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权威访谈)

2023-01-08 07:42:00

来源:人民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货币政策今年将从哪些方面精准发力?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今年会有哪些重要举措?记者采访了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

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较高,金融服务大有可为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金融部门将如何贯彻落实?

郭树清:货币政策和金融管理的基本职责就是维护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就需要聚焦到扩大有效需求和深化供给侧改革上来。

综合来看,我国生产要素条件较好,最大优势是劳动力素质优良、资金流量充裕,科技和管理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因此,经济潜在增长率较高。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和经济政策效果的持续显现,我国经济增长有望较快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

将当期总收入最大可能地转化为消费和投资,是经济快速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此金融服务大有可为。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金融政策要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群体的收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提高消费能力。第二,以满足新市民需求为重点,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第三,围绕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重点领域,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第四,继续做好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融资保障,同时集成更多金融资源,支持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第五,创新运用多种融资工具,推动完善社会领域投融资机制,加快社会领域“补短板”。第六,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为重点,持续优化结算、融资、保险等进出口贸易金融服务,巩固拓展外贸竞争新优势。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金融部门下一步将如何持续发力支持民营经济

郭树清:我国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又是小微企业。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国际经济金融界公认的成绩。截至去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3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约25%,远高于其他国家,贷款利率也在持续下降。大中型民营企业在获取信贷和股市、债市融资方面的状况也逐渐趋于改善。2022年,我国企业公开发行上市(IPO)全球第一,筹资额占50%。

下一步,金融机构将进一步树立“一视同仁”理念,公平公正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一是货币政策加大向民营企业的倾斜力度,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二是在进一步做好制造业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基础上,加大对服务行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贷和保险保障力度。三是丰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其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获取更多金融资源。四是促进互联网平台企业健康发展

我国金融业风险整体可控,金融稳定发展的基础不会改变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当前要采取哪些重点措施来应对金融领域的风险挑战?

郭树清:当前,我国金融业运行平稳,风险整体可控。但由于历史性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因素共同作用,金融风险仍处于易发多发期。我国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最为坚实,金融稳定发展的基础不会改变。

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努力促进房地产与金融正常循环。二是积极稳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三是前瞻性应对不良资产反弹风险。四是积极配合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五是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记者:当前,全球通胀仍处高位,如何看待我国今年的物价水平?

郭树清:我国消费物价涨幅连续10年维持在2%左右,充分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我们强化能源、食品等关键领域保供稳价,同时坚持实施稳健、正常的货币政策,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为保持物价稳定营造了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去年年底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反弹,境外资本流入持续增长,充分反映了国际金融市场坚定看好我国经济发展,对物价等经济基本面充满信心。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会保持双向波动,但总体上将持续走强。

考虑到当前主要发达国家服务业扩张、“工资—物价”螺旋效应等因素,海外通胀仍将高位运行。我国经济已高度国际化,每年需大量进口能源、原材料和零部件,国际高通胀容易通过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向国内传导,对此要保持高度警惕。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歇

记者: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对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部门有什么研究和准备?

郭树清:根据党的二十大的决策部署,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总的要求是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项任务:

一是着力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明确中央银行基本职责和政策目标,维护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实行中央银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确保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可持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健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继续推进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二是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建立健全金融稳定发展协调机制。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理顺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的关系。完善“风险为本”的审慎监管框架,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推动法人机构业务牌照分类分级管理,抑制金融机构盲目扩张。

三是改革完善金融机构治理。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依法依规完善“三会一层”组织架构,形成合理制衡、相互促进的经营决策机制。按照“政治强业务精”标准,落实“金融家办金融”要求,发挥金融人才库作用,选优配强中小金融机构领导班子。

四是进一步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五是持续推动保险业信托业转型发展。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目前具有养老功能的商业保险责任准备金已超过5万亿元。养老理财、养老储蓄、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稳步开展,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已超1700万人。引导保险公司回归风险保障主业,加快发展健康保险,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扩大巨灾保险试点。引导信托业发展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等本源业务。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金融业如何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郭树清:近年来,我国金融开放进入新阶段,金融市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一是基本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取消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二是形成涵盖银行、保险、股票、债券及外汇市场的多渠道、多层次开放格局。三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四是强化国际金融合作。

金融开放有助于中国发展质量的提升,也能让世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未来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歇。一是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的程序,丰富可投资的行业和资产种类,不断提升投资便利性。二是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三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内外资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四是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8日 02 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持改革创新发扬斗争精神 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

    习近平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改革创新发扬斗争精神 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在“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际向全国人民警察致以节日祝贺和慰问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政法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贯彻落实党...

    时间:01-08
  • 凝聚实施“乙类乙管”强大合力

    分类管理是我国传染病防控的策略,依法科学管理是我国应对传染性疾病的基本原则。从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在统揽全局、综合研判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体现了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对...

    时间:01-08
  • 第十版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方案发布

    本报北京1月7日电 (记者白剑峰)为指导各地做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的疫情防控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今天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 第十版防控方案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明确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

    时间:01-08
  • 筑牢基层防线保障就医用药

    “我是万医生,前两天刚来送过药,你爷爷好点没?还有没有哪儿不舒服……”1月7日一早,万秋再次将电话打到86岁的袁再明家中,询问老人身体状况。身为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阳明洞街道程官村村医,万秋最近格外忙碌,“村里一些老人行动不便,我又是医务工作人员,当然要提供‘零距离’服务!” 当前,农村地区疫情防...

    时间:01-08
  • 医疗资源下沉家庭医生上门

    “买药路途远,还担心途中被感染。村医把免费药物送到家,这下心里不慌了。”近日,在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丹洲乡沙湖村,65岁的村民龙治云足不出户,就领到了防疫健康包,里面有退烧止咳药、医用口罩,还有一张“防疫温馨提示”。 村医详细讲解“防疫温馨提示”,交代药品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让龙阿姨心里踏...

    时间:01-08
  • “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冠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

    本报北京1月7日电 (记者孙秀艳)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7日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新冠患者住院治疗、急诊治疗费用保障,以及新冠患者用药保障、在线诊疗做出规定,并明确...

    时间:01-08
  • 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

    本报北京1月7日电 (记者申少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农村、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关口,是保障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随着春节的临近,人员流动加大,返乡人员增多,更加需要做好农村地区...

    时间:01-08
  • 一次“难忘的文化回忆”

    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与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古法新作”陕西文化艺术展不久前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正式拉开帷幕。展览将持续至2月8日。两个月时间里,观众可以近距离观赏来自中国的青铜礼器、汉唐服饰、彩绘陶俑、陕西皮影、秦腔戏服等展品,深入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

    时间:01-08
  • 无视中国抗疫贡献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钟声)

    中国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程度保护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始终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抗疫担当尽责。抹黑为全球抗疫作出重要贡献的中国,是对事实的不尊重,对科学的不尊重,更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近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同世界卫生组织举行...

    时间:01-08
  •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277亿美元

    本报北京1月7日电 (记者葛孟超)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277亿美元,较11月末上升102亿美元,升幅为0.33%。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8日 02 版) ...

    时间:01-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