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人民论坛调研组:“家门口看病”的新余探索

2023-03-20 16:29:50

来源:人民论坛网

  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不断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他指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还强调,“‘十四五’期间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加医疗资源,优化区域城乡布局,做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我们注意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被多次提及,是缓解老百姓“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举措。继这一要求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之后,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其中聚焦医疗领域提出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那么,如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如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如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带着这些疑问,人民论坛调研组近日走进“医改示范城市”江西新余,看看当地是怎样通过“共享”的方式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老百姓家门口的。

  让技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2017年8月,江西省新余市被列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城市。开展示范以来,当地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敢闯敢试,在体制机制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增强群众获得感等方面积累了一系列有益经验和做法,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实现了“技术提上来、服务提上来、资源沉下去、费用降下去”,老百姓真正获得了实惠。

  围绕“如何优化医疗服务,让群众看病更方便”这一课题,当地紧扣深化医改新要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转思路、重创新、优管理,开出一系列新药方,促进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资源共享,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为了让患者少跑腿,新余市人民医院和分宜县人民医院均组建了远程会诊中心,对接国内知名医院,让患者足不出市就能享受国内知名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现在看病真是方便多了,以前总是想先到大城市去检查,或是请上级医院专家过来会诊,求人麻烦、费用又高,现在通过远程看病,在县里就可以直接出结果了。”袁先生刚陪父亲做完检查,看到北京301医院的专家线上会诊非常激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北京的专家服务,非常便捷。”

  人民论坛调研组了解到,分宜县还在县直3家医院和13家乡镇卫生院建立相互联通的分诊端,实现远程会诊全县大联通,让一些在县域内诊断不明、医治难度大、手术风险高的基层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实时享受更优质的诊疗服务。目前,该系统已累计为近百名患者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为了解决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弱、服务量大等问题,新余市在2021年推出了重点民生工程项目“智慧医助”。这个项目通过人机协同的模式,为基层医生提供疾病诊断建议,可以说既造福了患者,也方便了医生。其中的质控审核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管,当诊断不一致或遇危重病例时,将自动提交二级以上医院的医生团队复审,由上级医生进一步确诊后予以反馈,打造基层诊疗服务闭环。

  从2021年10月到2023年2月,“智慧医助”智能辅诊系统累计处理病历总数278.4万份,累计提供人工智能辅诊总数696.0万次,电子病历规范率提升到98%。

  面对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和百姓就医成本高等问题,新余市着力做好“共享”这篇大文章,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通过组建全市医学影像、医学检验2个共享中心,实现影像信息“双向”传输和共享,给患者就诊带来了极大便利。比如,新余一脉阳光医学影像中心的“一脉云”平台2019年就开始为患者提供数字化“云胶片”服务,CT等候时间也由原来的1-3天缩短至半天。

  据新余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医学影像共享中心通过云服务平台功能,区域内的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均可根据患者的要求,调阅云服务平台上的影像信息,实行结果互认,有效避免了重复检查,让患者少检查、少跑腿、更省钱。

  2023年,新余市正式启动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采取“线上申请、线下服务”模式,将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家中。试点项目实施后,老年人以及不便出门的婴幼儿和产妇在家中就能享受专业优质的护理服务,满足了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

  一系列暖心举措,守护着群众健康,实现了“小病不跑腿,大病有依靠”。

  人民论坛调研组成员、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怀友指出,新余市的医疗改革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实现了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医疗资源沉下去,群众幸福感升上来

  只有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群众身边,实现人人共享健康生活,老百姓的幸福感才会有所提升。

  在新余市,一项项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资源下沉的举措,带来了人人可感的变化,使医改成果真切温暖千家万户。

  “晓康诊所”是新余市努力织牢织密农村卫生服务网的一个生动写照。当地按照“一行政村一诊所”原则,建成了381所标准化的晓康诊所,40余万农民在家门口即可便利就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医疗资源短缺,要靠远程会诊来均衡医疗资源,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在晓康诊所,电脑均与新余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连接,实现了远程医疗咨询、一站式医保报销等功能,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誉。

  “以往身体不舒服时只能托人随便买点药吃,现在不用出村就能找医生诊治。”新余市分宜县洞村乡谷山村离乡卫生院较远,村民以前看病很不方便。晓康诊所建成后,乡亲们不用为看病发愁了。

  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他们在乡村留得住?晓康诊所的村医实行“乡聘村用”,采取一体化管理办法,统筹各级财政基金对乡村医生给予补助,确保每月收入不低于3000元,全市共为716名乡村医生办理了养老保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此外,还注重打造晓康诊所后备人才队伍,让乡村医疗人才不断档。如今,“晓康诊所”的医生们成为了农村百姓的健康“守护人”。

  城乡对口支援是新余市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的另一举措。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及诊疗水平,近年来新余市做实城乡对口支援,选派县级医院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专家长期轮流进驻乡镇卫生院开展诊疗服务和技术指导。

  人民论坛调研组在新余市分宜县了解到,该县县级医院共选派142名专家前往13个乡镇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工作,在基层卫生院开展总诊疗10930人次,学术讲座315次,教学性查房751次,开展手术65次,疑难病例会诊208次,推广了热敏灸、胸腔穿刺术、幽门螺旋杆菌规范化诊疗等新技术。2022年乡镇卫生院向县级医院转诊人数较2019年下降了52.1%,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专家资源下沉的同时,基层医生也在努力“上浮”。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生服务能力,当地遴选乡镇全科医生、骨干医生、骨干护士、管理人员、骨干乡村医生等几类人员重点加强培训,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学习,组织人员到市人民医院观摩学习,提升他们的诊疗水平。

