就近就业,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落实“家门口”就业:陕西安康市在搬迁社区兴办社区工厂,作为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主导方式;内蒙古翁牛特旗将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就业帮扶车间等落到百姓“家门口”,探索出广受欢迎的就业新模式。开发就业岗位:新疆莎车县通过项目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和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尽可能为群众增加就业机会。盘活存量资源:江西玉山县通过盘活现有存量资产,改造闲置和低效用地、厂房、校舍等,确保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助推农户劳务输转,实现转移就业。衔接供需两端:广西隆安县震东社区支持以震东社区就业服务站站长梁佳为代表的就业帮扶工作队开展工作,创设“小梁送工”就业服务,多渠道获取并及时发布用工信息,高效对接就业需求,形成“企业派单、居民点单、社区送单”的日常化就业服务模式;山西忻州市忻府区怡居苑社区开展职业指导和岗位推荐等就业服务,盘活农村就业资源。推进劳务协作:湖北十堰市通过对口协作、劳务协作等渠道,引导易地搬迁群众外出务工;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发挥劳务经纪人作用,对接福建用工企业,为搬迁群众拓宽就业渠道。

  加强农户技能培训,增加就业机会。创新培训模式:河南罗山县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根据当地特色,确定培训内容和主题,实现“群众下单、政府配单”。线上线下结合:甘肃秦安县委托培训机构采用“岗位+劳务机构+培训”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提供优质服务保障,鼓励自主创业。建立创业基地:安徽潜山市依托“20分钟就业圈”,投入创业扶持资金为有创业需求的易地搬迁群众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激发群众创业热情。鼓励返乡创业:四川古蔺县将创业担保贷款、个人创业补贴等创业政策和开展返乡创业培训、品牌培训相结合,为搬迁群众创业提供资金保障

  整体推进,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下足功夫,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党建引领,开展感恩教育:江西石城县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河北涞源县、重庆黔江区李家溪集中安置点开展感党恩主题活动,激发群众的自强奋进意志。深化道德培养,宣传先进事迹:河北丰宁县人才家园社区持续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宣传好人好事,深化道德培养,为实现乡村振兴凝心聚力。

  绵绵用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精准发力,细化移风易俗规范:四川凉山州出台移风易俗条例,对60多项具体问题进行了细致规范。去芜存菁,力促优秀文化传承:宁夏银川市金凤区润丰村结合特色节日举办文化习俗活动,为易地搬迁安置群众构筑精神家园。握指成拳,凝聚志愿服务合力:西藏曲水县三有村、河北阜平县龙门安置区以志愿服务队带领村民开展乡村环境整治、照顾老弱病残等活动,倡导乡风文明新风尚。

  久久为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固本强基,改善农村文化设施:贵州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为易地搬迁群众提供文化场所及相关配套设施。凝聚荟萃,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广西百色市右江区、青海海东市乐都区七里店社区建立“民族之家”,促进易地搬迁安置点各民族群众的交流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统筹兼顾,发展农村文化教育:贵州赫章县创办独具特色的“四点半”课堂,实现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

  靶向施策,社区治理稳步提升

  健全社区管理体系,保障服务成效。壮大管理队伍,集聚资源力量:江西赣州市分市、县、乡镇三层级培训管理专职人员,设置县乡村三级考核办法;湖南凤凰县、新疆阿克苏地区组织成立公益性岗位服务队等群众组织;共青团河南省淅川县委员会联结淅川县人民医院、南阳理工学院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资源,为搬迁群众提供医疗、教育等多方面服务。优化工作机制,引导村民自治:重庆彭水县健全村民自治和安置点自管委机制,明确搬迁群众社区治理主体责任;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推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五步工作法”“四级联动督查”模式;云南泸水市建立民主协商调处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水平。网格化对焦,精准化到岗:青海尖扎县德吉村划分4个网格,把村级服务管理工作延伸到户到人;湖南怀化市探索深化“一级党支部+二级片区+三级楼栋+四级微网格”模式,半小时内实现五级联动。数字化锚定,精细化把控:云南昭通市围绕搬迁户就业、就医等情况进行红黄绿分类、数字化建档;陕西山阳县将全县易地搬迁群众纳入大数据平台,随时做好防返贫监测。积分制引领,调动积极性:贵州雷山县推行积分兑换活动,提升群众自觉性。

