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023-03-03 10:16:12

来源:经济日报

  坚持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5年来,党和政府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更好保障病有所医

  今年3月1日起,随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实施,西安市民张先生正在服用的“救命药”奥雷巴替尼降价50%左右。张先生告诉记者,他患有慢性髓细胞白血病,2022年10月份起,由于出现了基因突变引发耐药,需要使用新型BCR-ABL抑制剂奥雷巴替尼治疗。“这种药纳入医保后,不仅价格大幅下降,还可以报销,我们家庭负担大为减轻。”

  过去5年,通过开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等,我国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自2018年组建以来,国家医保局已连续5年开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新增618个药品进入全国医保支付范围,调整周期从改革前最长8年1次缩短至每年动态调整。2018年至2022年,谈判药品平均降幅分别为56.7%、60.7%、50.6%、61.7%和60.1%。在很多治疗领域,中国药品价格由原来的高地成为全球洼地。

  我国大力推进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真正使药品和耗材价格降下来。5年来,国家组织集采的7批29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3批4类耗材平均降价超80%;叠加地方联盟集采,累计降低药耗费用超4000亿元。

  随着制度建设和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2022年,产生了一批达到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医疗技术。以新冠疫情防控为例,基于国家重大专项积累的药物筛选、疫苗研发、临床评价的平台和团队,我国很快推动中和抗体、化药和中药等成功上市。近日,国家药监局批准首款自主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3CL靶点抗新冠病毒创新药,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四川成都七中的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远隔千里的康定中学学生不到一分钟时间就起身回答。无处不在的数字技术,让偏远地区的师生也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数字教育发展,将其作为数字中国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教育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校园网络接入率达到100%,拥有多媒体教室的中小学校占比达99.5%。

  2022年初,我国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在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基础上,升级建设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平台于2022年3月份上线运行,一年来,注册用户达7300万,周活跃用户数量逐步稳定在1500万左右。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孩子们充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梦想成为现实。

  国民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升。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比2018年的51.88万所增加了1.05万所,在校生2.91亿人,比2018年的2.76亿人增加约1500万人。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党的十九大要求“在幼有所育上取得新进展”。2018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是以党中央的名义出台的第一份学前教育的文件,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近年来,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迅速增加。2021年全国幼儿园数达到29.5万所,比2018年增加了2.83万所;在园幼儿数达到4805.2万人,比2018年增加148万余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8.1%,比2018年提高6.4个百分点。

  残疾人就业有保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作为就业困难重点人群,实现稳定就业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愿望,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体现。5年来,越来越多残障人士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发光发热。

  在北京彩虹天使咖啡屋,听障青年赵磊磊不仅学会了10多种点心的制作,还不断学习经营知识,现在已升任为店长;在福建龙岩,“玻璃娃娃”郭羽容忙着在镜头前推销绿植,凭着优秀的口才,她已经是一名颇受欢迎的带货主播。截至2022年底,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905.5万人,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每年保持在30万人以上。

  残疾人就业规模的持续增长源自于不断织密织牢的政策底线。2018年以来,我国围绕保障和促进残疾人就业出台多项政策,提出2022年至2024年共实现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万人的行动目标。一条条精准有力的措施直击残疾人就业中的难点痛点——

  给予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财税和金融优惠,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细化服务,针对残疾人大学生、农村残疾人开展专门技能培训,鼓励残疾人参与非遗传承项目……

  在政策的指引下,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就业创业等多种就业形式稳定发展,残疾人就业的总体大局日趋向好,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类别化、精准化的助残就业项目。由中国残联各协会推出的“心光绽放”“天籁之家”“美丽工坊”“蜗牛之翼”“集善乐业”等帮扶项目分别聚焦视障、听障、肢残、智力和精神残疾等特定群体,带动残障人士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就业增收。

  眼下,由人社部、中国残联等多部门组织的“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全社会扶残就业的热潮不断升温。广西2023年定向招录残疾人公务员人数创历史最多;山西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可获奖励……这些暖心的举动不仅帮助残疾人自食其力、实现人生价值,也带动了残疾人更加平等充分地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经济日报记者 李 丹 吴佳佳 康琼艳)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全国爱耳日:“体验无声世界”激发公众主动爱耳护耳

      中新网厦门3月3日电 (杨伏山 张舒姗)适逢第二十四个“全国爱耳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党支部医护人员3日精心策划举办了一场特别的“体验无声世界”暨义诊公益活动,以增强公众主动健康意识,大力普及科学爱耳护耳知识。  当天上午,在医护人员引导下,前来参加活动的很多民众戴上...

