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权威访谈)

2023-01-04 08:14:00

来源:人民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如何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如何实现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记者采访了财政部部长刘昆。

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提升政策效能

记者: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请问这是基于何种考虑?“加力”将从哪些方面加?“提效”又将从哪些方面挖掘效能?

刘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兼顾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应对这些风险挑战,要求我们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怎么加?我理解有三个方面: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一方面,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助企纾困。另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同时,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记者:近年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稳投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2022年专项债落地使用情况如何?2023年,在推动解决“钱等项目”问题、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方面有何考虑?

刘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2018年以来,我们累计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4.6万亿元。其中,2022年截至11月末,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万亿元,项目单位实际支出累计34298亿元,支持近3万个重点项目建设,着力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

2023年,我们将适量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对于“钱等项目”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将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强督促指导,推动解决项目储备不到位、质量不高等问题。

一是严格落实“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宁缺毋滥,坚决不“撒胡椒面”。

二是指导地方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进一步提高项目储备质量,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

三是加强项目实施进度跟踪,对专项债券资金下达项目单位后一年仍未实际支出的,调整用于其他项目或者收回,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精准施策助企减负增能,支持保障兜牢民生底线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大力提振市场信心。请问,2023年财政政策对此有哪些具体安排?

刘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我国经济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对困难,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尤为关键。

企业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对稳增长、稳就业意义重大。近年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政府收入做减法,让企业轻装上阵、提升活力,有效改善了市场主体预期。据统计,我国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从2018年的17.4%下降至2021年的15%,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2022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万亿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留住青山。

2023年,财政部门将围绕市场主体需求,精准施策,助力企业减负增能,更好发展

一是助企纾困。根据实际情况,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同时,持续整治违规涉企收费。

二是激发活力。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三是支持就业。统筹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多渠道支持稳岗扩岗,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记者: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再加上实施减税退税缓税,财政收支压力进一步加大。请问财政部将如何支持保障兜牢民生底线?

刘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财政部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国计民生的关键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民生投入逐年增加。2012—202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约33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卫生健康支出13.6万亿元、住房保障支出6万亿元,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我们不会在民生支出上退步,将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继续增加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规模。研究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地方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落实学生资助政策。

二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大力度支持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保障好疫情防控所需资金。适当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

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积极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保障好因疫因灾遇困群众、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

四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继续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涵养绿水青山。

五是坚决兜住基层“三保”底线。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县乡基层倾斜。督促地方强化预算管理,腾出资金优先保障“三保”支出,促进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规范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请问下一步财政部将如何加强地方融资平台管理,确保风险可控?

刘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财政部门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开“前门”、堵“后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截至目前,全国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负债率,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

规范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内容。财政部对此高度重视,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规范融资管理,严禁新设融资平台公司。

二是规范融资信息披露,严禁与地方政府信用挂钩。

三是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和资产,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防止地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平台化”。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预期,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推动形成政府和企业界限清晰、责任明确、风险可控的良性机制,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4日 02 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为地方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大型沥青混凝土一体式拌和设备轰隆作响,沥青洒布车、大型轧路机往来穿梭,排水实验、道路绿化、围栏建设等后期工作有序进行……近日,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市政集团”)欧洲分公司设计建设的波兰S14高速公路项目进入尾声,项目所在地罗兹市将成为波兰首个拥有完整绕城高速公...

    时间:01-04
  • 根深蒂固政治偏见的充分暴露(钟声)

    中国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这一政策调整科学、及时、必要。然而,一些西方媒体却罔顾事实真相、背离科学精神,恶意抹黑中国防疫政策调整,完全丧失了媒体的职业操守,毫无公信力可言,这是其根深蒂固政治偏见的充分暴露 核酸采样点“变身”发热诊疗站,急救中心扩容120调度指挥系统,组织...

    时间:01-04
  • 土库曼斯坦总统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3日宣布: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土库曼斯坦总统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将于1月5日至6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4日 03 版) ...

    时间:01-04
  • 强化科技支撑做优特色产业(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每天凌晨,一辆辆货车从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出发,满载着新鲜蔬菜驶往全国各地。 “2022年永丰县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16万亩,总产量35万吨,年产值预计超过20亿元。”永丰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江志新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们将着力...

    时间:01-04
  • 开放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音)

    1月2日,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印度尼西亚正式生效,RCEP已对15个成员中的14个生效。这充分体现了RCEP的巨大活力和吸引力,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力。 作为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RCEP生效实施一年来,通过削减关税、扩大市场准入等持续释放利...

    时间:01-04
  • 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

    “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深情回顾过去一年“在北京迎接了不少新老朋友,也走出国门讲述中国主张”,郑重宣示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充分彰显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大国担当。 一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国...

    时间:01-04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

    时间:01-04
  • “菲中农业合作再上新台阶”

    图为奇科河灌溉工程泵站。   本报记者 赵益普摄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以北约540公里处,有一片近万公顷的平原,是菲最主要的水稻和玉米产区之一,被誉为菲律宾“北部粮仓”。然而,受水资源分布影响,“北部粮仓”的灌溉用水不稳定一直是个难题,制约了...

    时间:01-04
  • 凝心聚力担使命奋楫扬帆新征程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在党和人民的奋斗历程中写下历史性的一页。 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时间:01-0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