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新春走基层)山西临汾:智能微电网绘就山村好“光”景

2023-01-14 16:06: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太原1月14日电 题:山西临汾:智能微电网绘就山村好“光”景

  作者 高雨晴 闫永芳

  “清洁取暖已两个月,干净卫生,省时省力又省钱,重点是家里真暖和,温度还能调节。”蔡文明一边说着,一边指挥送货工人搬运装修使用的材料,“我在院里新建了浴室和厨房,正在装修,还准备买电磁炉、电淋浴器呢。”

  临近春节,山西临汾汾西段村村民蔡文明在自家小院忙碌着。回顾过去一年,他养殖的绒山羊从90只增加到120只,纯收入4万元。但让蔡文明最幸福的事情是,他将在自己小院里度过一个不一样的“暖冬”。

  今年63岁的蔡文明是临汾市汾西县僧念镇段村村民,曾是村里的贫困户,2016年靠养羊实现脱贫。段村属原吕梁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于2019年12月整村脱贫。

  如今,段村是临汾市39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该村形成“一心一街一基地六大产业”的发展模式,即党群服务中心,商贸一条街,红色教研基地,养牛、养羊、双孢菇、花卉、蔬菜、庭院经济六大产业。

  近年来,段村大力发展养殖业,现有养殖农户47家,养殖牲畜近2000头。“养殖户家里都安装了电动机器,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段村党支部书记李佳莉介绍。

  2022年,国网汾西县供电公司结合段村养殖产业发展规模与需求,为该村新建10千伏线路7.22公里、0.4千伏线路2.22公里、接户线3.71公里,新建变压器3台,改造表箱32只。

  同时,在段村“一心一街一基地六大产业”乡村振兴目标引领下,国网临汾供电公司在该村试点建设“交直柔性互联”新型电力系统,以“智慧电力”赋能乡村振兴的步伐正在挺进。

  “汾西县段村智能微电网于2022年11月5日开工建设,已完成全部储能基础制作,正在进行143基电杆的组立和架线工作,节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0%。”负责该项目建设的国网汾西县供电公司副经理靳轲说,该电网预计2023年6月建成投产。

  据了解,段村微电网建设以集中式光伏和屋顶光伏为“源”,新建电网9.4公里,130户空气能设备和2个充电桩为“荷”,同时具备储能装置。

  “段村集中式光伏和屋顶光伏的绿能,可与储能配套,形成一个可持续输出绿能的小型虚拟电厂,完全满足全村生产建设,多余电量还可并网销售。”靳轲说,这不仅能增加收益,还解决了段村用能问题,实现零碳排放,此外,充电桩建设助力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有了新型电力系统和产业作支撑,段村抓住有利时机,规划建设污水处理管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公共浴室、棋牌室、阅览室、餐厅等基础设施。同时,双孢菇生产基地、肉牛养殖场也相继投入运营,预计年产值500万元,村民人均年可增收2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25万元。

  “去年11月,我们村12座蔬菜大棚就开工了,新建大棚可实现智能化自动卷帘、通风,补光补水一体化功能。其中2座马上投产,计划种植圣女果苗1100株,预计可产3万斤,产值10余万元。”段村蔬菜大棚负责人亢永永介绍。

  站在段村南垣的制高点放眼望去,砖瓦房红白相间错落有致,光伏发电板闪烁银光,电杆电线整齐规范,大棚建设如火如荼,红色旅游正吸引着往来游客……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山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检察蓝”为自贸港贡献公益诉讼力量

      □ 本报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 文/图  在海南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新征程中,有一股来自“检察蓝”的守护力量。从守护碧海蓝天,到“舌尖”“脚底”安全,在各项民生领域都可见海南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身影”。  2022年1月至12月,海南检察机关排查确定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43...

    时间:01-15
  • 数千人“想躺赚”被骗 看到“考证躺赚”别“上头”

      □ 本报记者  罗莎莎  □ 本报通讯员 夏丹 周荻淳  “轻松考证,免费挂靠,一年躺赚10万。”“拿下证书,就有了金饭碗。”以“考证躺赚”为噱头,杨某强、康某等人,参与发布各类办证、考证广告,夸大证书作用,诱骗多人购买培训业务。截至案发,案件涉案人员百余人,诈骗数千名被害人共计3000余万元。202...

    时间:01-15
  • 购房纠纷类型翻新 源头化解保障权益

      近年来,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领域各种新类型、新形态矛盾纠纷不断涌现。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梳理辖区两级法院受理的相关案件发现,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逐渐从占绝对比例的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的“两金”争议(即逾期交房违约金和逾期办证违约金争议),转向补充协议条款效力认定、精装房质量异议、销售...

    时间:01-15
  • 仙女山法庭助力打造武隆旅游“金名片”

      □ 本报记者 战海峰 本报通讯员 王沛煜 文/图  旅游是重庆武隆的一张“金名片”,近年来,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武隆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仅2022年夏季在仙女山避暑纳凉的游客就有近40万人,2023年元旦假期第一天就有2万余人前来赏雪滑雪。旅游旺了、游客多了,涉旅纠纷随之易发多发,...

    时间:01-15
  • 海淀公安立体防控守护百姓平安

      □ 本报记者 张雪泓 文/图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是创业氛围浓郁的创新之地,也是首都“四个中心”功能的集中承载区,平安建设意义重大。  近年来,海淀警方突出实战化,探索构建现代科技驱动下的警务运行机制,夯实社会面立体防控,打造契合区情区位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海淀奠定...

    时间:01-15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促进数字与话剧完美融合

      促进数字与话剧完美融合【市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做客北青直播间】  昨日,市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做客北青直播间。他表示,三年来直播的经历,让他觉得数字和话剧完全可以完美融合。  冯远征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措施后,演出市场的上座率恢复到...

    时间:01-15
  • 什么是疫后国际交往正确的打开方式

      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1月9日下午,厦门航空MF833航班降落泰国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阿努廷、旅游与体育部长皮帕、交通部长萨撒扬等泰方高级官员当天专程到机场迎接,打出“中泰一家亲”的标语,为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和出入境政策后首批抵泰旅客送上鲜花和纪念品。  泰...

    时间:01-15
  • 医用氧气需求缺口归零 北京多部门协同保障 供应能力扩大

      本报讯(记者 李佳)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药监局获悉,自1月7日起,北京医用氧气需求缺口归零。  去年12月集中暴发的新冠疫情,让各医疗机构医用氧气用量激增,出现了紧急缺口。2022年12月26日,北京中医医院的巡查人员发现供氧管道老化,难以满足大量供氧需求,医用氧气供应管线中的关键部件“汇流排”的表面...

    时间:01-15
  • 科学家发明锂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新方法 可有效提升电池续航能力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魏梦佳、王琳琳)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的“心脏”,续航极大程度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随着市场对续航要求的不断提升,高能量密度成为电池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科学家以锂电池正极材料为突破口,针对电池在高电压服役时容易出现的失效和燃爆等安全问题,发明了一...

    时间:01-15
  • 两会特邀代表看云南:对外开放带来更多机遇

      中新社昆明1月14日电 (陈静)14日,来自泰国、挪威、柬埔寨、加拿大等国家的侨领,作为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特邀代表参观了昆明规划馆、湿地公园等,赞叹云南生态环境优美的同时,也对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充满期待。  1月10日至15日,云南省两会在昆明召开。作为中国第五大侨乡...

    时间:01-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