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即时配送进入“分钟级”时代,配送员保障几何?

2023-02-10 05:12:02

来源: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即时配送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存在交通隐患、工伤保障覆盖有限等问题。专家建议建立广覆盖的职业风险共同体,国家发改委拟出台政策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月9日中午,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处生鲜配送站点,配送员胡松刚整理完货物准备配送。他的电动自行车后备厢满满当当,前后一共挂着6个大小包裹。

  只要在手机上点单,餐饮、生鲜、药品、日用品等物品即可“30分钟送达”……近年来,在餐饮外卖等“宅经济”带动下,即时配送蓬勃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即时配送订单预计超过400亿单,同比增长30%,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

  与此同时,作为跨界融合的新兴物流业态,即时配送行业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日前,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时提出,要促进即时配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抢时间,怕超时”

  随着消费者对于快速收到商品的时效要求增强,配送履约也进入到小时级、分钟级时代,“30分钟达”“一分钟响应、10分钟上门”……类似的标语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即时配送平台中。

  分钟级的时效对配送员的准点率要求更高。38岁的跑腿平台配送员李敏在北京主要从事一对一配送,以系统派单为主。系统派单是全城派单,每单线路、距离都有很多不确定性。“太多情况可能导致超时了,比如寄件方或取件方有事耽误、恶劣天气等等。”

  与一对一的跑腿配送不同,外卖、生鲜等配送模式为顺路拼单。30岁的史建强来自河南洛阳农村,去年10月来到北京成为一名众包配送员。尽管接受了多次交通安全教育,他也逐渐熟悉了相关片区的路线,但有时仍会在人行道上逆行,甚至闯红灯。“抢时间,怕超时了被投诉。”他说。

  采访中不少配送员表示,交通风险“确实存在”,既要保证准时,还要看路线导航,在路上稍微分散注意力,就有可能发生车祸。

  2022年以来,北京市快递外卖即时配送车辆发生同等以上责任致人伤亡事故同比呈上升趋势。其中,逆行、闯红灯,在机动车道、人行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部分平台购买商业意外险

  胡松来自河北农村,在某买菜平台从事配送工作刚3个多月。他告诉记者,生鲜半小时内可配送3~4单,目的地距离站点都不太远。但由于生鲜类物品大小不一,遇到鸡蛋等易破损物品就要格外小心。物品破损被客户投诉的话,还要承担一定的罚款并赔偿相应的物品价值,有时多达数百元,“一天白干”。

  记者注意到,在不少配送员的后备厢上,“月入上万”的招募广告格外醒目。胡松说,生鲜配送每单提成在5元左右,要达到“月入上万”,每天需跑60单以上,以一小时跑6~8单来算,工作10小时以上是家常便饭。目前,胡松一个月最多休息3天,“如果要休息就需要提前请假,不然系统就会默认你为接单状态。”

  据了解,即时配送的模式主要分为专职配送员和众包配送员两种。如果是APP签订合作协议的众包模式,就难以被认定为传统的劳动关系,无法被纳入现行工伤保险制度。

  尽管即时配送员职业风险较高,但社保参保率低,商业保险是其最主要的保障方式。记者了解到,部分平台为配送员强制购买了商业意外险,保险费用是从配送员的收入中扣除的——有的按单扣除,每单扣3角,有的按天计算,每天扣3~7元,每月扣90~200元不等。而保额最高10万元且不包含误工费、营养费等。

  两年前,李敏在送单后的途中行驶,被一辆没有打转向灯、突然变道的汽车撞倒。“肋骨断了两根,右腿膝盖韧带断裂,做手术休养了一年。”由于对方全责,赔付了他医药费。但李敏养伤期间,没有任何收入和补贴。

  多地启动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当前,平台配置的商业意外险保障力度几何?如何创新职业伤害保障模式,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

  “在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尚未充分完善的情况下,商业保险能够发挥一定的分散风险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研究室副主任王天玉对记者表示,如果配送员受伤不重,商业保险理赔尚且可以覆盖。但如果受伤严重,商业保险给予的赔偿相比工伤保险明显不足,而且受伤后劳动者因误工产生的生活费用也缺乏保障

  “由于商业意外险的商业属性,有成本核算和盈利考量,长期来看,还是应建立一套社会保险属性的保障机制。”王天玉说。

  2021年,人社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规定“以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行业的平台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当前,已有多地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王天玉建议,综合前期地方探索的经验和不足,试点宜设定为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定位应是社会保险,以强制参保和平台缴费为原则,建立起广覆盖的职业风险共同体,解决商业保险保费高、水平低、差异大等问题,同时参照工伤保险确定保障标准,较快捷地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的底线保障问题。”

  长远来看,王天玉认为,可以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利清单”,随着新业态的发展,逐步对劳动者的职业伤害保障工作时长、收入分配等多方面权利进行探索和完善,提高保障水平。

  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日前表示,针对适应即时配送特点的政策框架体系不完善、传统劳动保障制度不适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需要等问题,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研究制定综合性政策文件,进一步促进即时配送健康有序发展

于灵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新疆东北有弱降雪 中东部11日起再有大范围雨雪过程

      中新网2月10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预计,2月10日白天,新疆北部和南疆盆地西部山区、黑龙江南部、吉林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湖南南部和中东部、江西中北部、福建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雨。  2月11日至13日,黄淮、江汉、江淮、江南、华南北部及贵州东部等地有中雨,江南中北部等地的部...

