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新华全媒+|“老味道”的“新春天”——天津老字号企业一线见闻

2023-02-25 00:13:08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天津2月24日电(记者郭方达 宋瑞)一家铺子、一种味道、一缕乡愁……一个个老品牌承载着许多老百姓对“老味道”的独特记忆。记者在一线走访发现,今年以来,天津不少老字号食品企业销售火热、市场广开,人们耳熟能详的“老味道”越“老”越有劲儿,在求变中纷纷迎来“新春天”。

  智能,让生产线“跑”得更快

  凌晨的天幕下,天津海河乳品有限公司的厂房内灯火通明,机器轰鸣。一辆辆奶罐车来回穿梭,载来的新鲜乳品原料,第一时间被送入加工管线。落成不久的现代化智能工厂,仅需少量员工在控制中心盯紧关键参数便可高效运转。

  海河,被称作天津的母亲河。从罐装奶粉到一袋温热的早餐奶,以母亲河命名的海河牛奶则是几代天津百姓记忆深处的老味道。

  旧厂生产线的工艺和产能已经落后于当今行业需求,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2022年6月,海河乳品投建的智能化新厂第一瓶牛奶正式下线。

  “如今依托智能化生产线,我们每日生产下线260吨成品奶,保证了常温奶、酸奶、巴氏等100余种乳制品的市场需求。”天津海河乳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旸说。

  科技赋能,产品量质齐升。邹旸表示,今年将在全国超过6万家门店推动海河产品进店销售,预计销售额突破10亿元。

  插上智能科技的“翅膀”,越来越多的老品牌巩固“老”的传统优势,顺应“新”的时代潮流。

  在天津利达粮油有限公司的速冻面食生产车间,多条食品深加工的生产线同时运行,显示大屏实时播放着蒸制、速冻等生产情况,自动化产线的加持下,速冻面食一天的综合产量较之前提高了3倍。

  “我们在传承传统食品风味特色的同时,依托科技手段统一生产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天津利达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戈立新说,“今年以来,产品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6个百分点。”

  据天津市商务局统计,截至目前,天津市共有66个“中华老字号”“187个津门老字号”。

  “让智能科技赋能生产工艺,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吸引新一代消费群体关注。”天津市老字号协会秘书长邢建华说。

  创新,让产品重回“C位”

  打卡天津大麻花,曾是不少游客来到津城的“仪式感”之一,量大味美的桂发祥十八街麻花一度是其中翘楚。

  “年轻人想要新鲜精致的新产品。”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铮坦言,近年来为了跟上年轻消费者的步伐,公司费了不少脑筋。

  从体型小巧便于携带的小麻花,到更加健康的益糖高纤麻花,因创而兴的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在“90多岁高龄”之际,把骨子里的创新味道再次激发。

  无独有偶,享誉海内外的“王朝”酒,也在尝试“新瓶装新酒”。

  “有些年轻人觉得王朝酒比较传统。”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黄满友告诉记者,近年来针对年轻化的酒类市场,公司也在思考新出路。

  “一方面在口味上下功夫,提升产品适口度,一方面要让外形更漂亮。”黄满友展示着王朝新款干白,海浪色的包装衬托着琥珀色的酒液,在一众传统包装中显得分外醒目。黄满友表示,近几年在产品“形”与“实”的双重创新下,产品受众群不断扩大,外埠市场销售持续抬头。

  低脂低盐的“玉川居”酱菜、鲜花主题的“海河”花色牛奶、纯粮精制的“光荣”酱油……推陈出新是老品牌们如今的“必修课”。

  近日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也指出,推动中华老字号顺应市场机制,守正创新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老字号的优势在于‘老’,但更要以守正创新破解好‘老’的难题。”天津食品集团董事长万守朋表示,集团旗下有“中华老字号”6个、“津门老字号”7个。“通过持续创新,天津老字号食品企业打破壁垒、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开拓,让市场走得更远

  老字号如同美酒,越陈越香,但在物质充裕的今天,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老字号们也使出了浑身解数。

  “家人们点点3号链接,可以尝鲜新品哦!”在海河乳品的直播间里,主播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前卖力地推销着花色牛奶,不断跳出的订单信息来自全国各地。

  “过去,产品销售局限在区域性市场;现在,必须借助互联网平台,向全国市场跨出一步。”邹旸说,如今线上平台正在成为海河乳品盈利的重要板块,单日订货量能达一万单以上。

  随着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老字号也在消费市场上竞速,成为消费新亮点。据商务部监测,2022年老字号企业在各大平台直播场次超过5万场,成交额超35亿元,较2019年增长逾5倍。

  产品质量过硬,“出海”通道也越发顺畅。一些老字号企业成功地让其产品“香飘海外”。

  “好香!”走进厂区,来自加拿大的客户忍不住对天津市利民调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程鹏发出感慨。辣椒、番茄、大豆组成的“两红一黄”是利民调料最亮眼的产品标签,市场深耕令许多海外客户“寻味而来”。

