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新华全媒+丨全力“保健康、防重症”——各地医护人员坚守疫情防控一线速写

2023-01-05 22:17: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题:全力“保健康、防重症”——各地医护人员坚守疫情防控一线速写

  新华社记者

  岁末年初,我国疫情防控步入新阶段,面临新任务。自2022年12月以来,全国多地急危重症患者日渐增多,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日夜奋战,用忘我的工作践行了医者仁心,为群众带来战胜疫情的信心,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记者近日在北京、上海、四川、山西等地走访看到,广大医务人员默默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把忙碌的身影留在了急诊、发热门诊,把疾行的脚步刻在了社区、街道,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竭尽全力保障救治工作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急诊门口,每天超过30辆救护车抵达,两院区急诊日接诊总量超过150人次,单日最高抢救量几乎是平时的4倍,医护人员忙得“脚不沾地”。急诊大厅、抢救室、留观室、输液间更是摩肩接踵。急诊医护人员介绍,来就诊的超70%都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少是急危重症患者。

  医院府城院区急诊科主任乔小东说:“面对激增的患者,不仅要‘急’,还要‘稳’,不管什么情况,一定要竭尽全力保障救治工作。”

  一个数据折射出护士们的工作量——每天的步数高达3万多步。“我们一般白班是从早上8点到下午3点,但是这几天,每个白班护士都是忙到晚上8点才能休息一下,就是想着快点把患者救治妥当。”府城院区急诊科护士长降瑞说,她已经带领团队在岗位上连续值守了10多天。

  2023年元旦当天,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病房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综合救治团队护士长陈志文没有休息。他和护理团队从早上7点半连续工作到晚上9点,为将近50名危重症患者提供治疗。病房里除了监护仪的嘟嘟声,就是他们推着设备奔波的身影。

  2022年12月以来,随着感染人数持续攀升,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迎来就诊高峰,每天接诊发热患者激增到300人次。为满足患者就诊需求,医务人员在推出“中午连一连”“晚上延一延”便民就医服务的基础上,于2022年12月30日增设日间“轻诊室”,为轻症患者提供全方位诊疗服务。

  1日早上9点,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室已是一派忙碌景象,中心工作人员说,自“轻诊室”开设以来,前来就诊的呼吸道轻症感染者和输液患者数量双双破百,其中70岁以上老年人占绝大多数,“大家每天忙得没有片刻停歇,就是为了能多收治一些患者。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才发现连一口水都没顾上喝。”

  每个人都是坚持再坚持

  疫情蔓延迅速,各地医护人员冲在一线,感染的不在少数,医疗机构曾一度出现严重减员,救治工作遭遇严峻挑战。但是许多医务工作者在自身症状稍微缓解后马上返岗,投入到救治工作中。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元旦期间,全国近900万医护人员坚守岗位,保障全国各地各级医院医疗工作正常运转,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汾东院区重症监护室内,重症医学科的38名医护人员在这段时间形成了两个默契:一是“阳康”即返岗,确保24小时守护患者不断档;二是“早到晚退”,最大程度延长工作时间,让患者的呼救第一时间得到回应。从2022年12月10日开始,科室陆续有医护人员发烧,人手紧张。大家互相补位,一旦好转立即回归。

  北京同仁医院崇文门院区急诊科医生王晶说:“最困难的时候,急诊一天只有两名大夫上24小时,医护们有的发烧,有的咳嗽,为了不给同事增加更多的压力,每个人都是坚持再坚持,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好了,我能上’。”

  “把最重的患者给我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在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收治重症新冠患者。面对大批转入的重症患者,医院给予了强大的支持,医护支援与呼吸设备迅速到位。

  在患者急剧增加、医务人员减少的情况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不断调整优化诊疗流程、整合统筹医疗资源,集全院之力做好保急诊、保发热、保重症、保必须,全力解决群众就医需求。医院急诊科动态调整班次,适当延长每班次时长,减少轮次,将原先5至6天一轮班改为4天一轮班,同时对留观区域医疗组进行合并,实现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

  不放弃任何一个患者

  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将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也将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发挥好分级诊疗前沿阵地优势,全面提升医疗救治和服务保障能力,确保轻症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及时救治。同时还要满足群众正常看病就医需求,缓解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就诊高峰,确保平稳有序转段。

  自2022年12月29日第二轮扩容增能以来,截至2023年1月2日,上海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增吸氧位1711个、输液位2562个、发热诊间238间、病床665张、心电监护仪243台;抗病毒药物(小分子药物)、指氧仪等物资优先向社区倾斜配备,基层救治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升重症救治服务能力,北京多区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医院有效盘活资源、积极“扩容”、增加床位供给。丰台区迅速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社区医院”体系升级工程,目前该区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设了住院床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续完成280余张床位的增设和运行工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ICU床位在原有17张的基础上扩增至27张,全院为急诊及危重患者服务床位共计232张,占全院总床位数的36%。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说:“只要是危重症的,我们都会尽全力收治。”

