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寻味中华】大竹醪糟:新酿初熟好待客

2023-01-17 09:39: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达州1月17日电 题:大竹醪糟:新酿初熟好待客

  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 张浪

  灶中柴火劈啪作响,铁锅热气蒸腾直上,于鼎沸的红糖水中打下土鸡蛋,舀上满满两大勺雪白醪糟,待蛋清刚刚凝固便起锅捞出……在“中国醪糟之都”四川大竹,甜蜜、火热的中国年,通常由一碗红糖醪糟流心蛋率先烫暖。

1月初,四川达州,泸定地震中受伤的“泄洪英雄”甘宇吃着奶奶做的醪糟鸡蛋。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一颗曲子三斤米,两勺醪糟一个蛋,简单得很,养人得很。”2022年“9·5”泸定地震中受伤的“泄洪英雄”甘宇近来在老家大竹养伤,就没少吃醪糟土鸡蛋,已经“胖回来了”。

  虽然随着现代工业发展,人们很方便就能在楼下商超买到各类醪糟产品,但老一代大竹人仍保留了岁末自己酿醪糟的习俗。这和灌香肠、熏腊肉一样,是迎接新年的“必修课”。

1月初,四川达州,工作人员在制作用于酿造大竹东柳醪糟的米曲。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甘宇的奶奶廖代书特意赶在春节前熬制了一大罐土醪糟,希望孙儿恢复得更好。她说,这几天村里家家户户的老人都在蒸糯米、酿醪糟,“醪糟做好了,在外打工的幺儿就回来了”。

  谈及自己心心念念的“这一口甜”,甘宇很认真地告诉记者,醪糟在他心中是“四川农村过年待客最高礼节”,春节期间走人户(做客),一碗醪糟鸡蛋下肚,额头、后背都会渗出汗珠,暖身又暖心。

  醪糟古称醴酒,又名酒酿。它不仅是中国酿酒之源,还是一道经商周秦汉、历唐宋明清,至今仍活跃在餐桌的传统美食。农历春节期间,吃象征着团圆的醪糟汤圆、醪糟鸡蛋,是中国多地民间习俗。

1月初,四川达州,大竹东柳醪糟手工酿造工人将糯米装入坛。 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临近春节,记者来到大竹县城,城内特色汤圆店随处可见,隔着四五米远便能闻到交织的糯米、红糖与醪糟醇香。“来一碗醪糟汤圆!”店内人声鼎沸,不时有食客发出“安逸”“巴适”的赞叹。

  “曲乃醴之骨,粮乃醴之肉,水乃醴之血。曲好骨正,粮好肉丰,水好血醇。”大竹东柳醪糟酿造技艺第二十代传承人唐祥华透露大竹醪糟醇甜酒香、爽口化渣的玄机。

1月初,四川达州,大竹东柳醪糟系列产品吸引消费者。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在上千年的传承中,丁香、陈皮、桂皮、白蔻等上百种中草药与天然香料混合着米粉,成就了大竹东柳醪糟米曲的独特风味。优中选优的糯米在清冽山泉水的浸泡下晶莹剔透,以纱布沥出置入蒸笼,蒸至外韧里嫩后,自然冷却至稍有余温,才能拌入提前酵好的米曲粉末。

  唐祥华说,糯米装坛后,还要在中间掏出孔洞,便于米酒渗出,滋味更佳。静待一个对时(一整天),糯米便会发酵为色白汁清、团而不散的醪糟。刚酿好的醪糟,入口甜中带酸,让人欲罢不能。随着时间推移与温度变化,坛中醪糟每天都会变幻出不同风味,直至酒味盖过甜味。

1月初,四川达州,一箱箱大竹东柳醪糟产品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 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醪糟夏可解暑,冬能驱寒。在小吃甜品之外,醪糟亦可入火锅底料,助锅底辣而不燥:作发面酵母,为松软香甜的面点添上一层复合滋味;取代白酒腌菜,让泡菜酸辣之余略带回甘。在大竹,醪糟甚至化身宴席主角,当地一绝“醪糟宴”便囊括了醪糟肉、醪糟糯米圆子、醪糟红糖烧白等13道醪糟菜品。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大竹醪糟,如今已远销加拿大、美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一辆辆加长大卡车载着糯米等原料驶进县城,又满载着一坛坛、一罐罐醪糟,将这座川东北小城酿就的“这一口甜”送到海内外家庭的餐桌上,添上一抹浓浓中国年味。(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厦门翔安大桥主桥通车 5分钟进出厦门岛

      中新网厦门1月17日电 (杨伏山 杨雨嫣)历经三年建设,福建省首座预制装配化跨海大桥——厦门翔安大桥主桥于17日通车,进出厦门岛最快只需5分钟。  翔安大桥的通车,既能有效缓解翔安隧道进出岛交通压力,更是进一步完善厦门市“两环八射”快速路网的重大举措。  由厦门路桥集团代建的翔安大桥,起于...

