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AI歌手或涉多项侵权 生成式人工智能亟待规范

2023-05-16 05:58:10

来源:北京日报

  AI歌手刷屏 或涉多项侵权

  生成式人工智能亟待规范

  继绘画、文案之后,人工智能(AI)将触手伸向了音乐圈。“2003年大火的歌手:孙燕姿;2023年爆火的歌声:AI孙燕姿。”在多个视频及音乐平台上,“AI孙燕姿”俨然成为流量密码,多个相关视频收获上百万播放量。“AI陈奕迅”“AI周杰伦”等也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AI歌手让网友们看着新鲜,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法律底线和监管规范也再度引发行业热议。“应当仔细审视AI歌手的法律风险,尤其是著作权风险。”专家表示,目前业内已有专门针对AIGC的监管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加速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AI歌手成流量密码

  “孙燕姿竟然翻唱了《发如雪》?”打开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平台首页,网友小红看到了一条相关视频推送,“乍一听和孙燕姿声线相当相似,仔细看评论弹幕才发现,原来是AI模仿的作品。”

  凭借模仿“天王天后”的独特音色和翻唱经典歌曲,AI歌手在这个初夏成为众多创作者的流量密码。记者看到,“AI孙燕姿”翻唱的《发如雪》《爱在西元前》等歌曲在B站上播放量已破百万,每天仍有不少与“AI孙燕姿”有关的新歌发布,并同步更新到多个音乐平台。

  “AI歌手如此火爆,确实想不到。”创作者E君在4月底创作了一条“AI孙燕姿”翻唱周杰伦《半岛铁盒》的视频,虽然只有5分20秒,在B站上播放量却已达到113万,评论量超过1700条。

  “目前做了22条视频,最差的一条播放量也有3万多。”此前,E君的账号大多发布一些调音视频或者游戏引擎渲染视频,记者注意到,这些视频大多只有几百次的播放量,且无任何评论。尝到流量甜头的他也加快了创作频率,每天或每两天就会生产出一条新视频,并为“AI孙燕姿”开辟了专栏。

  “未来的歌曲软件,也许能先选择歌曲,再选择歌手?”“再过几年技术成熟了,虚拟人也许完全取代歌手?”网友们调侃的同时也充满了对AI歌手的憧憬:可自由选择喜爱曲风,可自动合成偏爱音色,可即时生成全新歌曲。

  开源工具已正式停止维护

  AI歌手的技术门槛并不高,本质上是AIGC技术产生的新花样。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表示,AI歌手基本上是用开源的生成式语音训练模型,集纳一些语音素材进行训练。

  记者注意到,不少创作者在自己的主页或歌曲合集的介绍中标明AI歌曲创作工具为So-VITS-SVC。据介绍,该项目为开源、离线的项目,先对相关声音数据预处理,生成音频数据集。创作者可以用所得到的数据集训练模型并输入源歌声,让模型进行推理并完成AI歌声替换。

  “开源工具人人都能用,但能用多久,心里没底。”创作者小巫表示。事实上,记者在源代码托管服务平台Github上看到,目前So-VITS-SVC已正式停止维护并存档。项目开发者强调,“这个项目是为了让开发者最喜欢的动画角色唱歌而开发的,任何涉及真人的东西都与开发者的意图背道而驰。”

  “侵权压力是开发者将该项目删库的重要原因。”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涉多项侵权亟待规范

  训练AI歌手是否存在工具项目开发者所担心的法律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姚欢庆表示,没有经过授权的AI歌手或涉及侵犯相关歌手姓名权及商业声誉,同时触犯《著作权法》对“翻唱”所界定的法定许可范围。

  创作者们也意识到了作品可能侵权问题。为避免作品被突然下架,创作者小巫在上传的每一条视频下都写上了“本视频使用AI合成技术,视频中演唱人声非歌手本人,如有侵权告知删除”,在私信给粉丝的AI音频资源中,她也不断强调“仅供学习交流,严禁用于商业用途”。

  “作品上传到B站等平台意味着对外公开,在社会上能够流传,这种行为恐怕不能被认为是合理使用,仍会构成侵权。”姚欢庆表示。

  AIGC的监管合规问题已成为业内关注焦点。4月11日,国家网信办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专门对AIGC产品提供者的责任边界提出要求,强调要尊重知识产权、商业道德,不得利用算法、数据、平台等优势实施不公平竞争;要从数据源开始确保“生成内容”的真实准确,要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预训练数据、优化训练数据来源的合法性负责。

  不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许可表示,除《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外,AIGC产品提供者相关的责任划分需要进一步明确,如何合理设定数据的法律基线,平衡数据质量和数据合法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报记者 袁璐(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重庆警方破获特大非法经营成品油案 涉案金额逾千万元

      中新网重庆5月16日电(记者 刘相琳)记者16日从重庆市公安局获悉,重庆警方近日破获一起特大非法经营成品油案,成功斩断一条非法经营成品油犯罪链,抓获犯罪嫌疑人10人,查获非法经营成品油33吨,查扣改装运油车5台,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  重庆渝北警方此前在工作中发现,渝北区一废弃厂房,一辆外省油罐车和...

