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十二载助学 梦想的“炭火”生生不息

2023-04-21 06:39:27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一团生命的炭火熄了,温暖却传了下去,在大地上星星燃烧聚为一簇簇炬火。

  2011年,退休后一直默默捐资助学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家和,因病无法继续公益助学事业。他委托自己的学生兼同事陈章武筹备成立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以下简称“兴华助学”),并捐出自己多年讲学、做顾问、投资得来的全部积蓄1409万元。

  12年后,这片炽热的雪中炭火,已为无数贫家学子照亮人生之路。

  新接任基金会理事长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副院长钱小军介绍,截至目前,兴华助学已与甘肃、青海、四川、河南等四省九市17个贫困县区的24所优秀中学签订了兴华捐资助学协议书,捐资超过4000万元,累计资助高中生8000余人,并有870余名学生在考上大学后获得延伸资助。

  爱心助学对受助学子不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心灵上的激励。在“炭火”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受助学生接棒爱心“火炬”。

  ——————————

  “未来,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做什么,我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兴华人。我想,未来也将会有我资助的兴华学子。”一名受助学生说。

  “炭火”教授点燃雪中炭火

  赵家和做了一辈子的“炭火”。

  这个“清华园里公认的绝顶聪明的人”,从电机系转学到无线电系,后来又成为清华第一个文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筹建人。赵家和3次转行,都是学校建了新专业、新机构,需要人“拓荒”。于是,他像炭火一样把自己燃烧在需要的地方。

  退休后,赵家和选择用捐资助学投射光热——高中阶段寒门学子受教育的机会容易被忽视,西部又是贫困发生率最多的地区,赵家和遵循“边际效用最大化”原则,从2006年起,不留名资助西部贫困学生度过“最要劲”的高中阶段。

  他生前很少接受媒体采访,抱病后才向继任者透露助学行为,他叮嘱,“我们这一点钱,做不了多少事,要坚持雪中送炭,把钱用在最需要、最值得的地方,热闹的地方我们就不去了。”

  一件1美元的毛衣穿十几年,家里最先进的设备是一台老旧的液晶电视,垂危之际都嫌500元一片的进口药贵,只用50元一片的仿制药……赵家和是个“抠门儿”的人,但面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吝啬。

  2012年,赵家和辞世,最后的归宿是成为协和医院的“大体老师”。当时,医院墙上的屏幕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最后的死去和最初的诞生一样,都是人生必然;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光照人间”。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祖国西部的孩子从赵家和的事迹中汲取前行力量。

  就读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的小何在两年前参加过兴华助学的线上讲座,为赵爷爷红了眼眶。前两天,清华老师到校再次讲起这位可敬老人的一生,一刹那,他想到了他的父亲,作为高原牧区一位经济并不宽裕的牧民,父亲在大伯意外去世后,收养了堂哥。“这是离我最近的炭火精神,我也要将这种精神带给他人。”小何说。

  12年初心不变传递光热

  兴华助学第一任、第二任理事长,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陈章武以“钱到”“人到”“心到”的准则延续赵家和未竟的事业。

  他和团队成员四处寻找渠道,和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学校校长联系,对接学校后,坚持做到每年走访学校、家访学生。

  风雪雷雹冰霜,山高路滑坡陡,但直到今年,已经76岁的陈章武仍奔走在助学路上,确保每名受助高中生每学年2000元的助学金送达。

  2017年后,助学金延伸到大学本科阶段,每人2万元,逐年发放,还有少量一次性2000元的资助,重点针对中西部院校、一般院校。

  不计公共交通,截至2022年2月,兴华助学核心团队数百人次跋涉的行程已超6万公里,走访了413户贫困学生家庭。今年4月,基金会又分东、西两线下基层。

  面对面交流,兴华助学与受助学校之间“黏性”更强。虽然没有量化的数据,但在陈章武看来,“‘人到’在爱心款数字后面添了一个零,‘心到’又在这个基础上,再添了一个零,发挥出更大的助学效果。”