    时间:01-17
  • (新春见闻)“村春晚”遇上“洋居民” 春节临近沪上“轧闹猛”

      中新社上海1月17日电 题:“村春晚”遇上“洋居民” 春节临近沪上“轧闹猛”  作者 高志苗  距乡村春晚开演还有两个多小时,71岁的赵家村村民赵又青就邀上“老伙伴”赶来“占座”。  “疫情停办两年今年又搞,非常期待。本来赵家村严家湾人是不多的,现在搞乡村春晚周边村民都来看,人气更足了,我们...

    时间:01-17
  • 铁路信号工户外检修一上午 个个变成“白头翁”

      (新春走基层)铁路信号工户外检修一上午 个个变成“白头翁”  中新网哈尔滨1月17日电 题:铁路信号工户外检修一上午 个个变成“白头翁”  作者 李蕊  “紧固螺栓、擦拭接点、测试电流……”17日9时许,滨洲线海拉尔东站白雾弥漫,最低气温零下30摄氏度。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海拉尔电务...

    时间:01-17
  • 青海藏乡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环境好,每天饭菜不重样”

      (新春走基层)青海藏乡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环境好,每天饭菜不重样”  中新网西宁1月17日电 题:青海藏乡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环境好,每天饭菜不重样”  作者 马芝芬 张添福  “三九”时节,高原寒风刺骨。走进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原热贡敬老院),却感到暖意融融。  院子干...

    时间:01-17
  • 广东出台11条措施确保落实育儿假、护理假

      中新网广州1月17日电 (记者 程景伟)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17日消息,该厅与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关假期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11条措施,推动新修订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计生条例》)有关...

    时间:01-17
  • 七位上海白领到皖南乡村创业

      告别紧张忙碌的生活节奏,做房地产投资的90后双怡佳在安徽广德市四合乡耿村,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二次创业目标,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体验。  在这个常住人口2500余人的村庄,她和另外6位年轻人打造了“欢溪原自然公社”(以下简称“欢溪原”),集合山、水、田、林、湖、草等自然要素,设置房车露营、游乐沙滩、...

    时间:01-17
  • 地坛医院ICU一位年轻医生与新冠病毒较量的一千天

      这是患者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才会迈入的地方,也是主治医师郭贺冰再熟悉不过的战场。  过去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一直是北京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更是挑起了救治最重病人的担子。作为ICU青年突击队的一员,战“疫”的1000多天,郭贺冰始终站在与新冠病毒较量的第...

    时间:01-17
  • 青年“直播带货”如何助农致富

      “城里肯定吃不到这么好吃的葡萄,在我们这儿却只能烂在地里。也试过电商销售,但还是卖不出去。”在北方某村庄,一名农户指着自家的葡萄园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据记者观察,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全国多地的农户家中。  而在贵州省榕江县,以年轻人为主的主播队伍日益壮大。该地农产品电商发展仅1年,...

    时间:01-17
  • 亮相大冬会的他们与中国冰雪共成长

      北京时间1月13日清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揭幕,这是新型冠状病毒流行以来国际大体联主办的首个综合性冬季赛事,也是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后我国参加的第一个综合性冬季运动会。来自国内14所高校的25名大学生运动员参加了本届世界大冬会,他们将以自己的努力拼搏展现中国冰雪运...

    时间:01-17
  • “在四等小站为年轻人当个好榜样”

      【春运进行时】  光明日报记者 马荣瑞  1月12日,春运开始的第6天,老职工徐贵虎反复叮嘱着00后徒弟张新宇:“咱们站待避列车比较多,你刚来半年,对车站线路设备还不熟悉,我再带你去看看线路。”  始建于1912年的卞庄站,是京沪干线上海局集团公司蚌埠站管内一个“四等小站”。卞庄站地处丘陵地带,车...

    时间:01-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