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他们育出有“中国芯”的苹果

2023-01-16 02:47:20

来源:科技日报

  创新团队

  他们育出有“中国芯”的苹果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郭翠华

  名片上,陈学森是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荣誉后,他并不满足,带领团队走向了广阔的田野。

  数年来,陈学森带领团队成员发掘野苹果的研究价值、解密红皮和红肉苹果的生命密码、建立苹果优质高效育种及配套栽培和加工技术体系、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而所有的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陈学森都将它们无偿送给果农。在山东、陕西等贫困地区,他所在科研团队研发的技术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800余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00余亿元。

  首创高类黄酮苹果优异新种质

  作为苹果中主要的多酚类物质之一,类黄酮对人体益处颇多。正因如此,陈学森团队成员将类黄酮视为苹果中的“珍宝”。“苹果中类黄酮含量较高,这种物质具有抗氧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能,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苹果作为主要消费果品。”陈学森说。

  我国苹果产量占世界50%以上,苹果种植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但让陈学森忧心的是,由于我国苹果种质资源相对缺乏,从20世纪开始,在国内苹果市场唱“主角”的一直是洋品种,国内苹果多样化品种太少,高类黄酮(红肉)苹果更是缺乏。

  一次在新疆伊犁的考察中,陈学森团队偶然发现了“新大陆”。“我们发现一片面积约14万亩的野苹果林,经过调查我们得知这里的野苹果,它们在果实大小、成熟期、品质、风味、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与普通苹果都有差异。”陈学森回忆道。

  在对这些新疆野苹果以及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的117份苹果种质资源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后,陈学森和团队成员首次证实了新疆野苹果是世界栽培苹果的“祖先”。

  野苹果又小又酸,但对陈学森团队来说,它们是无价之宝。因为,在此前几十年里,国内育出的苹果品种大都为“金帅”“元帅”“国光”等品种的杂交、实生或芽选后代,这种“近亲繁殖”往往带来品种的遗传脆弱性加大、适应性与抗逆性减退等问题。

  “未来,苹果的品种改良离不开新疆野苹果基因资源。新疆野苹果无疑是世界果树资源的天然基因库,也是国家珍贵的战略生物资源。”陈学森说。

  在这些新疆野苹果中,有一类红肉苹果,其外表红色新奇、香味独特,很快吸引了陈学森团队的目光。

  经过实验室检测,陈学森团队发现新疆红肉苹果的类黄酮和有机酸含量明显高于栽培品种。考虑到“红富士”肉质清脆、甜度高,陈学森带领团队成员把它和新疆红肉苹果进行杂交,以创建新种质。

  “我们在新疆红肉苹果杂种一代(F1代)群体中筛选到了R6R6纯合基因型的红肉脆肉株系,它快速聚合了红肉、脆肉、高类黄酮等多个品质性状(基因),遗传稳定性高,果实类黄酮含量是普通苹果的7倍,可与蓝莓比肩。”陈学森异常兴奋,他把这个苹果新种质命名为CSR6R6。

  如今,这一高类黄酮苹果优异种质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研发出缩短育种年限的技术

  选育出具有“中国芯”的苹果品种,这是陈学森团队的科研追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培育好吃、好看又有特色的苹果新品种,就得有好方法。”陈学森常跟团队成员说。

  伴随着新品种选育,陈学森和团队成员还研发出了能够缩短果树育种年限的育种技术,其中一个就是“三选两早一促苹果育种法”。

  实践证实,用传统苹果育种方法,育出一个新品种需要20年,而用“三选两早一促苹果育种法”只需15年。

  早在选育CSR6R6株系时,陈学森和团队成员就已应用这一方法。用这一“法宝”,陈学森和团队成员最终选育出了“幸”“福”“美”“满”等6个红肉苹果新品种。

  “另外,团队还创制了选育红皮苹果的早期分子鉴定技术,能够使苹果育种时间缩短3年。”陈学森团队成员王楠表示。

  用苹果育种技术育出“致富梨”

  对很多人来说,用苹果育种技术“造”出梨来,是天方夜谭。但陈学森做到了,他和团队成员选育的“山农酥”梨就是最好的证明。

  提起这个新品种,种植户们都说:“‘山农酥’好吃、没渣、很甜,填补了优质、熟晚、耐贮大梨的市场空白,一个梨均价能卖到60元。”

  值得注意的是,“山农酥”梨新品种是陈学森和团队成员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树多种源品质育种法”选育出的,这也是一项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在综合研究了苹果基因组测序、品质性状遗传与发育机理后,陈学森和团队成员提出了这项技术,它可以有效集成多个优质基因性状。

  “这些年来,在陈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团队以新疆野苹果利用为主线,聚焦苹果特色多样化品种培育,从理论到技术、品种到产品,我们都进行了系统化创新。这些成果来源于苹果,也能够被用于梨等果树的育种中,在落叶果树中普适性较强。”王楠说。

  农谚说,桃三杏四梨五年。与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不同,果树种下后,往往需要果农照顾几年之后,才开始结果。一般来说,要想让梨树长出梨子,梨树苗至少要种上5年才行。

  “好梨要让果农早受益,整形修剪是果树早结果的关键技术之一。我们在苹果树种植中用‘三芽二度一单轴’修剪方法后,可以让梨树提前两年结果,实现快速增产提效。”陈学森回忆道,后来他又把这项技术用在“山农酥”梨的养育过程中,看其能否早结果。

