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诸多难题待解,单位办托育究竟路在何方?

2023-06-12 02:54:48

来源:工人日报

  有的负重前行,有的望而却步,企事业探索普惠性带娃福利诸多难题待解

  【解生育家庭后顾之忧②】单位办托育,究竟路在何方?

  “学校配套了面向职工的托育中心,双职工家庭的我们才有勇气生下二宝!”2021年底,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广泛征集教职工意见建议后,主动参与泸州市第一批托育试点探索实践,今年的招生刚启动没多久,该院职工丁瑞赞就为二宝申请了托位。

  近年来,为进一步鼓励生育,加大托育服务供给力度,在政府部门倡导下,一些由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兴办的普惠性托育园,在四川各地逐渐兴起。然而,由于托育园建设投入高、运营标准高、看护责任重,即便托育需求旺盛,不少单位在具体实施中仍面临诸多现实难点。单位办托究竟“路”在何方?《工人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将托育服务作为人才引进配套措施

  月收费千余元、接送距离近、师资食宿可靠……与市场动辄数千甚至上万元的托育机构相比,丁瑞赞觉得学校办托的决策,真是为职工送了一份“超值普惠大礼包”,解了很多人的后顾之忧。

  “目前3个班有80多个托位,生源未满时,除了内部职工子女,托育园也会向学院周边的泸州科教园区、川南自贸区、临港工业区等地职工开放,收费标准会有所不同。”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陈雄介绍,根据泸州当地政策,学校所在街道社区一次性给予每个托位300元补贴,学校投放20万元/年的运营补贴,并对其他费用进行兜底。

  “托育不仅是帮着带孩子,更要在孩子身心发展关键时期发挥作用。”坐落于四川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早在2019年便启动了托育中心的建设。其托育中心负责人毛艳燕告诉记者,很多国内外青年人才非常看重小孩婴幼儿阶段的专业化培育,因此托育中心在创办之初,就将托育服务作为人才引进的重要配套设施,从中心建设、人员配置到运营以来的各项开支,学校都给予了很大投入。

  据介绍,电子科技大学托育中心建筑面积为 1512 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为 300 平方米,设计最大托位数145个,可开设8个班级,其中包含乳儿班、托小班及托大班,为0~3岁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等服务。

  “学校经常带着拟引进的青年人才来参观,一些有托育需求的学校新引进人才,正式入校后第一件事就是来托育中心为孩子办理入园。”毛艳燕说。

  单位托育是退而求其次的最优选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单位办托育每一项工作都非常具体。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托育中心不仅对场地设施有硬性要求,还要按需配备早幼教托育老师、儿保、康复医生、护理、营养、生活等专业的医育结合综合保育队伍。

  目前,电子科技大学托育中心有50名幼儿,大多集中在2~3岁,分4个班级管理。这意味着要配备16名托育老师,而幼儿的教育、回应性照护、早期发展以及保育等工作岗位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毛艳燕算了一笔账,由于主要服务于高学历、高薪资的高层次人才家庭,该托育中心比照市场中高档机构打造,综合人员工资、水电费、餐费、设施设备维护等产生的费用,每月投入的运营成本是一笔不小的金额。目前,该校每托位收费已经实际超出大众认为的普惠范畴。

  但该校部分受访教职工认为,社会托育机构鱼龙混杂,即便自己承担的费用不低,靠谱、安全、便捷,且投放了普惠职工的托育资金的自家单位托育园,已是退而求其次后的最优选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一些企事业单位有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的意愿,但建设投入高、运营标准高、看护责任较重等办学难点将其“劝退”。

  “本打算利用闲置用房,开办职工托育中心,经过前期调研后,决定暂时搁置。”成都一家拥有数万名职工的国企工会主席杨雪说,原计划依托企业成立托育中心,真正提上日程讨论后发现,场地、人员,还有平时的运营投入成本,单凭企业的力量,很难支撑普惠性托育园的建设和运营。

  政策托举出实招才能见实效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下发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对于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社区托育服务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按每个新增托位给予1万元的补助。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土地或设施新建、改扩建托育服务设施,并对社会开放普惠性托位的,也可纳入以上两类支持范围。

  多家受访单位表示,科学的成本分担机制需要结合实际诉求,维持长久的符合标准的托育服务,后续仍需要公共服务资金的介入来共同支撑。

  “能否探索建立一种政府、园区、企业、职工等多方费用合理分摊机制,共同降低职工托育成本,解决职工托育难题?”全程参与一家工业园区的托育园建设后,成都彭州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希忠,一直关注且深入思考如何减轻职工托育费用负担。他认为,为职工托育减负,就必须在用人单位资金投入上做减法,因此,政府在政策托举上必须出实招才能见实效。

  “国家推动企事业单位开办托育机构是一条不错的路径,但目前难度很大。”毛艳燕的另一个身份是四川省首届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专家专家

  她表示,鉴于婴幼儿托育的刚性特点,托育事业需要奉献和担当,不能走产业化路线,普惠性、公益性托育中心应是市场的主体。“建议从顶层设计入手,一方面,国家从税收、补贴、政策上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的引导、督促,甚至纳入考核指标等,多措并举提升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参加托育事业的积极性。”

  李娜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从培训疗养机构转型普惠养老院 老人入住后感觉如何?