  政策启示:壮大产业惠民生 改善乡风促治理

  各地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的创新思路,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夯基垒台,聚焦农村产业发展

  挖掘地域特色,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精准剖析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交通设施等因素,通过政策引导,找对发展路径,科学研判产业发展方向。将“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在农产品多元化、经营方式多元化等方面形成鲜明地方特色,同时,鼓励探索建设产业园区、特色小镇、淘宝村等。

  培育品牌优势,创新产业发展载体。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知名品牌和地理标志品牌,全面提升农业竞争力。打破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藩篱,实现产业融合、优势互补,以新产业形态满足新市场需求。健全完善农产品流通营销体系,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一批规模化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做到“创一个品牌、带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

  拓展功能边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强化区域资金、资产、资源全要素整合,强化地方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实施企业多主体协同,引导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支持适度开展产业及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撬动更多中长期信贷资金高效率、低成本流入农业农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立柱架梁,促进农户生活富裕

  创造就地就近就业机会,搭建就业载体。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就近就业新业态,让农户实现“田地间”就业。培育特色劳务品牌,融合地域特色、行业特征和技能特点,引领带动农户高质量就近就业。

  扩大定向劳务输转规模,拓宽就业渠道。抓住劳务协作机遇,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劳务经纪人作用,形成协调高效的“企业—政府—农户”三方关系。及时把控农户的就业动态,建立台账定期核查更新,确保具备就业条件的农户实现就业。

  探索创新技能培训模式,保障技术更新。协调企业、优质培训机构,结合当地特色产业,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根据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分层分类培训,注重业务实操,为农户就业增收赋能添技。

  强化创业政策服务支持,扩充人才队伍。健全农户创业扶持机制,在资金扶持、融资服务、税费减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减轻农户创业资金压力。联合地方政府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司法局等部门,为有创业意愿的农户提供创业培训和法律咨询等服务,降低农户创业风险。

  有的放矢,推动农村乡风文明

  出台奖励政策,打出多维激励组合拳。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相结合,打造新农村文明建设“红黑榜”,将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考评指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建立新农村文明建设“文明积分”制度,依据积分给予相应荣誉或奖品。

  立足党建引领,把握乡风文明风向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广大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在移风易俗等方面,形成村级党组织牵头,全村党员干部带头的模式。组织党员开展法律知识宣讲、农业技能培训等活动,完善“党建+文化建设”的制度安排。

  优化宣传手段,画好文明实践同心圆。增加农村文明建设宣传载体,将文化宣传与歌曲、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增强宣传的有效性。对标农村文明建设宣传对象,紧密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群众的关注点,有针对性地宣传文化学习、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奋斗精神。

  合力治理,保障社区治理有效

  提升管理队伍质量,激发内生动力。保障专职队伍工资待遇,将专职管理人员工资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享受一般村干部同等工资待遇。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衔接资金)列支,包括中央和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补助资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实现社区集体经济自给自足。吸纳群团组织力量,鼓励党员带头组建志愿服务队,组织成立社会治安队、政策宣传队、环境美化队、农业服务队等,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治理。

  细化社区治理模式,增强治理成效。把党总支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网格、党小组建在楼栋,实行每栋楼设置党工委干部职工、居民群众各1名楼栋长的“双楼栋长”制。开展星级化创建工作,制定村民积分制服务管理实施方案,制定平安建设、卫生整治等积分细则。建设县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统筹网格员、联户长队伍,公安派出所、乡镇(街道)司法所协同,同时建立县级文明实践中心、片区文明实践分中心、文明实践所、文明实践站,提升群众自治力、筑牢社区法治力和德治力。

  (光明日报 作者:章文光,系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农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京将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

      中新网北京6月15日电(记者 杜燕)今天,北京市医疗保障局表示,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北京将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新政策将于7月1日起落地实施。  孕前辅助生殖做好保障  根据国家医保局等17部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

    时间:06-15
  • 夜访森林十年如一日:“树医”高效治虫还林健康

      中新网吉林6月15日电 (记者 石洪宇)傍晚时分,37岁的仲昭辉准备再次和两位同事去“探山”。拉紧防蚊罩、带好给树木诊断治疗的“器械”,他们便一头钻入密林。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我们这行也一样。”仲昭辉随手捡起树叶,其已被害虫啃食过半。他记录准确位置、观测树木状况,再通过一套复杂的公...