  “去年我们的非洲番茄酱工厂销售额超过1亿元,今年计划翻一番。”程鹏告诉记者,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企业的产品正在加速进入非洲、中东市场,海外业务已经成为新的亮眼增长点。

  近年来,天津鼓励符合条件的老字号企业积极申报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项目,引导代表性领域老字号企业开展服务贸易,推动老字号优质服务不断走出国门。

  “历经岁月洗礼的老字号在文化引领、民族自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将进一步挖掘老字号潜力,不断助力老品牌‘破圈’,焕发新活力、迎来新春天。”天津市商务局副局长李宏说。

  (新华社)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首部作品《白洋淀上》:山乡生活新书写

      中新网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 高凯)“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首部作品,长篇小说《白洋淀上》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  中国作协于2022年启动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系一项长期文学行动,以原创长篇小说形式聚焦新时代中国山乡天翻地覆的史诗性变革,多角度展现乡村时代变迁,生动讲述感天动地...

    时间:02-25
  • (申城风景线)首席带“娃”玩乐团 艺术殿堂“不孤单”

      中新社上海2月25日电 题:首席带“娃”玩乐团 艺术殿堂“不孤单”  作者 王笈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以下简称“群艺馆”)的青少年乐队沙龙近日重新开班。上海交响乐团打击乐副首席郑巍、苏州交响乐团中提琴首席陈力、上海交响乐团单簧管首席戴乐……舞台上星光熠熠的乐团首席和演奏家们相聚于此...

    时间:02-25
  • 带富一方漂洋过海,一兜芥菜的“奇幻漂流”

      中新网岳阳2月25日电 题:带富一方漂洋过海,一兜芥菜的“奇幻漂流”  记者 傅煜  在被誉为“中国芥菜之乡”的湖南华容县,一场芥菜“盛宴”——2023中国·华容芥菜文化节正在举行,向外界展示当地芥菜产业发展最新成果。  2022年3月,因有加工企业被曝用“土坑”腌菜,让华容芥菜一度成为众矢之的。...

    时间:02-25
  • 埃及在华留学生的“寻瓷之旅”:想让更多人了解陶瓷文化

      中新网江西景德镇2月25日电 题:埃及在华留学生的“寻瓷之旅”:想让更多人了解陶瓷文化  记者李韵涵  “这件青花瓷作品上的图案是阿拉伯文,意思是‘耐心就是最好的美德’,这两种文化的结合我觉得很美,希望烧出来的效果会好。”在江西景德镇,来自埃及的麦迪正等待着自己以阿拉伯文为创作灵感的青花...

    时间:02-25
  • 加强标准化,提升农产品经济效益

      连续三届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昕一直在农业界别。“我们这个界别有很多‘三农’问题的资深专家、学者和领导,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获得不少撰写提案的灵感。”刘昕说。15年来,围绕耕地保护、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等重大...

    时间:02-25
  • 重视普惠金融,治理“数字鸿沟”

      “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现象,正成为中国必须面对的治理难题。”多年来,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小云及其团队密切关注普惠金融领域和数字金融的业界实践,熟知“数字鸿沟”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作为政协委员,我想通过政协提案的方...

    时间:02-25
  • 给农作物编制健康“食谱”

      【科技改变生活】  “买菜不怕小和丑,水果不选太鲜亮……”面对琳琅满目的蔬菜水果,很多消费者持有这样的观点:卖相不好的蔬菜水果一般是纯天然没有施肥的,吃起来才健康。  果真如此吗?  “农作物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那些长得又小又丑的水果蔬菜,可能由于微量元素摄...

    时间:02-25
  • 黑龙江2022年空气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优

      中新网哈尔滨2月25日电(李明哲 记者姜辉)25日,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3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黑龙江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5.9%,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优。  2022年,黑龙江省松花江干流国控断面水质历史上首次全部达到Ⅲ类,黑龙江省在全国污染防治攻坚...

    时间:02-25
  • 中国内地庙会活动“遍地开花” 催热庙会经济

      中新网九江2月25日电 题:中国内地庙会活动“遍地开花”催热庙会经济  作者 刘玉洁  连日来,不少来自赣鄂皖湘四省周边市县的民众一大早便聚集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马回岭镇庙会广场,一片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摊主们摆好自己的产品,等待顾客选购。  23日至25日,因疫情阔别三年的九江...

    时间:02-25
  • 学者观点结集成书 未来论坛冀推动社会各界形成AI伦理共识

      中新网北京2月25日电 (张伟帅 张素)作为人工智能(AI)领域的现象级应用,ChatGPT可能引发的信任、责任、伦理等问题引发关注。近日由未来论坛推出的一本新书,意在推动社会形成AI伦理共识,并促进各界为解决相关问题付诸行动。  《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未来视角》汇聚多位专家的观点,涉及人工智能、...

    时间:02-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