      前不久,顺义潮白河畔,一家普惠养老院刚刚“上新”,一批老人在此“安家”,这里是全市培训疗养机构转型普惠养老的首个示范项目。  养老院书画室内,老人在练习书法。  工作人员在为老人解答手机使用的疑惑。  ● 探硬件 ●  150项适老化改造抠细节  三层小楼、枣红色砖墙、低密度错落布局;修...

    时间:06-12
  • 23岁大熊猫“武岗”罹患口腔骨肉瘤 将接受介入治疗

      中新网6月12日电 据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官方微信12日消息,今年年初,现年23岁的大熊猫“武岗”口腔内出现肿物,随之出现采食出血。熊猫中心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头颈肿瘤科组建专家团队进行多次线上线下会诊,“武岗”被确诊罹患恶性肿瘤骨肉瘤。专家团队先后为“...

    时间:06-12
  •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开放预约参观

      中轴线北端添科学文化新地标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开放预约参观  本报讯(记者刘苏雅)今天,国家科技传播中心系列展览正式开放预约参观。中心现设有中华科技文明展、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展、“邮票与科技”主题展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主题展览。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文...

    时间:06-12
  • 北京警方:一男子驾车强行进入校园并挟持学生 被当场控制

      2023年6月12日7时许,一男子驾车强行进入海淀区某中学校园内,下车挟持一名学生,过程中另一名学生被车辆剐蹭受伤。警方迅速到场处置,将犯罪嫌疑人袁某(男,26岁,曾在该校务工)当场控制,被挟持学生安全解救,被剐蹭受伤学生送医治疗、无生命危险。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平安北京海...

    时间:06-12
  • 前端监管流于形式 敲承重墙这件事究竟怎么管

      一些业主心存侥幸,前端监管流于形式  敲承重墙这件事究竟怎么管  ■本报记者 栗思  作为房屋建筑的“脊梁骨”,承重墙支撑着上部楼层重量,是建筑物不可或缺的承重组件。然而,为拓展使用空间或实现装修效果,业主破坏承重墙的行为比比皆是。  近日,上海市民楚女士发现,自己所居住的保障房小区自...

    时间:06-12
  • 登山公司披露珠峰被救女子遇险原因:与向导沟通不清晰

      登山公司披露珠峰被救女子遇险原因  感谢救援者!救人费用公司全部承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曾报道了湖南登山队的范江涛和谢如祥,在珠穆朗玛峰海拔8450米处放弃登顶,成功营救了一名遇险的中国女性登山者的新闻。6月3日,网传被救的刘女士只愿承担1万美元救援费中的4000美元,引发网友热议。  6月1...

    时间:06-12
  • 第三届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发展高端学术论坛举办

      中新网北京6月12日电 (张凯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第三届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发展高端学术论坛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鉴(2023)》发布会近日在北京召开。  本届论坛汇聚了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众多专家学者,国内多家顶...

    时间:06-12
  • 新疆阿尔金山发现逾2500平方公里喀斯特地貌(图)

      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12日电 (刘雨珊 焦阳 徐俊泉)12日,记者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该局与新疆地矿局的科研人员在对阿尔金山进行科学考察时,对此前发现位于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部的2500余平方公里的岩溶地貌进行了实地考察,确认其为喀斯特地貌...

    时间:06-12
  • 把设备开上山 泥巴当护手霜 一位80后女农机手的种粮故事

      夏种好时节。希望的田野上,农机手不少,来自贵州修文县的女农机手孙鸿,懂技术、爱农业,成为田间地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贵州省贵阳市的修文县,层层叠叠、起伏绵延的山地高标准农田间,大量机械化设备穿梭于田间地头。女农机手孙鸿驾驶着满载育苗盘的插秧机在田里熟练作业。  贵州春海农机服务农...

    时间:06-12
  • 农民工大叔弹钢琴走红:“街头的琴声”温暖一座城

      不久前,一名建筑工人在深圳街头即兴弹奏钢琴的视频走红网络。街头为何会出现钢琴?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记者在深圳的一处工地宿舍,找到了视频中弹钢琴的工人。他叫易群林,周围人都喊他老易。老易来自湖南岳阳,20多年前他来到深圳。如今,他和儿子易文理一起在深圳做建筑临工。当初,就是儿子易文理...

    时间:06-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