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大国基理】渝中群防,构筑群众身边的温馨护盾

2023-04-21 12:47: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重庆4月21日电(左雨晴)四月的重庆,有这样一道亮丽的风景:身穿“群防”标识制服的巡逻队员,穿梭于渝中区大街小巷,闪烁的警用肩灯在夜色中尤为醒目。

  这是重庆渝中区专职群防队伍的缩影。据渝中区群防督察队队长向旭介绍,2016年,为加强社区群防队员的管理和确保辖区治安巡逻的全覆盖,上清寺街道组建了馨盾治安巡逻督察队,并在2021年被赋能全区群防督察任务。自成立以来,小队承接了辖区多次急难险重的任务,成为群众身边的温馨护盾。

  群防群治:撑起24小时“安全伞”

  “我们最主要的模式就是巡逻、发现、上报。根据现场情况,在确保自身安全和群众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先期处置。”向旭表示,巡逻队会在全区内开展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巡逻,并对全区11个街道74支群防队伍履职情况进行督查,还多次协助民警处置违法行为,抓捕违法人员。

  2019年10月9日下午,群防小队常态化安全巡查时,在中山四路发现一名手持砖头的中年男子正朝德精小学方向走去,考虑到男子行为怪异和周边群众安全,群防小队立即上前询问情况,男子直接拿起砖头想攻击小队队员,小队三人直接将其制服并卸掉手中砖头,将其扭送至上清寺派出所。

  “我们这支队伍现在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战斗力是非常强的。”向旭说,“我们还装备了14种单兵装备,这些装备能提高效率并加强安全保护,有利于开展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

重庆市渝中区群防督察队。 左雨晴 摄

  此外,群防督察队还参与辖区应急救援,快速处理辖区多起应急突发事件。例如,在2022年4月11日-12日的重庆风雹灾害中,群防督察队24小时始终坚守在一线岗位,紧急处理道路积水,确保秩序稳定良好。

  同时,群防督察队还投身重点任务护安保稳,常态化的参与中小学校园安保,并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2022年至今,我们已受理群众求助600余次。”向旭表示。

  群防督察队的努力也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在由群防队员自发注册的微信、抖音视频号“渝中群防-馨盾”上,真实记录了群防一线工作,网民在线观看累计达800万余人次,单个抖音视频最高流量达21.5万人次。

  “我们每年都会收到一些网友送的花和一些慰问品。”向旭说。

  “人群中的人”铸就“不平凡的人生”

  这样一支令群众安全感满满的群防队伍,成员从何而来?

  “群防队员们就是‘人群里的人’,他们平时都是来自于社区的普通居民,是儿子,是父亲,是母亲,是女儿,也是街坊邻居,但为了共建共治共享社区的平安和谐,他们会为了更多的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和街坊邻居去成为‘不平凡的人’。”渝中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冯岭如是说。

  深化平安建设,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重庆市渝中区群防督察队使用的消防、防暴等器材。 左雨晴 摄

  据介绍,近年来,渝中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按照专群结合、以专带群、群防群治的工作思路,整合社区巡防队员、流动人口协管员、禁毒义工、义务消防员等四支力量,统编建立专职群防队伍——“渝中群防”;各街道、社区发动辖区自治物管人员、守楼护院人员、楼栋长及其它治安积极分子,组建“红袖标”志愿力量,共计组织各类群防群治力量近1.2万人。打造“武警、公安、群防队员、平安志愿者”四级巡逻防控模式,全面落实定点执勤、动中备勤、高峰勤务、联勤巡逻“四项”机制,深化社会面巡逻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维护等工作

  实行“区委政法委领导并统筹、街道平安办管理使用、公安派出所业务指导、劳务公司派遣”的管理模式,将全面深化专职群防队伍改革与民兵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有机结合的渝中群防,现在既是治安、禁毒、消防工作的社区“先遣队”,也是守望邻里安全的“巡逻队”,参与调解矛盾纠纷的“灭火队”,社情民意的“调查队”,社区法治的“宣传队”。

  “未来,渝中区群防督察队将在区委政法委和街道办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全区平安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让更多的人民看到、理解、支持群防工作开展,促进辖区‘大平安’建设,增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向旭说。(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壮乡广西邀客入桂“潮玩三月三” 体验特色民俗风情

      中新网崇左4月21日电 (记者 黄艳梅)潮玩“三月三”·相约游广西——首届广西民族文化旅游推广季活动21日在广西崇左市宁明花山岩画景区举行。随着广西最热闹、最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来临,壮乡广西盛情邀请海内外宾朋到广西赏八桂美景、庆民族佳节。  “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为隆重的...

