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开票即售罄频频上演!演出经济快速回暖

2023-05-16 05:33:54

来源: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今年以来,演出市场快速回暖,“开票即售罄”的情况频频上演。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同比增长近10倍,并带动周边消费快速增长。专家表示,演出行业应抓住有利契机,进一步提高内容品质和服务质量,创新演艺业态和营销模式,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释放更多发展动能。

  “谁抢到了门票?”今年以来,演出市场供需强势上行,众多歌手在各地的演唱会都出现了“开票即售罄”的场景。即便是可以容纳8万人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也没能“接住”歌迷们的热情。最近,鸟巢承接的演唱会门票开售,不少粉丝表示,依旧是一票难求。

  这样的火爆场面不只是演唱会独有。近期,剧场演出、大型音乐节、沉浸式演出都呈现强势复苏态势。

  供给侧“上新”不断,消费侧热情高涨,双向奔赴使得全国演出市场快速回暖、持续升温。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系统采集与服务平台数据监测,仅在“五一”假期期间,全国营业性演出就超过了3万场,票房收入15.19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962.2%,观众人数高达865.49万人次。

  演出密集,依然一票难求

  “各种音乐节、经典剧目与新排剧目扎堆上演、新老歌手也都组团开场,天南地北都有演出,可我还是买不到票。”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林多告诉记者,从春节到现在,每天都有人在朋友圈里晒买票、看演出的图片。“感觉一夜之间大家都成了线下演出的拥趸,很多小剧场的演出都很火爆。”

  面对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供给侧加速发力。原本相对小众的剧场演出、“国家队”院团纷纷推出具备市场号召力的知名剧目,吸引观众重回剧场。例如,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走进11个城市、12个剧院,迎接近10万名观众,刷新了多地演出场馆的票房纪录,“凡开票必秒光”成了常态。江苏大剧院表示,剧院几乎是全员满负荷运转状态,该剧的市场需求已超过团队供给场次的上限。

  大型户外音乐节也于一季度呈现快速复苏态势。南京咪豆音乐节,官宣演出阵容的当天门票即售罄;草莓音乐节相继公布在11个城市的演出,已于一季度完成演出的西安站门票售罄。“五一”档期,仅在北京一地就汇集草莓、潮流、无限3个大型音乐节,另外还有奥森生活城市森林音乐季等。除了一些知名音乐节在全国各地举办外,市场上还涌现出不少地域性品牌和新品牌的音乐节。

  说走就走,演出带动周边消费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根据对部分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票务销售趋势调研发现,跨城购票观演的消费者比例较去年大幅攀升,平均跨城观演率超过购票总人数的50%。

  “能抢到票幸运,跨城也值得。”在南宁工作的卢拉在抢到五月天鸟巢演唱会的票后,马上预订了演唱会周边的酒店。

  演唱会期间,鸟巢周边5公里的住宿预订量上涨2400%;草莓音乐节期间,举办地延庆世园公园周边的酒店预订量比2019年增长18倍;无限音乐节期间,举办地北京温榆河公园周边酒店预订量比2019年增长16倍……数据显示演出项目对住宿、餐饮等周边消费具有强大的带动能力。

  “像我们的父母,他们觉得看一场电影就充满了仪式感。我们这代人升级为看线下演出,甚至为一场演出可以说走就走,打破地域的限制,这也是一种进步吧。”卢拉是90后,她认为去看演出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同一个场地、同一个时间里,汇聚那么多有着共同热爱的人,这钱花得值得。”

  除了带动交通、住宿、餐饮之外,各类演出在嫁接市场形态上表现出更多新意,让演出经济的外延进一步拓展。例如西昌首届烧烤音乐节,将露营烧烤节与户外音乐节有机融合。同时,越来越多的快消品牌也入局音乐节市场,推出与品牌同名的音乐节活动,例如元气森林音乐节、蜜雪冰城音乐节等,商业品牌从赞助、冠名等单一合作模式逐渐跨界到与现场音乐演出融合发展

  演出消费需要持续发力

  去年延期的待执行项目和新增加项目叠加,今年演出项目显得尤为密集。各区域中心城市的多数剧场上半年档期已满,部分剧场档期甚至已经排至2025年。自二季度起,大型演唱会、音乐节项目进入密集期,多地出现大型演出档期“撞车”的情况,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井喷式复苏对于演出行业的确是巨大机遇,但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行业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的是,近期以来,演出市场中很大一部分消费来自存量的集中释放。

  “要保持演出市场活跃度,演出机构要持续推出优秀作品,丰富演出产品供给;创新营销模式,提升产品影响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拓展演出业态,扩大市场规模。要以更强大的吸引力、更丰富的表现力、更充分的体验感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和各类演艺空间。”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燕表示。

  在拉动演出新消费、创造新场景、吸引年轻消费者上,Livehouse、沉浸式戏剧、脱口秀等小众文化消费业态贡献颇多,已是消费新宠。数据显示,2月~3月,大麦平台销售Livehouse演出超2800场,票房规模比2019年同期提升15倍;与此同时,脱口秀、沉浸式戏剧脱颖而出,2月~3月,两品类购票人次达62万。瞄准这一商机,相关机构正通过投资、合制、自制的方式参与内容生产、分发,创造市场增量。

