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防治疫病,中医药大有可为

2023-01-14 07:33:54

来源:光明日报

  【健康中国·大家谈】

  近三年来,在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治中,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效果显著。当前,面对防疫政策的调整,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特色与优势,体现出精准性、综合性、科学性和整体性。

  精准性:准确应用中医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较为完善的防治疫病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中医药防治疫病有着丰富的文献及实践经验。中医对病原的认识,不只重视生物性致病因素,同时重视人体正气内在条件与气候环境因素等,在防治中以调动机体防御和调节免疫的功能为主导。中医对疫病的治疗更不只是对病毒的对抗,而是针对病邪侵入人体后邪正两方面的关系进行调节。

  中医药防疫的思路是基础防护结合目标防护、主动防御结合环境防控、区别人群进行精准施防,可以与西医疾控方案互为补充。中医认知疫病的诊疗模式,在瘟疫流行时期,对易感人群、疑似病例或确诊疫病的病人均能有效干预,体现“异病同治”。这也是中医面对不明原因的新发传染性疾病,能有效防治的优势所在。

  在诊疗过程中,既要尊重中医理论思维和临床经验,又要重视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贯穿辨证施治的理念,倡导“一病一方”与“一人一方”结合,以辨病、辨证、辨症、辨微象,进行针对性治疗。以2019年新冠疫情防治以来的中医实践为例,对轻型、普通型肺炎患者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改善患者发热、咳嗽、纳差、乏力等临床症状,减少向重症发展;对重型、危重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中医药在退高热、促进肺部渗出吸收、减轻肺纤维化、改善胃肠道症状等方面的疗效,减缓或阻断重症向危重症发展。对2022年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发热、咽痛、头身痛、咳嗽等,以疏风泄热,利咽解毒、宣肺止咳等的方药,也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综合性:充分利用中医药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实现人文、实践结合的综合性的疫病预防与康复

  新发传染病大流行容易导致社会性的心理问题。中医的生命观、疾病观、防治观的思维方式、文化认知、行为逻辑、诊疗用药、临床效果对于缓解社会恐慌情绪,增强抗击疫情信心具有独特的作用。要按照自然规律生活与工作,构建更加文明和谐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自身的形神合一的健康秩序,有助于主动预防和康复。

  中医学向来重视疫病进入恢复阶段,正气未复,余邪未尽的病证阶段。病后调理包括调节饮食、调适精神、调节寒热及药物调理等。此时应采取有效而适当的干预措施,利于促进病体尽快恢复健康。对于无明显症状且已核酸转阴的康复期患者,通过对其饮食、睡眠、二便及其他自觉症状,舌脉等征象的观察,辨证而治,有助于患者的整体康复。部分患者在核酸转阴后,恢复期仍会有咳嗽、乏力、纳差、心慌、眠差、气短等症状,需要进一步康复调理。部分重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受损状况,需要较长的恢复期。所以中医药针对疫病康复期的治疗技术体系,涵盖中药、中医适宜技术、传统功法等中医技术方法都有较大的应用空间。通过给予中药治疗,运用针灸、拔罐、刮痧等中医适宜技术,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乏力、纳差等症状,舒缓情绪,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改善脏腑气津血的状态。

  科学性:守正创新多元融合的科学支撑有利于强化中医药治疫特色与优势

  要完善投入机制,加强中医药防治疫病科研平台建设,加大联合攻关力度。在制定针对重大传染病的防疫政策过程中,对疾病的科学判断与认知、广泛征集策略咨询意见,是十分必要且应当重视的。因此,需要完善临床科研一体化模式,以临床为导向,突破中医诊疗关键技术,建立中医临床诊疗数据客观采集分析数据库。

  要发挥中医药技术的实践优势,强化临床科研,加快新药研发。建立疫病大数据平台,开展循证研究,构建疫病易感早期诊断模式,形成中西医结合疫病预防方案。开发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医疗机构院内制剂等在临床上有较好防治疫病疗效的中成药、协定处方和中药新药。

  在强化中医循证医学研究的基础上,发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优势,加强中医药防治流行性传染病的研究,特别是对中医药防治病毒性疾病的研究。要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为长期新冠救治的医保付费提供测算依据。

  要强调医工结合,以现代科技助力中医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的服务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结合实际,突破“望闻问切”四诊局限性,加强中医远程诊断装备的研制,包括舌像采集仪、脉象仪、中医诊断机器人等。由中医根据远程获取的图像及翔实数据,并借助智能化、标准化中医辨证系统,迅速开出诊断及处置方案。运用现代影像技术如CT检查等,延伸传统望闻问切的方法。

  整体性:建立健全中西医结合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实现中医药全过程、多层次参与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服务

  积极探索并实践中西医协同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推进中医药预防标准化建设,把中医经典防治疾病的技术方法融入现代疾病预防体系的标准、指标、制度和流程。全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防治能力和水平,增加中医药防治疫病服务供给。在重症新冠患者救治方面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提升防治效能,优势互补。

  结合中医药防治疫病的历史经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我保护,积极接种疫苗,主动学习中医药健康保健方法。组织中医药专家学者结合新冠防治的中西医最新研究成果,面向全国民众开展防疫主题科普活动。重视防疫心理健康,开展中医药特色的心理援助工作,增强公众的危机应对能力。对于学校、医院、机关单位等人员密集型场所的人员,从防护、饮食、起居、运动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干预,可有针对性地发放中药预防汤剂或颗粒剂,包括中医药的外治法,如中药香囊、中药熏蒸等,提高整体抗病能力。

   (作者:谷晓红,系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主任委员)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山西省政协委员建言:加强大学生“职业性”教育

      中新网太原1月14日电 (记者 李庭耀)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也存在“两张皮”的现象。14日,正在进行的山西两会上,山西省政协委员、晋城市政协副主席、民建晋城市委会主委阴建正建言,要加强大学生“职业性”教育。  “大学生...

