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征服大量年轻粉丝 农民大叔如何修炼成“行走的打印机”

2023-03-02 06:17:3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农民大叔如何修炼成“行走的打印机”

  54岁的任士民写得一手好字。

  好到什么程度?不用打草稿,不用模板,他可以在墙上快速写下整齐的美术字,工整程度就如同机器印刷的一般。他还有一项绝活儿——能随时切换10余种字体,他被网友和媒体称为“行走的打印机”。

  目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进任士民的家,探访这位征服大量年轻粉丝的网红,他是如何练就随心所欲的花式书法的?学习练字的40多年来,他用笔在人生的画布上写出了什么样的酸甜苦辣?

  人生的底稿,起笔并不顺

  任士民的家整洁干净,家具不多,有自己的书房,书柜里整齐摆放着超过200本与书法相关的书籍,书香满满。

  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贫穷”二字深深嵌在了他童年的记忆里。

  任士民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家中有7个兄弟姐妹。上世纪70年代末,在村、镇上小学和初中时,任士民被学校里的写字课堂吸引了。那时的教学理念和工具都很简易,但只要能写出方方正正的汉字,他总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兴趣也因此而产生。

  但家庭条件困难,农村也买不到专门的字帖,他就央求父母买来一支毛笔,放学回家的闲暇时光里,他用毛笔蘸上水,在家中吃饭的木桌上一笔一画地练字。

  看到弟弟如此痴迷写字,几个哥哥不知从哪里找来一本旧字帖送给了任士民。任士民如获至宝、欣喜若狂,早晚都抱着字帖临摹练习。他写的字在村里也渐渐有了名气。

  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条件困难,任士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高中,他当起了农民,帮着父母和亲戚耕种家里的6亩多田地,和小麦、水稻、红薯打起了交道。

  农忙时,任士民早晨5点多钟就得下地,由于缺乏经验,他往往起早贪黑干了一天,还没有别人半天的效率高。

  他印象最深的是中秋时节收割水稻时,他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一捆捆水稻,走上两里多路来到打谷场,将稻子摊平晒干,再赶着牛拉石磙碾磨稻子。他回忆,每次得挑至少100多斤的水稻,要用两个肩膀换着挑。一趟下来,肩膀疼得要命,手掌也磨得满是水泡。

  1991年,一场洪水来袭,淹没了老家大部分庄稼地。任士民告别了每天肩扛手提农具下地的日子,他远赴浙江温州市跟老乡一起谋生计。起初,他们计划种菜并卖给当地私营小作坊的老板和顾客,但一直到当年秋天,也没找到合适的土地,计划泡汤了。

  他只好去造船厂打临工。他每天用手推车运送氧气罐、铁皮等废料和材料,一个月能挣三四百元,他觉得十分满足。他的妻子戚明侠也跟他来了温州,一边打临工,一边在出租的民房里照顾刚出生的儿子。

  二人的生活节俭而清贫,平日里,用煤炉灶烧点素菜饱腹。任士民也住过船厂的宿舍,七八个人睡在大通铺里,生活用品都是公用。

  在1991年到1993年的打工生涯里,任士民几乎没有时间练书法。生活所迫,兴趣爱好被搁置一旁。

  “写字”的爱好终与职业结缘

  经老乡介绍,1993年春节后,任士民花了一周时间去温州的3家广告公司面试。他记得,有一家公司的老板给了他一把刷子,让他写一条广告横幅,他露了一手,对方很是满意。

  打那以后,他正式与“写字”职业结缘。

  用钢笔、毛笔和刷子写字,握笔姿势不尽相同,他需要从头练起、反复修正,适应新的写法。边工作边练习了3年后,他觉得“执笔无定法”,关键是熟能生巧,没有固定姿势,使用工具得心应手就行。