  这个修剪方法中的“三芽”就是定芽、抹芽和刻芽环节;“二度”则通过调整主枝的角度来控制主枝的粗度,以达到合理的枝干比;“一单轴”是指及时清理、剪除各主枝上的分枝,确保各主枝仅保留结果短枝、单轴延伸。

  为了提升团队成员的实践能力,陈学森手把手教他们“三芽二度一单轴”等修剪方法。“团队里的年轻科研人员只有熟悉了生产实践、了解用在田间地头的新成果,才能主动思考自己的研究方向,慢慢做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当年轻人刚进实验室时,陈学森就给他们提出了研究方向,鼓励他们放手去摸索。

  “如今,我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团队人才培养上。团队里的不少年轻人,有些成长为科研骨干,有些投身农业产业,成为公司的农业技术负责人……”陈学森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业基础科研,以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成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全国年味地图出炉 带你解锁大江南北十大特色年味

      盼团圆过大年!全国年味地图出炉 带你解锁大江南北十大特色年味  中国天气网讯 除夕夜吃团圆饭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今年不少人都打算回家团聚。我国幅员辽阔,年饭既丰盛又讲究,各地特色年味也大不相同,京派、东北派、西北派、面食派、淮扬派、重辣派......哪一派是你家的味道...

    时间:01-16
  • 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多项举措保障春运高峰期市民出行

      中新网西安1月16日电 (高铖 梅镱泷)记者15日从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获悉,当日该市春运道路运输迎来“全速运行”客流高峰,高峰期由15日至20日,全天预计发送旅客7万人次,预计班车发车4900趟次。  据悉,客流主要为省内铜川、渭南、商洛、咸阳、安康及西安各区县周边等中短途方向为主,省外为甘肃...

    时间:01-16
  • 广西列车“侦探”的最后一次春运:细微裂纹难逃他手

      (新春走基层)广西列车“侦探”的最后一次春运:细微裂纹难逃他手  中新网柳州1月16日电 题:广西列车“侦探”的最后一次春运:细微裂纹难逃他手  作者 刘俊聪  15日,在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转向架车间内,59岁的肖光信手持超声波探头,对一条铁道车辆轮对进行探测。随着手臂的反复移动,电脑屏幕上...

    时间:01-16
  • 市民认可度增加 过年小众特色预制菜更受欢迎

      市民认可度增加 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过年小众特色预制菜更受欢迎广州酒家推出的广府家宴预制菜宴席市民在商超选购预制菜产品。  广经观察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露、文静、许晓芳  “省时又省力!今年过年年夜饭打算购买预制菜,回去简单加热或者翻炒一下就搞...

    时间:01-16
  • 北京本周以晴朗少云天气为主 今天最高气温仅有1℃

      中国天气网讯 本周北京以晴朗少云天气为主,今天(1月16日)最高气温1℃,明后天升至3℃,但早晚气温仍然较低,未来三天最低气温在零下7℃至零下9℃,公众外出请注意防寒保暖。  昨天,北京天气晴冷,下午15时南郊观象台气温仅-0.1℃,并伴有五级左右北风。入夜后风力逐渐减小,但是气温仍然较低,今晨6时15分南郊...

    时间:01-16
  • 青少年模式如何“好用爱用”

      青少年模式如何“好用爱用”(百姓关注)  2022年11月30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青少年模式”使用率低等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报告显示,有91.6%的家长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设置过此模式...

    时间:01-16
  • 高中生也会遭遇入睡困难吗?青少年心理咨询师支招解压

      “15岁学生备受失眠困扰”话题引发关注 青少年心理咨询师支招解压  高中生也会遭遇入睡困难吗   近日,“15岁高一新生备受失眠困扰”这一话题在网络上引发关注,一些成年人对此表示无法理解:“‘挨着枕头就睡着’的年龄,为何会失眠?”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高中生失眠...

    时间:01-16
  • 盲人张洪 站在世界之巅

      珠峰是有声音的。帐篷外高压锅突突冒气的声音,直升机起降嗡嗡的轰鸣声,牦牛脖子上的铜铃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咔嚓裂开、轰隆坍塌的冰崩声。直到临近8848米,风声从耳后绕到头顶,风雪呼啸,雪坡平滑,周围空旷,而且寂静。  46岁的盲人张洪正是听着这些声音站上了世界之巅。2021...

    时间:01-16
  • “天才译者”金晓宇 与父亲共赴“十年之约”

      译者、儿子,这是金晓宇生命中最核心的两重角色。但直到即将跨入“知天命”的年纪,他在失衡与自洽间不断摇晃的小世界,才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进入公众视野——2022年1月,一篇题为《我们的天才儿子》的自述文章刷屏全网。  通过父亲金性勇的讲述,人们得以窥见这个“隐秘世...

    时间:01-16
  • 重庆山火女骑士 重获跨越沟坎的勇气

      在重庆山火救援中,她和一众越野摩托车友为一线送物资的事情被大家熟知并称赞。2022年12月底,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吴朴慧已经和在山火中认识的摩托车友合开了一家豆腐店,骑摩托、开店、坚持做自己,就像烧过的山林在努力发芽,吴朴慧的生活又有了新的希望。  山火中的蝴...

    时间:01-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