    时间:01-14
  • 山西检方过去五年起诉涉黑恶犯罪1.2万余人

      中新网太原1月14日电 (记者 杨杰英)五年来,山西检察机关共起诉涉黑恶犯罪12116人,依法监督公安机关立案黑恶犯罪88件,改变定性525件,结合办案提出综合治理检察建议1013份。  14日,山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景海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介绍上述情况。  杨景海提到,山西检察机关高质...

    时间:01-14
  • 露营不止烧烤 贵州两会上露营新业态发展受关注

      中新网贵阳1月14日电 (记者 杨茜 蒲文思)近两年来,露营成为很多人周末和节假日的新选择,热度高居不下。在贵州2023年两会期间,露营作为旅游新业态也得到参会委员的关注。  露营是一种旅游业态跟自然的结合,露营者所追求的也是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随着露营基地的发展,其也成为贵州旅游产业化的重要...

    时间:01-14
  • “玉兔闹新春”沈阳客运段高铁车厢年味浓

      (新春走基层)“玉兔闹新春”沈阳客运段高铁车厢年味浓  中新网沈阳1月14日电 (李晛 王志松 李晶)1月14日,腊月二十三,中国北方地区进入传统节日——小年。为迎接小年的来临,沈阳铁路局沈阳客运段举办了一场以“玉兔闹新春,沈客伴您行”为主题的联欢活动。在丹东开往上海虹桥的G1230次列车上,浓郁的...

    时间:01-14
  • 打造世界级港口城市 天津两会代表聚焦港产城融合发展

      中新网天津1月14日电 (杨子炀 周亚强)翻开2023年天津政府工作报告,一组港口数据分外耀眼:五年来,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和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6.9%,突破2100万标准箱。  2023天津两会正在此间进行。天津市市长张工在开幕会上表示,天津将大力推动港口、产业、城市深度融...

    时间:01-14
  • 北京世界公园变身冰雪乐园 丰台区欢乐冰雪季启动

      中新网北京1月14日电(徐婧 杜燕)14日,第八届丰台区欢乐冰雪季在北京世界公园启动。本届冰雪季将持续到3月,为市民带来冰雪游园会、“见证荣耀”冬奥成果展、冰雪嘉年华、冰上趣味运动会、冰球邀请赛等多个版块活动,呈现精彩的冰雪盛宴。  在活动主会场,北京世界公园为广大市民游客呈现出一个全景...

    时间:01-14
  • “钢腿女孩”牛钰:走出人生的“微笑曲线”

      中新网成都1月14日电 题:“钢腿女孩”牛钰:走出人生的“微笑曲线”  作者 单鹏  今年四川两会期间,四川省人大代表、共青团绵阳市委副书记(兼)牛钰每天忙于开会、阅读文件和参与讨论。作为在某主流短视频平台拥有近178万粉丝的“大V”,她抽空发了一组回顾过去生活的图片:从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

    时间:01-14
  • 万余盏灯笼添年味 颐和园换上兔年“新装”

      中新网北京1月14日电(徐婧)1月14日是腊月二十三,也是北方传统的小年。在北京颐和园,万余盏中式灯笼将古老的皇家园林衬托得年味十足。俏皮可爱的生肖兔窗花、喜气洋洋的中国结、威风凛凛的道旗……颐和园主游览线路已换上农历新年的节日盛装。  东宫门明艳的“春”“节”字符,让游客未进公园大门...

    时间:01-14
  • (新春走基层)粤桂增开春运深夜动车 铁警守护归乡旅途平安

      中新网桂林1月14日电(孙赟飞 符振华 朱毅)2023年春运已经开启,春节的脚步慢慢临近,广大游子的思乡之情也愈加浓郁。  1月13日22时37分,由桂林北前往深圳北的G4157次列车正缓缓驶离站台,作为南宁铁路局春运时期夜间开行的高铁,此次列车担负着上千名旅客的返乡重任。空车直达深圳北站后,14日凌晨2点30...

    时间:01-14
  • (新春走基层)山西临汾:智能微电网绘就山村好“光”景

      中新网太原1月14日电 题:山西临汾:智能微电网绘就山村好“光”景  作者 高雨晴 闫永芳  “清洁取暖已两个月,干净卫生,省时省力又省钱,重点是家里真暖和,温度还能调节。”蔡文明一边说着,一边指挥送货工人搬运装修使用的材料,“我在院里新建了浴室和厨房,正在装修,还准备买电磁炉、电淋浴器呢。”  ...

    时间:01-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