  2022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达51.15%。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将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基层医疗机构并解决好,让群众就近获得满意的医疗服务,才能真正方便群众,不断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人民论坛调研组成员、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院管理研究室主任黄二丹指出,新余模式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这一要求的具体实践,希望未来在体制机制、信息化等方面有更多创新

  在人民论坛调研组专家们看来,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新余模式的主要亮点之一。“县域医共体建设注重资源‘共享’,有效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减轻了群众的负担,让基层群众有机会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人民论坛调研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表示。

  人民健康是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新余市以更好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为第一目标,以小切口实现了大突破,成为新时代医疗改革的探路先锋。未来,期待新余市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让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惠及基层群众,把人民健康福祉提高到新水平。(作者:人民论坛调研组 执笔:王卓怡 曲统昱)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新华时评|整治网络暴力,共建清朗网络家园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题:整治网络暴力,共建清朗网络家园  新华社记者 王思北  “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整治各类网络生态乱象。聚焦网络淫秽色情、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算法滥用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净网’‘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对传播各类违...

    时间:03-21
  • 贵州黔西谷里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搜救结束 6人遇难

      中新社贵阳3月21日电 (记者 蒲文思 瞿宏伦)贵州省黔西市政府官网21日发布通报,截至21日4时50分,该市谷里镇鑫昇煤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建谷里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搜救工作结束。本次事故致6人遇难。  经全力救援,井下被困5人全部搜救出井,已无生命体征。  3月19日10点46分许,位于贵州省黔西市谷里镇...

    时间:03-21
  • 陕西聚焦黄河中游生态保护 “母亲河”获司法护航

      中新网西安3月21日电 (杨英琦)为进一步深化区域司法协作,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探索黄河生态保护新机制,渭南、延安、榆林三地法院护航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20日在陕西潼关召开。  渭南、延安、榆林三市地处黄河“几”字湾地区,自然条件相似、文化底蕴相通、历史积淀厚重,是黄河中游重...

    时间:03-21
  • 行走县城看中国:普宁古城起新潮

      普宁 古城起新潮(城市味道·行走县城看中国)  游走普宁,是一场旧与新、传统与潮流的相遇——  跟着张声金来到他的家乡燎原镇泥沟村,离普宁高铁站不过20分钟,这位当地“民俗达人”、青年摄影家便一头扎进了大片的窄巷、灰瓦、厝角头中。  其中,一座普通的小院落...

    时间:03-21
  • 注意!北京今天上午有轻雾叨扰 明天凌晨或将有风沙来袭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3月21日)白天,北京阴天间多云,上午时段有轻雾现身,最高气温在19℃左右。明天凌晨开始,北京地区风力加大,或将出现沙尘天气,早起外出的公众需做好防风防沙工作。  昨天,北京的大气扩散条件较差,上午时段能见度较差;午后,随着阳光现身,各地能见度好转,最高气温在16℃左右。今天早晨6点左...

    时间:03-21
  • 《健康中国行动2023年工作要点》发布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23年工作要点》。《工作要点》要求,持续推动实施各项行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工作要点》指出,坚持关口前移,深入推进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积极开展减盐、减油、减糖以及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三减三健”行动。继...

    时间:03-21
  • 亟待被重视的青少年“脊梁工程”

      “青少年生长痛,脸形不对称、驼背、近视、发育不良及成年人的很多慢性疾病,都与脊柱健康问题有关。”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医所运动健康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厉彦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提案指出,困扰现代人的不少健康问题,矛头指向的都是“脊柱”——人体生命线的健康问题。他表示,脊柱呵护本应从...

    时间:03-21
  • 大学滑雪热背后有群教师发烧友

      3月15日,首届中国高校教师滑雪挑战赛在吉林举行,来自全国55所高校的146位教师参赛。他们中既有滑雪专业运动员出身的资深高校滑雪教练,也有从滑雪“小白”一步步成长为滑雪爱好者的高校普通教师。但无论他们滑雪的资历是深是浅,他们都致力于推动所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滑雪运动,并能够身体力行地去指导学...

    时间:03-21
  • 女子抽粪班里的北京大妞

      北京市东城区幸福大街上,很多街坊都认识李萌。这个爱美的年轻姑娘穿着一身环卫制服,正干着人们眼中最脏最臭的活儿。  抽粪车缓缓驶进胡同里,停在公厕旁,在车和粪井中间让出一条可供路人通行的小道。北京市东城区环卫中心时传祥所三八女子抽粪班班长李萌招呼着,“大爷您先过”“当心,您慢点儿”,紧接...

    时间:03-21
  • 这个00后村医成了村民的“小棉袄”

      在广西柳州市鱼峰区最偏远的水山村,00后村医韦冬梅守护着一方村民的健康。  从梧柳高速公路里雍收费站下来,还要在曲折的公路上颠簸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韦冬梅工作的地方——坐落在水山村村口的卫生室。木门白墙,诊断室、观察室、处置室、药房一字排开,在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一块“乡村医生去向公示牌...

    时间:03-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