    时间:02-10
  • 北京今天雪停气温升早晚有雾 周末气温波动大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2月10日)北京雪停气温升,白天最高气温回升至6℃,但由于湿度较大,早晨、夜间有雾,同时道路结冰预警生效中,外出需注意交通安全。周末,北京气温波动较大,明天最高气温7℃,周日又将降至3℃。  昨天,北京大部地区迎来了降雪,实况监测数据显示,9日03时至20时全市平均降水量2.1毫米,城区平均...

    时间:02-10
  • 晚会、综艺节目成“广告大会”,过量植入广告是否“有得治”?

      好好的晚会变成了“广告大会”【观众吐槽晚会和综艺节目植入太多广告】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实习生 王意天  “这哪里是晚会,简直是‘广告大会’里夹杂了几个节目”“主持人存在的意义就是念广告吧”“没有广告植入的元宵晚会看着舒服”……为了迎接春节、元宵节两大传统佳节,...

    时间:02-10
  • “报复性”存钱?可能是对年轻人最大的误读

      “扎堆儿”存钱反映出年轻人想要对生活拥有更多掌控感的心理。  ---------------  “之前喝挂耳咖啡,现已换成速溶咖啡;之前请朋友吃饭,现在非AA绝不出门;之前天天点外卖,现在亲自掌勺做饭;之前香水一大瓶,现在也只囤点小样……”  “无论消费怎样降级,姐妹们都要坚持记账,坚持存钱”,这是某博主在...

    时间:02-10
  • 太空旅行,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商业航天正在世界范围内迎来又一波热潮。2021年,美国维珍银河公司和蓝色起源公司相继实现了亚轨道旅游。同年9月16日,美国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实现了首次“全平民”太空旅游……那么,中国人的太空旅行何时能够到来呢?  近年,在政策东风下,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高...

    时间:02-10
  • 扫码难、打车难…帮老年人一起拥抱数字生活

      由于不会使用网络和智能手机,不熟悉各种软件操作,许多老年人在生活中遭遇过扫码难、挂号难、打车难、办事难等问题,只能“望机兴叹”。渐渐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教老年人使用互联网。这种方式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享受数字生活。  手绘微信使用说明书  “闺女,能跟着做健身操的视...

    时间:02-10
  • “提前还房贷”切莫落入陷阱

      当前,由于提前还房贷的人有所增加,不法中介又盯上了这块“肥肉”,诱导借款人用利率低的经营贷置换利率相对高的存量房贷,宣称可以“转贷降息”。近日,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布了《关于严禁全市房地产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参与违规利用“经营贷”的郑重提示》。此前,中国银...

    时间:02-10
  • “30岁求职嫌老 60岁退休嫌早”?

      鲍南  正值节后返工季,就业市场一片红火。但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公司堂而皇之将30岁作为招聘年龄上限,让不少求职者感到诧异与无奈。网上也有人就此关联延迟退休话题,调侃道:“30岁求职嫌老,60岁退休嫌早。”  调侃归调侃,却也反映出结构性就业矛盾,以及一些人对当前职场...

    时间:02-10
  • 拥有30万粉丝的女主播停播做代驾 最苦时从事4份工作

      □ 长江日报记者田巧萍  今年8月就满41周岁的祝丹身高1.58米、体重不到50公斤,代驾包背在她的身上显得有点大。  祝丹曾是拥有30万“粉丝”的视频女主播。后来,她果断停播,一心一意做代驾。她说:“手握方向盘,一单一单去赚钱,虽然辛苦,但心里踏实。”  ■ 最苦时一个人从事4份工作  今年是祝丹...

    时间:02-10
  • 一个“剧本杀”四人创作一人执笔,算谁的?

      一个“剧本杀”四人创作一人执笔,算谁的?  关于这起著作权纠纷,武汉法院这样判   武汉晚报讯(记者耿珊珊 通讯员钟亚伟)近年,“剧本杀”成为深受年轻群体追捧与喜爱的娱乐项目,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种线下游戏中。“剧本杀”剧本的权利人是不是一定就是著作权登记人...

    时间:02-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