  当清华老师走进自己家时,一名学生的妈妈激动极了,一遍遍重复,“孩子考上大学,一家人就高兴了;今后有个饭碗,一家人的心就定了。”

  一名土族女孩也觉得这件事儿很不可思议,“就像遥远的梦境成为现实”。大城市来的教授还注意到她墙上的奖状,夸她学习努力。

  每年走访,兴华助学还会在受助学校开座谈会,带来前沿信息、讲述助学初心、回答孩子们的提问。借这扇窗口,更多孩子憧憬起外面宽广的世界

  在今年东线走访的9所学校,孩子们听了一场题为“ChatGPT——探索人工智能与未来”的讲座。现场,他们的思绪飘到很远,不住提问,“木卫四旋转方向为什么不一样?”“三体世界会来吗?”……

  他们还戴上一顶颜色是“清华紫”的帽子,搭配不久前清华大学团委寄来的鞋子。捐赠帽子的清华校友杨志明笑着告诉大家:“我们要让你们穿上清华的鞋,脚踏实地,戴上清华的帽,仰望星空。牢记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大爱“燎原” 希望生生不息

  一片炭火引燃更多精神火炬。

  兰州一家校友企业10余年来为基金会的日常运作无偿提供办公地点、办公费用和办公人员的支持。

  曾聘请赵家和教授担任财务顾问的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和基金会签订了两期长达10年的捐资助学合作协议书,每年捐赠300万元。2018年,中兴通讯受到外部势力打压,企业经营几乎窒息停顿一个季度,仍一诺千金。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来自北京上海的慈善组织,香港、河南、甘肃的校友爱心团队等,以完全自愿的形式成为兴华助学的中坚力量。

  更有数以万计的爱心人士参与助学。天津电力公司退休女工王娅抱病多次参加兴华助学组织的大学阶段助学金候选人的评审工作,临终前留下遗嘱,把唯一的房产捐给了基金会。其善行义举催生“涟漪效应”,她所在公司一次就有9609名员工为兴华助学慷慨解囊。

  曾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何郝炬和他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妻子将毕生积蓄捐给基金会,还将兴华助学引到四川达州市开江、宣汉两县的4所乡镇高中,每年资助460名高中生。

  12年助学,没有一名理事从基金会领取报酬;爱心人士参与活动产生的食宿差旅费用,由他们各自负担。

  大伙儿还想做更多的事情。钱小军迫切想知道孩子们的心声,对接孩子们更渴望的资源。比如,请清华的学生给高三同学做高考前的学习辅导;针对农村孩子的心理问题提供线上咨询;在寒暑假组织游学活动;鼓励爱心人士与受助学生书信往来……

  这份爱收到的反馈是孩子们在艰苦条件下学习的劲头、家长们支持儿女学习的信心以及孩子考上大学改变命运的希望,是光热延续,是梦想的生生不息。

  在落落大方展示了歌喉和舞蹈后,藏族女孩才藏满怀憧憬地说,她要报考重庆大学的舞蹈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她的文化课成绩有点儿不达标,坐车时,她总会掏出一本口袋书,背诵知识点。

  还有学生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考到赵爷爷工作过的地方,去学着做个像他一样的人。“赵爷爷捐资助学的初心像一粒火种,点燃了我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也点燃了我投身公益的决心”。

  炭火精神同样激励着基层教师。天祝民族中学的校长秦生权表示,如今,在他们学校,很多教师结对帮助困难学生,辅导功课、做心理疏导、赠送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做不到太高的水平,也要尽全力培养学生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大国基理】送外卖更送温暖 “小哥驿站”助力基层治理

      中新网重庆4月21日电(左雨晴) 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迅速发展,涌现出了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探索加强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成为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的重要任务。  在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万达广场附近,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新就业群...