    时间:05-16
  • 瓜果种子结出产业链 山西上党农民抱团调产让撂荒地变增收地

      中新网长治5月16日电 题:瓜果种子结出产业链 山西上党农民抱团调产让撂荒地变增收地  中新网记者 李庭耀  立夏已过,山西长治上党区桥沟村艺鑫种养专业合作社大棚里的西瓜成熟,一排排瓜蔓蜿蜒而上。“村民整枝实现一蔓一瓜,确保口感。”16日,合作社负责人李天林介绍,曾经村里耕地撂荒三分之一以上...

    时间:05-16
  • “3岁孩子疑被幼师扇耳光”,官方通报

      近日,网上关于“3岁孩子疑似在幼儿园被老师扇耳光”的舆情引发关注,东风区高度重视,已成立由公安机关、教育部门等组成的调查组,全面开展调查核实。我们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调查结果和处理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微信公众号截图...

    时间:05-16
  • 中消协称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现象待整治

      中新网5月16日电 (中新财经 谢艺观)16日,中消协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2)》,其中提到,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和网游低俗化现象有待整治。网络游戏及部分学习类App预装儿童智能应用游戏化、商业化、色情化,一些学习类App存在学习功能少、休闲功能多、诱导营销多的问题,影响未成年消费者...

    时间:05-16
  • 公安部公布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10起典型案例

      中新网5月16日电 为有效净化网络环境,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谣言,公安部网安局部署开展为期100天的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共侦办网络谣言案件300余起,清理网络谣言信息7万余条,关停或禁言造谣传谣网络账号2000余个,并依法对造谣传谣网民进行查处。公安部今日公布打击整治...

    时间:05-16
  • 【寻味中华丨名楼】寻芳蓬莱阁:中国仙文化之窗

      中新社烟台5月16日电 题:寻芳蓬莱阁:中国仙文化之窗  中新社记者 杨兵 王娇妮  “我从小就是港剧迷,30多年前,香港电视剧《八仙过海》的主题曲响起的时候,家人们早就挤在电视机前,吕洞宾、铁拐李等形象至今难忘。”广东游客方园退休后的首次旅行,便选择了神往已久、享誉海内外的蓬莱。  20世纪80...

    时间:05-16
  • 打造透明书房监督孩子学习?专家:父母的不信任会影响孩子一生

      近日,网上一张“透明书房”的图片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事情起因是一名网友将自己正装修的新房发到了网上,其中书房里摆放着一张书桌,桌子上方是玻璃,玻璃对面则是客厅,也就是说,在书房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客厅里的人在干什么,反之亦然。这名网友称,自己打造“透明书房”是为了监督孩子学习。对此,心理专...

    时间:05-16
  • “新中式”走俏 中国青年职场穿搭尝试融入国风

      (神州写真)“新中式”走俏 中国青年职场穿搭尝试融入国风  中新社西安5月16日电 题:“新中式”走俏 中国青年职场穿搭尝试融入国风  作者 杨英琦  在中国写字楼的“格子间”里,一群青年正不动声色地将国风融入职场服饰。  黑色吊带裙下蹬着同色系的皮鞋、小腿袜,当“90后”女孩潘达(化名)...

    时间:05-16
  • 甘肃民勤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民众“忧居” 变“优居”

      中新网兰州5月16日电(戴文昌 田鹏鹤)5月中旬,记者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苏武镇三合村看到,该村因地制宜打造本土乡风特色,房屋色调采用青砖白墙,住宅整体风貌将“门勒、琉璃瓦、街门楼”等传统元素融入建筑风格,彰显民勤传统文化,留住“乡愁愿景”的民众尽享安居乐业。  近年来,苏武镇为保护自然生态,...

    时间:05-16
  • 江苏睢宁上演育秧“擂台赛” 以“技”兴农竞风流

      中新网徐州5月16日电(朱志庚 顾士刚) 立夏时节,水稻育秧正当时。在江苏省睢宁县凌城镇优质水稻集中育秧基地,一路之隔的两块育秧地里,种粮大户陈宏尚和睢宁县新力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潘跃各自带领一群人展开育秧“擂台赛”。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的凌城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农技负责人仝刚跃做了临时“裁判...

    时间:05-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