  炎热的夏季,任士民蹲在地上画广告牌。那时的广告牌由木料和铁皮拼接而成,铁皮被太阳晒得滚烫,稍有不慎就会被烫到,但再热再累,也要在指定时间内完成。

  有时,为了多赚点钱,他和妻子还接下挂条幅的活。白天写好条幅,晚上,二人借助毛竹制成的简易梯子,将条幅挂在楼房、街道等指定位置,为了校对挂得是否平整、对称,二人爬上爬下好几回是常态。

  在温州摸爬滚打了3年后,任士民开始承包广告公司的条幅、路牌、门牌、招聘牌、指示牌等业务,收入稍微改观。工作过程中,他打下基本功,技艺突飞猛进。遇到新字体,他总是用最快速度自学。他已经掌握了黑体字、仿宋体、综艺体、行楷、隶书、华文行楷、幼圆体等10余种字体。

  他觉得最难练的是魏碑字体,他用了近4年时间才掌握皮毛。“其笔法内方外圆,要有劲道,字体的视觉效果要像刀刻一般刚硬有力。”

  2000年,任士民去杭州接触和学习墙体广告绘制工作。2014年,儿子任珂佳在合肥市结婚,漂泊了半生的任士民和妻子也来到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丁岗社区定居,过上了安定的生活。那几年,他想着给家里多增添一些收入,还去工厂里从事过保温杯包装工作,但他总觉得这不是“本行”,没法适应,他还是想找回最热爱的事业。

  于是,他开始自告奋勇给广告公司画美术字(墙体字)。在墙面上写字不同于纸面,相当于在立体面书写,要提前调好颜料的用量,避免过于浓厚或者稀薄。下笔时的支撑点和角度也是难题,经过一番试验和练习,他终于将墙面美术字写出喷绘印刷的效果。

  他还经常应邀去乡村、社区给文化墙写宣传标语,为美丽乡村建设添上一笔色彩。这些年,家人也无条件支持他的兴趣和工作,专门给他收拾出向南的房间作为书房,这让他十分欣慰。

  “与世无争,把字写好,是我人生目标”

  2018年,一次去外地写美术字的过程中,任士民的儿子将父亲写字过程拍成短视频并发到网上。刚开始,任士民并没有在意效果和反馈,只是定期上传两三个视频,当作消遣娱乐。2020年年初疫情期间,闲在家中的他将手机里的视频存货一股脑儿上传,没想到引来无数网友点赞和转发。

  在任士民看来,当兴趣变为职业,收入或许是有限的,但收获是无限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累并快乐着。“写字能养活自己,还养活了家庭,这就是收获”。

  每当他静下心来写字时,往往能连续坐上一天,不被外界事情所打扰。他说,写字让自己不再浮躁,甚至产生一种“脱俗”的感觉。“与世无争,把字写好,就是我最大的人生目标。”

  这些年,他开始系统学习书法理论和历史文化知识,平时逛书店,买得最多的也是字帖。虽然没有接受过与书法相关的高等教育或培训,但几十年如一日的实践,他发自内心地喜欢和尊重书法文化。

  两年多来,越来越多网友的点赞和鼓励让他变得更加自信,他决定传播、传承自己掌握的手艺和技法。

  一年前,在家人鼓励下,任士民买来简易的手机支架,尝试在抖音直播,向网友讲解如何写好美术字,每次直播至少讲满一个半小时。他在直播间向网友讲解快速写好黑体字的和技巧,视频镜头里,不用描摹,不用画参照格线,一笔下去,“任老师”就能将字写得流畅工整。

  有网友在评论区发问:“您是怎么做到写字如此厉害的?”

  “世上无难事,没有这么多年的坚持,就没有今天的手艺和兴趣。”在任士民看来,中国字是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和瑰宝,一个人写好字并不算什么,坚持带动更多年轻人传承书法艺术,是他快乐的源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侯艳梅: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更有“福”

      中新网福州3月2日电 (记者 龙敏)“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是真的不容易。”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全国人大代表、佳好佳(福建)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环卫项目班组长侯艳梅说,“要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更有‘福’。”  在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的城市管理驿站休息点,侯艳梅赶在赴北京参加全国人代...