    时间:03-03
  • 广西戍边女警坚守千年雄关16载成“钢铁队长”

      中新网广西崇左3月3日电 题:广西戍边女警坚守千年雄关16载成“钢铁队长”  作者 周日 徐稳 罗晓  与非法出入境人员斗智斗勇,带队逆行战疫守护国门边境,落实服务举措助力经济发展……她是范丽晖,广西友谊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副队长,从警16年来,不管周围的环境如何变幻,不管担负的任务如何复...

    时间:03-03
  • 秸秆禁烧管控不力 黑龙江省414名党政干部被问责

      中新网哈尔滨3月3日电 (记者 姜辉)3日,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11月1日至12月15日,黑龙江省共发现秸秆及根茬、残余物露天焚烧火点共计594处。因秸秆禁烧管控不力,黑龙江省414名党政干部被问责。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粮食产量大省,每年秸秆产生量巨大。为防止...

    时间:03-03
  • 广西柳州小巷的“画廊”快餐店:数十幅油画“留住”小城记忆

      中新网柳州3月3日电 题:广西柳州小巷的“画廊”快餐店:数十幅油画“留住”小城记忆  作者 刘俊聪 黄利洁  “我几乎每天都会来这家快餐店吃饭,这里不仅菜品美味,而且也像在逛画廊,墙上的油画很有艺术感,能够舒缓心情。”食客项瀚说道。  3日中午,在广西柳州市的一条深巷内,梁神传的快餐店前排满了...

    时间:03-03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宋燕建议:建设长江文化博物馆完整展现长江之美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 (记者 申冉)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六朝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宋燕3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蜿蜒6300余千米的母亲河长江,滋养着中华大地。可考虑在南京等长江沿线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长江文化博物馆,让长江之美得以更加完整地展现。  60万年前的南京直立人头骨化石、6000年前的三...

    时间:03-03
  • (两会声音)“乌兰牧骑”代表何买拉苏:做好扎根农牧区、联接中外的“文化使者”

      中新网兴安盟3月3日电 题:“乌兰牧骑”代表何买拉苏:做好扎根农牧区、联接中外的“文化使者”  记者 张玮  1982年出生的何买拉苏是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乌兰牧骑的副队长。接受记者采访时是他去北京参加两会的前夜,刚整理好议案的何买拉苏与记者聊起生长在草原上的“红色...

    时间:03-03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阎美蓉:提高职业院校地位 消除就业学历歧视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 (刘小红)“教育焦虑的根本在于就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民盟山西省委会副主委、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阎美蓉近日在受访时表示,提高职业院校地位,消除学历歧视,让各个高校毕业生拥有平等就业机会。  当前,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现象明显。阎美蓉告诉记者,部分企业、用人...

    时间:03-03
  • (两会声音)马英代表:建议职业院校建立社会灵活就业教育服务中心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 (刁海洋 李晛)“职业教育是距离就业民生最近的教育类型,职业院校建立社会灵活就业教育服务中心意义重大。”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党委书记马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

    时间:03-03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叶红义:一根扁担、16万公里服务路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吴兰 吴丽)一根扁担,16万公里,23年坚守大山深处……全国人大代表叶红义是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大山深处的一名中国电信基层员工,二十多年来扎根基层用信息化为山区打开一扇通向外界的“大门”。  如今,叶红义已成为乡亲们最信赖的人之一。通信网络有事找叶红义,成为了当地村民们...

    时间:03-03
  • (两会声音)大棚里的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加大乡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 题:大棚里的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加大乡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作者 杨静  出生于太行山中的农村妇女崔丽枝,从事食用菌种植与加工行业10余年,同时带领乡亲们脱贫增收,成效显著。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结合自身实际,就发展菌菇产业提出建议,希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崔丽枝...

    时间:03-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