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法治追梦人”黄文娟:引领在线诉讼新风尚

2022-12-21 17:37: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宁波12月21日电(方堃 钟法)“恭喜你啊黄法官!”这句话,黄文娟今年听了好多次。

  黄文娟是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邱隘人民法庭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在即将过去的2022年,她获得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政法系统“双百政法英模”、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等荣誉。伴随着这些荣誉,她许多次出现在聚光灯下,出现在镜头前,出现在宣讲台上。

  但离开镜头,熄灭聚光灯,走下宣讲台,她依旧是那个自己口中的“一名普通法官”,是那个十四年如一日默默俯下身去,用自己的专业去温暖别人的黄文娟。

  2020年春节,黄文娟回老家湖北天门探亲,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这趟旅途变得不再寻常。

  居家期间,暂时回不了宁波,可那么多排好庭的案子却不能因疫情而“停摆”。“如果因为我的原因,使这些案子一拖再拖、一延再延,那么当事人的失落感也会越来越多。”黄文娟如是说。

黄文娟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办案 钟法供图

  好在有移动微法院(现为“人民法院在线服务”),黄文娟在没有电脑、没有案卷、没有宽带网、没有制服的困境下,从柜子里翻出仅有的一套西服,用借来的旧电脑、同事拍摄的案卷、自制的手机支架以及手机热点,组成了一套特殊的“办公设备”,开始了居家办案的时光。

  一晃50天,黄文娟开完了60多个庭审,记录写满了两个笔记本,结案50余件,没有一起案件因法官居家而取消或延期开庭。

  黄文娟在无意间引领了在线诉讼的风尚。

  现在,线上办案在宁波两级法院已经实现常态化。那个用烟花纸筒改造的“文娟牌手机支架”,成了流行于宁波法院人之间的“网红”支架,其背后蕴藏的“工具可以简易,但正义不能迟到”的理念,也在宁波法院人之间不断传递。

  黄文娟本人与移动微法院也越来越不可分。在参加完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返程的大巴上,她用三个小时顺利完成了5个庭审;在全国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现场的会议室旁,她用十五分钟开了一起简单的公告案件;在参加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大会期间,她见缝插针在北京的宾馆里,先后开了十几个庭……

  湖北天门的小山村、浙江杭州的大巴车、北京的宾馆……由北至南,由南至北,黄文娟推动“移动微法院”便民利民的“宁波实践”走向全国。

  “我在移动、出差的过程中,案件的办理地点也在移动,但是当事人的期待和需求却不会被迟延满足。”黄文娟告诉记者,诉讼由线下到互联网再到指尖,是她十四年间亲历并实践的法治变革。

黄文娟在“文娟工作室”调解 钟法供图

  2021年5月27日,鄞州法院“文娟工作室”挂牌成立。和以往的法官工作室不同,“文娟工作室”专设立案窗口、审判团队、执行团队,是集立案、审判、执行职能于一体的“全科工作室”。这一做法突破了传统案件在不同部门、多个法官之间流转的壁垒,打通了调解、立案、送达、审判、执行环节,让当事人在工作室就能完成案件的全流程处置。

  截至2022年10月底,“文娟工作室”已接待群众立案、来访等3020余人次,在已审结的2261起案件中,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仅有398件。

  立审执一体化的探索,正是宁波法院人不断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没进法院前,我没有想到我竟然还是一个工作狂。”黄文娟这样评价自己。

  法院生涯十四年,黄文娟始终保持着真诚与热爱,法官是她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她是有温度的奉法者,也是有品格的普法者,还和众多法院人一样,是法治道路上的同行者,一起向着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稳步迈进。(完)(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带你从专业视角看航天员“下班回家”!

    救援、回收、再适应......航天员从太空“下班回家”时,我们经常能够在直播中听到的这些高频词,具体代表什么含义?这次,载人航天常见术语知识帖带你以更专业视角直击返回着陆现场,见证英雄凯旋!01着陆场满足载人飞船正常返回和安全着陆条件的、配备有用于载人飞船回收的测控、通信、搜索、救援等整套设备的预定地面区域...