    时间:03-02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张巧良建议:建立行政合规轻罚激励机制

      中新网济南3月2日电 (吕妍)“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山东康桥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张巧良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动政策落地,持续提振民营经济信心。  张巧良建议,有关部...

    时间:03-02
  • (两会声音)这位人大代表,带领“农村娃”勇闯机器人世界

      中新网长沙3月2日电 题:这位人大代表,带领“农村娃”勇闯机器人世界  作者 唐小晴 付勇 唐游光 严洁  “我关注乡村科技教育如何发展的问题,以及‘双减’工作走深走实的问题。”带着全国人大代表的新身份,湖南永州市东安县耀祥中学科技教师“老胡”进京履职了。  “老胡”并不老,是位“80后”,...

    时间:03-02
  • 《影响力慈善白皮书2022》发布,透过34位慈善家看中国慈善

      2月28日,《中国慈善家》影响力慈善研究院发布《影响力慈善白皮书2022》(以下简称《白皮书》)。作为影响力慈善研究院首个年度研究成果,《白皮书》以34位中国慈善家为样本,首次对民营企业家的慈善成果及慈善行为进行全景式扫描与分析,并以曹德旺为典型个案,深度剖析其四十年慈善心路与历程。  《白...

    时间:03-02
  • (两会声音)国家级非遗黄梅戏传承人杨俊:让老戏常演常新

      中新社武汉3月2日电 题:国家级非遗黄梅戏传承人杨俊:让老戏常演常新  中新社记者 马芙蓉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黄梅戏传承人杨俊最近格外忙碌。她耗时4年打造的新创黄梅戏《舞衣裳》,正在进行最后排练、修改,预计4月搬上舞台。  《舞衣裳》主要讲述唐朝贪官元载与妻...

    时间:03-02
  • 广东竹升面:海内外食客牵挂的“口福”

      中新社广州3月2日电 题:广东竹升面:海内外食客牵挂的“口福”  中新社记者 王坚  近日大火的热播剧《狂飙》中,一碗面引起了观众的注意,那便是“猪脚面”。剧中餐桌上,汤色金红的猪脚面多次“出镜”,成为该剧一位特别的“主角”,圈粉不少。  剧中的美食猪脚面来自该剧拍摄地——广东,当地称其为“...

    时间:03-02
  • 雷锋精神架起中外青年学子交流桥梁

      中新网长沙3月2日电 (徐志雄 武巧琳 陈若晨)“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3月1日,雷锋故乡——长沙望城区的雷锋纪念馆,迎来一群不同肤色的青年志愿者。他们身着统一的红马甲,聚拢在“雷锋七问”前,一字一句诵读雷锋日记的开...

    时间:03-02
  • 青海化隆文化艺术节在无锡荡口古镇举行 演绎东西部扶贫协作情谊

      中新网西宁3月2日电 (李玉峰 张添福)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官方2日消息,化隆文化艺术节1日晚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荡口古镇正式开幕。  独唱、青海花儿、皮影戏、藏族弹唱、龙头琴……开幕现场,散发着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表演,让无锡市锡山区民众深切感受到青海化隆县的风土人情。图为化隆文化艺术节...

    时间:03-02
  • 内镜外科医生钟芸诗: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医学创新力

      中新网上海3月2日电(记者 范宇斌)眼睛盯着屏幕,内镜一点点探查胃部内部,病灶在眼前放大得无比清晰,双手熟练地操作内镜,细致地将病灶一点点剥除……  这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上海市侨青总会副会长、徐汇区侨联副主席钟芸诗工作时的场景。  ...

    时间:03-02
  • (两会声音)“领头雁”王传喜的小目标:实现村集体收入超2亿

      中新网山东兰陵3月2日电 (记者 梁犇)2023年全国两会开幕在即,作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眼下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实地调研,准备参会材料。  扎根基层24年,王传喜早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所在的代村,原本是负债380多万元人民币...

    时间:03-0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