  “救人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当下医护人员更要团结一心、绝不退缩,不抛下任何一个患者。”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向娟说,“我相信我们肯定能闯过难关。只要患者需要我们,我们就会坚持下去不放弃。”(新华网 记者侠克、马晓媛、董小红、袁全、龚雯)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我国大部升温迅猛 长江中下游地区将暖如4月初

      中国天气网讯 未来几天,我国大部升温势头不减,本周末(1月7日至8日)前后,不少地方气温会升至近期高点,长江中下游一带暖得如同4月初,甚至可能打破历史同期气温纪录。降水方面,今明天,新疆北部仍有较强降雪,东北等地降雪也将增多;华南部分地区明后天降雨发展增多。  我国大部升温势头不减 周末前后气温升...

    时间:01-06
  • 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雾霾减弱消散 新疆北部有持续性降雪

      中新网1月6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昨日08时至今日06时,全国大部地区降水稀少,新疆阿勒泰、塔城、伊犁河谷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小到中雪;青海东北部、甘肃中部、宁夏、内蒙古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甘肃武威局地沙尘暴,上述部分地区阵风风力7~9级。  今晨,华北中南部、黄淮、汾渭平原...

    时间:01-06
  • 北京今天白天阵风可达7级局地有扬沙 大风蓝色预警生效中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1月6日)白天,北京晴,最高气温8℃,受冷空气影响,北风劲吹,阵风可达6、7级,局地有扬沙,公众外出需做好防护。明后天,北京晴天在线,后天气温可上升至两位数,空气干燥,需及时补水润燥。  今晨5时左右,北京大部气温在冰点之下,南郊观象台气温为-3.8℃,城区气温在-4.8~-2.4℃之间,体感十分冻人。...

    时间:01-06
  • 上海社区医院扩容 守住救治“第一道关”

      疫情防控“关口前移” 全力“保健康、防重症”   上海社区医院扩容 守住救治“第一道关”  1月4日晚上9点多,余铭刚还在用微信回复辖区居民的病情咨询。他是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这是他工作的常态。  “辖区内居民有大大小小的问题都第一时间联系我,虽然每天都有...

    时间:01-06
  • 搏命重症高峰

      冰点特稿第1275期   搏命重症高峰  这个冬天,秦宇红已经一个多月没走出医院的大门了。  尽管大门之外,城市的日常生活秩序逐渐恢复,街头重现车水马龙,但这位来自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急诊科主任,正在遭遇他从业20余年来最艰难的时刻。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眼见急诊就诊量不断被打破纪录,从日常...

    时间:01-06
  • 剧本杀不能来者不拒 如何为青少年守护一方“密室净土”

      剧本杀不能“来者不拒”,寒暑假应设置“未成年人专场”   如何为青少年守护一方“密室净土”  剧本杀、密室,如今已成为上海不少青少年聚集的娱乐之地。来自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上海剧本杀门店数量超过1000家,高于北京、深圳和广州。此外,在典型的“网红城市”,如成都,剧本杀门店数量...

    时间:01-06
  • 湖南长沙警方侦破一起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何春中)记者近日从公安部获悉,湖南长沙警方近日侦破了一起公安部督办“6·06”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  2021年6月,湖南省浏阳市金刚镇政府向浏阳市森林公安局移送线索,称境内两株挂牌古樟树异常枯死。经浏阳森林公安缜密勘察,发现两株古树系人为毒害致死。  浏阳...

    时间:01-06
  • 文学创作要有底线 别让英雄流血再寒心

      1月5日,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官方微博@四川戒毒点名批评网络小说《风情不摇晃》没有底线,并称“不能让英雄流血再寒心”,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一度冲上热搜榜第一。  据介绍,该小说讲述了缉毒警察在执行卧底任务中牺牲,其女友为给男友报仇,以驻唱女歌手身份潜伏在毒贩身边,却爱上了毒贩的故事。  成都商...

    时间:01-06
  • 对“毒”小说必须零容忍

      近日,一部名为《风情不摇晃》的小说被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官方微博@四川戒毒点名批评。该话题一出,引发广泛关注。  此前,该小说的作者“初禾初”在回应争议时称:“写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就是对正义的追寻,对程祁和周凛(两人均为小说中的缉毒警察)的刻画,每个字都在表达我对缉毒警察的尊重与敬佩;我也不止...

    时间:01-06
  • 何必诧异环卫工爱读爱写 谁都有“寻找自我”的能力

      在湖南长沙的街头,如果有人路遇年过五旬的黄新生,一秒就可以推断出她的一种社会角色——大多数时候,她都穿着环卫工显眼的橙色工作服。如果再多打量她一会儿,人们也许还会进一步猜测她可能具备的其他身份:母亲,妻子,进城务工人员……  然而,如果不是对黄新生有所了解,估计极少有人能想到,她还是一个阅读...

    时间:01-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