    时间:04-21
  • 山东深挖齐鲁文化“富矿” 谱写“两创”新篇

      中新网济南4月21日电 (李明芮)“运河文化世代传承,塑造出独特的文化气质。保护和传承运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让运河焕发新的光彩,是运河畔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山东琴书”非遗传承人陈守英说,连日来,峄城区举办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民众的目光,山东琴书、运河渔鼓等技艺...

    时间:04-21
  • 扑打明火6公里 中蒙中俄边境草原火已初步得到控制

      中新网呼和浩特4月21日电 (记者 李爱平)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21日消息称,20日蔓延至内蒙古境内的蒙俄过境草原火灾已初步得到控制。  4月20日12时47分,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西北方向,蒙古国境内发生草原火灾,15时15分蔓延至中国边境。同日13时50分,呼伦贝尔市满洲里方向,俄罗斯境内...

    时间:04-21
  • 【大国基理】渝中群防,构筑群众身边的温馨护盾

      中新网重庆4月21日电(左雨晴)四月的重庆,有这样一道亮丽的风景:身穿“群防”标识制服的巡逻队员,穿梭于渝中区大街小巷,闪烁的警用肩灯在夜色中尤为醒目。  这是重庆渝中区专职群防队伍的缩影。据渝中区群防督察队队长向旭介绍,2016年,为加强社区群防队员的管理和确保辖区治安巡逻的全覆盖,上清寺街...

    时间:04-21
  • 柔性执法优化营商环境 浙江为市场主体减免处罚1.6亿元

      中新网杭州4月21日电(奚金燕 朱睿)21日记者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获悉,《浙江省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和减轻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出台实施一年来,浙江省市场监管系统共办理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案件2600余件,减轻处罚案件3400余件,共减免金额约1.6亿余元。  早在2019年,为进一步优...

    时间:04-21
  • 中俄最大界湖兴凯湖全面开湖

      中新网哈尔滨4月21日电(于金鑫 王璐璐 记者 王妮娜)大地回暖,春草萌动。4月21日,冰封了近半年之久的兴凯湖褪去“冰衣”,已全面开湖。  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面积4380平方公里,北部三分之一属于中国,南部三分之二属于俄罗斯,是中俄最大界湖。  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兴凯湖的冰封期。兴凯湖开湖...

    时间:04-21
  • 黑龙江:“表土剥离”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中新网大庆4月21日电 题:黑龙江:“表土剥离”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中新网记者 姜辉  “谷雨”刚过,黑龙江省各地都在抢抓农时,全力春播。在大庆市大同区双榆树乡双榆树村跨省域国家统筹补充耕地项目现场,60多亩黑黝黝的土地已经平整完毕准备播种。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通过技术改...

    时间:04-21
  • 重庆推出肿瘤防治系列动漫短片 提高民众防癌抗癌意识

      中新网重庆4月21日电(记者贾楠)记者21日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悉,该院推出《胖熊医生谈肿瘤防治》系列动漫短片,就肺癌、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常见癌症的预防和筛查进行科普,并对网络癌症谣言进行辟谣,帮助公众正确提高防癌抗癌的意识。  根据重庆市最新报告肿瘤新发报告显示,恶性肿瘤发病...

    时间:04-21
  • 城市里的“守书人”:只为人与书的惊喜相遇

      中新网武汉4月21日电 题:城市里的“守书人”:只为人与书的惊喜相遇  作者 武一力  49岁的马成勇在武汉经营着一家专营二手书的旧书社。近日,当得知记者想要前来探访时,他欣然答应,“宣传读书,是好事。”  书社名“泉之”,意为“知识如泉水,源源不断”。它坐落于武汉市武昌区青龙巷,南靠黄鹤楼,西接...

    时间:04-21
  • 北京举办“首都版权之夜” 探索版权线下互动新形式

      中新网北京4月21日电(记者 徐婧) “2022年北京市版权十件大事”展示保护成果、“首都版权之夜”邀公众感受版权对传统文化赋能……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版权局)在全市组织开展“4·26”版权宣传周系列活动。  宣传周期间,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版权局)会同世界知识产...

    时间:04-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