    时间:04-21
  • 业内人士齐聚武汉探讨电影与城市双向赋能

      中新网武汉4月21日电 (记者 张芹)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电影与城市”圆桌会议21下午在武汉举行。作为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本次会议邀请了知名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等,共同探讨电影与城市双向赋能所带来的发展空间。  从...

    时间:04-21
  • 2023中国畲乡“三月三”开幕式在浙江景宁举行

      中新网丽水4月21日电(邵燕飞 傅飞扬) 畲味畲景引人流连,畲歌畲艺风情万千。4月21日晚,2023中国畲乡“三月三”开幕式在浙江丽水景宁拉开帷幕,来自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的记者、主持人们和畲乡儿女共同呈现了一场充满畲族风情的文化盛宴。  开幕式现场,音舞诗《凤凰于飞》、歌曲《青蓝世界》、戏曲说唱...

    时间:04-21
  • 迎国际护士节:情景剧讲述青海“提灯女神”的故事

      中新网西宁4月21日电 题:迎国际护士节:情景剧讲述青海“提灯女神”的故事  作者 张添福 孙莹  “护士,我住几床啊?”  “能不能给我住阳面的病房啊?”  “你们这个血压计准不准啊……”  这是青海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二病区医护人员薛雯、李志霞、殷芳芳、王静表演的情景剧《一路相伴,爱在身...

    时间:04-21
  • 科研人员在新疆发现中国已知最古老的淡水节肢动物

      中新网南京4月21日电 (记者 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1日消息,该所联合中外科研人员对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志留纪晚期地层中展开研究,发现一种新的淡水节肢动物——赛尔玛尔迪布拉克虫。  研究认为,赛尔玛尔迪布拉克虫可代表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淡水节肢动物,也是在劳俄大陆...

    时间:04-21
  • 肿瘤诊疗技术日新月异 中国肿瘤医生“指南针”又“上新”

      中新网广州4月21日电(蔡敏婕 赵现廷)临床实践指南是给临床诊疗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导的重要文件,被业界称为医生的“指南针”和“口袋书”,是临床医生日常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202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21日在广州举行,当天更新发布16本2023版指南,包括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非...

    时间:04-21
  • 浙江高校学子化身“主播” 助力解决非遗传承难点

      中新网杭州4月21日电(童笑雨 张若娴 张凯)“我不是专业的主播,只能一遍遍去详细介绍这个漂亮的非遗竹编包包。”镜头前热情推销的是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两位学生,他们正在介绍自己团队与非遗大师合作设计的“竹梦令”系列竹编包。不少网友刷屏留言,“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带货多多益善”。 ...

    时间:04-21
  • 青海特大制售假酒案宣判 犯罪团伙被判缴纳赔偿5189万元

      中新网西宁4月21日电(祁增蓓)21日,记者从青海省人民检察院获悉,该省特大制售假冒知名品牌白酒系列案共28起案件一审审结,36名被告人分别以犯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判处一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共计缴纳惩罚性赔偿金5189万元和司法鉴定、仓储保管等费用63余万元。  据介绍,2016年...

    时间:04-21
  • 青海省首家省级未成年人观护基地揭牌成立

      中新网西宁4月21日电(祁增蓓 党春艳)4月21日,青海省首家省级未成年人观护基地——青海省“未爱·守心”未成年人观护基地在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据介绍,该观护基地由青海省人民检察院、省教育厅、省妇联、团省委和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设立,主要针对检察机关作出附条件不起...

    时间:04-21
  • 中新观陇“新闻+”作品联展第一站:酒泉职工观后感“让民众都看得懂”

      中新网兰州4月21日电(冯志军 刘潇)《中新观陇·新闻报道暨书法绘画影像作品联合展》首站本周在酒泉展出。展览内容通过“新闻+古诗词”“新闻+书法”“新闻+绘画”创意传播的方式,呈现甘肃地域特色景象,讲述陇原故事。图为民众参观此次联合展。 杨艳敏  摄  本次联合展协办方之一、酒泉市博物...

    时间:04-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