    时间:12-22
  • 天津空气质量达10年来最好水平

      本报讯 (记者张玺 通讯员程志会)近年来,天津扎实推进实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3+8”行动方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特别是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今年1月~10月,天津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1%,优良天数222天,为10年来最好水平。  今年以来,天津坚持年度计划工程化、项...

    时间:12-22
  • 药品邻里互助传递人间真情 专家提醒:做好防护

      ● “我家有”“我这也有,能匀个四粒”……当下,疫情形势严峻复杂,不少人出现了防疫药品短缺的问题,面对用药需求,邻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爱心接力,传递了温情  ● 这样的邻里共享模式体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势,让爱心第一时间在家门口传递,让有限的药品资源发挥最大作用,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互帮互助、友爱...

    时间:12-22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严守医疗废物监管“主战场”

      □ 本报记者 吴晓锋 战海峰  工作通宵连轴转、一边吃饭一边办公、几顿混作一顿吃,这是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固管科科长王东入驻医疗废物处置企业,接手现场医疗废物处置调度工作的常态。  11月以来,重庆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全市涉疫医疗废物快速增长,中心城区医疗废物处置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而...

    时间:12-22
  • 英《卫报》评出2022年十大科学进展 吸入式新冠疫苗等入选

      【今日视点】  ◎实习记者 张佳欣  2022年已接近尾声,而科研成果却永不落幕。近日,英国《卫报》发布了由十位科学家选出的2022年度十项重大科学进展:从重返月球任务到快速充电电池技术突破,从推动全球平等获得早期天气预警到包容性科学的发展,成果涵盖了各个领域。其中,中国的吸入式新冠疫苗以及...

    时间:12-22
  • 北京地铁8、9、10号线等今起缩小列车运行间隔

      交通  据北京地铁消息,为保障乘客出行,助力北京市推进复工复产,地铁公司密切关注所辖各线路客流数据,结合实际情况,动态优化调整运力。在12月20日提高5、6号线运力基础上,21日继续增加1号线八通线、亦庄线运力,并根据早高峰实时客流量在8、9、10、13号线等线路加开临客44列。  自12月22日起,地铁公...

    时间:12-22
  • 多地向居民免费发放退烧药 海口每人限领4粒

      12月20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仍是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要多平台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增加相关药品供应,守好保健康、防重症的防线。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连日来,针对不少市民需要购买退烧药的情况,多个城市推出了相关举措。海...

    时间:12-22
  • 暂停尾号限行是助力防疫的有益举措

      张淳艺  12月21日,北京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交通安全组发布通告:为进一步配合“新十条”及本市细化防疫措施,便利市民群众就医出行等需求,统筹考虑全市社会交通运行情况,经市政府同意,自12月22日起,暂缓实施机动车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的交通管理措施(即尾号限行措施)。后续将结合疫情发展变化和道路...

    时间:12-22
  • 代购新冠仿制药在我国属违法行为 用药存在巨大风险隐患

      日前,辉瑞的新冠药物Paxlovid在某网上药店“昙花一现”式地上架下架,让新冠口服药物再度引发关注。而印度的新冠仿制药已经通过各种所谓“代购”渠道出现在社交媒体中。不过,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类药品代购在我国不仅是违法行为,对于购买者用药安全来说还存在巨大风险隐患。  新冠仿制药“代购...

    时间:12-22
  • 北京多家餐企及购物中心发布通知 进店堂食不再查验核酸

      日前,北京多家餐饮企业及各大购物中心相继发布通知,自12月21日起,餐饮堂食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先后走访簋街、三里屯商圈的多家餐厅看到,消费者持健康宝绿码,配合扫码测温即可入内。各餐饮企业也纷纷表示已积极投入复工复产,重燃城市烟火气。  昨日中午11点左右,位于簋街的...

    时间:12-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