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在城乡间可进可退,这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回旋余地和特殊优势,要继续发挥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要落实好扶持政策,帮助解决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在乡村能干事、能成事,为乡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既鼓口袋也富脑袋,紧抓农民增收这个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
各地区各部门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乡亲们口袋越来越鼓,精气神越来越足。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我们一家三口都在飞鹤乳业的克东牧场工作,全家每个月工资1.5万元,每年还有2万元的土地流转收入,这日子,老踏实啦!”黑龙江省克东县润津乡富饶村脱贫户蒋艳红一家,过上了“原来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飞鹤乳业在黑龙江、吉林两省打造奶粉全产业链,通过“工厂+牧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15万农民增收致富。
许健民介绍,受疫情灾情等影响,部分地区一度出现了脱贫劳动力回流、帮扶项目停工、帮扶企业停产、农副产品滞销等问题,经过各方共同努力,这些问题已逐步得到解决。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5%以上用于支持产业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拉动、政策推动,截至2022年11月底,65.7%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全国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278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