    时间:06-15
  • 广东湛江:涉5团伙卷烟走私案告破 案值约1亿元

      中新网湛江6月15日电 (梁盛 王子良)广东湛江海关联合茂名市公安局、湛江市烟草专卖局,13日组织开展打击卷烟走私集中收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28名。  湛江海关15日通报称,行动中打掉卷烟走私团伙5个,据初步收集的证据显示,该案总案值约1亿元人民币。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

    时间:06-15
  • 探访广西落久水利枢纽:从千米鱼道窥见生态之美

      中新网柳州6月15日电 (韦国政)“这是一条仿生态鱼道,便利贝江流域内的鱼类洄游和繁殖”。6月14日,广西落久水利枢纽管理中心主任魏家明,指着一条蜿蜒回旋、长约1.27公里的仿生态鱼道说道。站在大坝向下游远眺,这条槽状鱼道“霸气”十足。落久水利枢纽大坝高低落差数十米。“高墙”之下,鱼类如何通过...

    时间:06-15
  • 述评:跳下高桥救人的杭州“外卖小哥”为何会火出圈?

      中新网杭州6月15日电(王潇婧)6月13日,浙江杭州“外卖小哥”彭清林为救人,从10余米高的桥上一跃而下的视频刷屏互联网,全网点赞。有网友认为,他的勇气和胆识不仅仅是一种英雄主义,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当我们被彭清林的行为所震撼、所感动之时,也在思考:为什么他的事迹能够汇聚成潮水般的暖流? ...

    时间:06-15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连云港西棘荡村:废渔网“织”就乡村振兴之路

      中新网连云港6月15日电(记者 谷华)“西棘荡村每年回收全国80%以上的废旧渔网,成为全国最大的废旧渔网回收利用和尼龙颗粒加工专业村。”6月14日,江苏连云港市柘汪镇西棘荡村党委书记钟佰均告诉“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2022年,该村集体收入252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4万元。  连云港市柘汪...

    时间:06-15
  •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精彩启幕

      6月15日,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这也是图博会首次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今年前来参展的国家和地区达56个,展商数量2500家,共有20多万种中外图书亮相本届图博会。同时同地举办的第二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节也精彩启幕。  为吸引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阅读爱好...

    时间:06-15
  • 大熊猫“安逸”迎来5岁生日 四川“安逸”IP持续深入人心

      中新网成都6月15日电 (唐倩)6月15日,四川文旅吉祥物大熊猫“安逸”的5岁生日会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举行。学生代表以及“安逸”粉丝来到生日会现场,为“大熊猫安逸庆祝。  “熊猫家园”是四川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之一,萌宠可爱的大熊猫从四川走向全球,收获大批粉丝。2020年9月,四川文旅吉祥...

    时间:06-15
  • 长三角示范区首个智慧街区启用

      中新网上海6月15日电(记者 缪璐)上海青浦区重固镇福贸路智慧街区15日正式开街启用,这标志着“互联网+智慧化”深度赋能社区治理及便民服务模式在青浦落地,同时,重固福贸路也成为长三角示范区首个智慧街区示范点。  福贸路智慧街区由重固镇与中国电信联手打造,通过创设数字孪生智慧底座,打造“立体...

    时间:06-15
  • 福建连江:“小积分”撬动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

      中新网福州6月15日电(和金全)每逢月中,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安凯乡同心村的爱心超市就是全村最热闹的地点,村民们会不约而同地走进这家特别的“积分兑换小超市”,浏览和挑选货架上的商品。  超市虽小,但卫生纸、洗衣粉、晾衣架、电池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和普通超市不同,一排排货架上标的不是价格标...

    时间:06-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