  潘燕表示,演出机构应抓住有利契机,进一步加强演出安全和运营规范意识,提高内容品质和服务质量,创新演艺业态和营销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释放更多发展动能。

  苏墨(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重庆警方破获特大非法经营成品油案 涉案金额逾千万元

      中新网重庆5月16日电(记者 刘相琳)记者16日从重庆市公安局获悉,重庆警方近日破获一起特大非法经营成品油案,成功斩断一条非法经营成品油犯罪链,抓获犯罪嫌疑人10人,查获非法经营成品油33吨,查扣改装运油车5台,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  重庆渝北警方此前在工作中发现,渝北区一废弃厂房,一辆外省油罐车和...

    时间:05-16
  • 瓜果种子结出产业链 山西上党农民抱团调产让撂荒地变增收地

      中新网长治5月16日电 题:瓜果种子结出产业链 山西上党农民抱团调产让撂荒地变增收地  中新网记者 李庭耀  立夏已过,山西长治上党区桥沟村艺鑫种养专业合作社大棚里的西瓜成熟,一排排瓜蔓蜿蜒而上。“村民整枝实现一蔓一瓜,确保口感。”16日,合作社负责人李天林介绍,曾经村里耕地撂荒三分之一以上...

    时间:05-16
  • “3岁孩子疑被幼师扇耳光”,官方通报

      近日,网上关于“3岁孩子疑似在幼儿园被老师扇耳光”的舆情引发关注,东风区高度重视,已成立由公安机关、教育部门等组成的调查组,全面开展调查核实。我们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调查结果和处理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微信公众号截图...

    时间:05-16
  • 中消协称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现象待整治

      中新网5月16日电 (中新财经 谢艺观)16日,中消协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2)》,其中提到,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和网游低俗化现象有待整治。网络游戏及部分学习类App预装儿童智能应用游戏化、商业化、色情化,一些学习类App存在学习功能少、休闲功能多、诱导营销多的问题,影响未成年消费者...

    时间:05-16
  • 公安部公布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10起典型案例

      中新网5月16日电 为有效净化网络环境,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谣言,公安部网安局部署开展为期100天的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共侦办网络谣言案件300余起,清理网络谣言信息7万余条,关停或禁言造谣传谣网络账号2000余个,并依法对造谣传谣网民进行查处。公安部今日公布打击整治...

    时间:05-16
  • 【寻味中华丨名楼】寻芳蓬莱阁:中国仙文化之窗

      中新社烟台5月16日电 题:寻芳蓬莱阁:中国仙文化之窗  中新社记者 杨兵 王娇妮  “我从小就是港剧迷,30多年前,香港电视剧《八仙过海》的主题曲响起的时候,家人们早就挤在电视机前,吕洞宾、铁拐李等形象至今难忘。”广东游客方园退休后的首次旅行,便选择了神往已久、享誉海内外的蓬莱。  20世纪80...

    时间:05-16
  • 打造透明书房监督孩子学习?专家:父母的不信任会影响孩子一生

      近日,网上一张“透明书房”的图片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事情起因是一名网友将自己正装修的新房发到了网上,其中书房里摆放着一张书桌,桌子上方是玻璃,玻璃对面则是客厅,也就是说,在书房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客厅里的人在干什么,反之亦然。这名网友称,自己打造“透明书房”是为了监督孩子学习。对此,心理专...

    时间:05-16
  • “新中式”走俏 中国青年职场穿搭尝试融入国风

      (神州写真)“新中式”走俏 中国青年职场穿搭尝试融入国风  中新社西安5月16日电 题:“新中式”走俏 中国青年职场穿搭尝试融入国风  作者 杨英琦  在中国写字楼的“格子间”里,一群青年正不动声色地将国风融入职场服饰。  黑色吊带裙下蹬着同色系的皮鞋、小腿袜,当“90后”女孩潘达(化名)...

    时间:05-16
  • 甘肃民勤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民众“忧居” 变“优居”

      中新网兰州5月16日电(戴文昌 田鹏鹤)5月中旬,记者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苏武镇三合村看到,该村因地制宜打造本土乡风特色,房屋色调采用青砖白墙,住宅整体风貌将“门勒、琉璃瓦、街门楼”等传统元素融入建筑风格,彰显民勤传统文化,留住“乡愁愿景”的民众尽享安居乐业。  近年来,苏武镇为保护自然生态,...

    时间:05-16
  • 江苏睢宁上演育秧“擂台赛” 以“技”兴农竞风流

      中新网徐州5月16日电(朱志庚 顾士刚) 立夏时节,水稻育秧正当时。在江苏省睢宁县凌城镇优质水稻集中育秧基地,一路之隔的两块育秧地里,种粮大户陈宏尚和睢宁县新力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潘跃各自带领一群人展开育秧“擂台赛”。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的凌城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农技负责人仝刚跃做了临时“裁判...

    时间:05-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