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强化科技支撑做优特色产业(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2023-01-04 08:14:00

来源:人民日报

每天凌晨,一辆辆货车从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出发,满载着新鲜蔬菜驶往全国各地。

“2022年永丰县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16万亩,总产量35万吨,年产值预计超过20亿元。”永丰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江志新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们将着力强化科技支撑,促进永丰特色蔬菜产业提质增效,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加强技术攻关育好种苗

走进永丰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几十个现代化设施大棚鳞次栉比,棚内满目绿意、生机盎然。蔬菜中心的工作人员穿着套鞋,拿着工具,在大棚里忙碌着。

蔬菜中心副主任涂年生蹲在地上,仔细比对着几组扁萝卜的长势,“用的是2021年搜集来的种子,我们要找出长得最好的那组,再次繁育,用4到5年的时间提纯复壮,最终培育出优质良种。到时,有信心让扁萝卜亩产至少增收10%。”涂年生说。

放盘、上料、压孔……在2022年初靠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建成的育苗中心里,高级农艺师戴龙旺正在操作吸气式滚筒精量播种机。“这个育苗中心采取政府投资、企业运营的模式,运营3个月来,已经育苗300多万株。”参与运营的永丰县罗义平家庭农场负责人罗义平说。

过去,永丰县菜农需从外地购苗,成本高不说,还要担心成活率和病虫害。本地集约化育苗后,这些问题有望解决。不过罗义平仍有一些不放心,怕技术不过关。

听说蔬菜中心要建育苗工厂,罗义平找上门来,说了意愿,讲了想法。中心工作人员说:“我们这里每个人都是技术员。”

59岁的戴龙旺担任技术指导,负责机器组装。他每天盯在现场与技术人员交流。研究说明书,网上查资料,戴龙旺时常老花镜、近视镜换着戴。

“干了40多年农业,临退休又开了门新课!”戴龙旺凭着一份钻研劲儿,解决了穴盘投料卡顿问题。

在蔬菜中心展示区,陈列着藤田镇的永丰辣椒、坑田镇的猪油茄、瑶田镇的扁萝卜等种子。“这些都是永丰的特色蔬菜。”江志新说,这两年,蔬菜中心开展永丰辣椒、淮山药、扁萝卜、芹菜等地方良种保护利用,同时引进了70余个蔬菜新品种。

要让好种好苗最终变成乡亲们增收的金种金苗,还有不少事情要做。

多管齐下推广良种良法

这天上午,佐龙乡麻田村的百亩山药基地里,一场技术培训正在进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涂年生拿起一根山药,“我手里这根山药,就是用新技术和设备种出来的,每一根比你们平常种的重一倍,每斤能多卖两块钱。”

几句话勾起菜农们的兴趣,涂年生卖起了关子,“2022年旱情严重,山药普遍减产,可有个老乡的收成不错,咱们看看去。”

种植大户周秀青在地里等着众人围近后,与涂年生一人一边,两手如扒犁一般挖开地面,扒出一根山药,引来一阵惊叹。

“老周不仅用了我们提纯复壮的山药种,引进了浅生槽技术,还自己加装了滴灌设备。”涂年生说。

菜农们纷纷与周秀青讨论起技术要领、收益情况等。“人工能节省2000多元,每亩比过去增收50%。”算完账,周秀青表示,2023年自家还要再增加10亩浅生槽山药。

“这几年,靠着山药和大棚蔬菜,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平均每年增收15%。”麻田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小刚说。

永丰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在全县每个蔬菜示范基地都开设了培训班,2022年已培训500余人次。为全方位提升服务,蔬菜中心14名工作人员组成3支技术小分队,联合乡镇农技人员,为全县职业菜农提供常态化服务。

“几乎天天见面,技术员就跟我们自家人一样。”佐龙乡富裕村党支部书记钟光平说,几个月前,村里的辣椒出现白粉虱,眼瞅着苗子越来越蔫,村民打电话给蔬菜中心。不到一个小时,戴龙旺就带人赶到现场,眯着眼一扫,便找到了病因。

针对性配药解决了白粉虱问题后,戴龙旺还带来了湿法闷棚新技术。“过去我们常用干法技术,大棚内温度升起来后,虫子就往地里钻。”钟光平说,“现在每次倒茬前,大棚里浸水上肥,闷上一个月,这项技术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20%以上。”

“靠着1000多亩大棚蔬菜,我们村人均收入达到2.4万元。”钟光平对江志新说,“富裕村走上富裕路,菜农们记着你们的功劳。”

加快健全蔬菜技术体系

2022年6月,由永丰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编制的《春提早空心菜—秋延后辣椒大棚栽培技术规程》,作为江西省地方技术标准正式在全省推广。为了这一项技术创新,蔬菜中心工作人员埋头干了6年。

辣椒是永丰的主要蔬菜作物,但传统的辣椒—晚水稻轮作模式成本高、效益低。

有没有新的方式可以替代?从2017年开始,涂年生带着戴龙旺等人组成技术攻关团队,在蔬菜中心试验田里开展了多组别试验。

“我们选择了不同属性的农作物来搭配辣椒,有40多种排列组合。”涂年生介绍,团队决定创新思路,邀请富裕村等地资深菜农加入试验,小组成员一对一跟踪指导。

头两年,黄瓜与辣椒轮作比较顺利,还促成了辣椒、黄瓜增产。第三年,土壤退化,辣椒与其他作物一起减产乃至绝收问题出现。而在富裕村试验田里,空心菜和辣椒轮作组却传来好消息:两种作物产量连续3年保持稳定,而且病虫害较少。

试验成功只是第一步。技术团队一面扩大种植规模,一面跟踪记录数据,并归纳出种植流程和规范,这才有了这份《春提早空心菜—秋延后辣椒大棚栽培技术规程》。不久前,蔬菜中心仍在梳理完善相关流程。

走进位于佐龙乡的吉安市佐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棚基地,90后的公司负责人杜晓伟介绍起蔬菜中心为大棚提供的应用技术和设施:吊蔓种植辣椒,地上覆一层暗膜,增产20%以上;使用秸秆生物技术增加有机质,抑制土壤次生盐渍化;使用蔬菜中心研发的双层单体大棚,既能解决蔬菜“春提早”“秋延后”的保温问题,也能解决南方雨水多、排湿难的问题。

“这几年,我学习农业,也爱上农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杜晓伟,原本只打算在父亲创办的农业公司里过渡一下,如今主动承担起一个片区的运营工作,“下一步,我要努力探索信息技术和蔬菜生产相结合。”

“目前,永丰县百亩以上的设施蔬菜种植大户已有60多户。”江志新的办公桌上,放着蔬菜中心编制的《永丰县2022—2025年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随着菜农技术水平和经营理念的提升,我们的创新步伐必须加快,未来要在组建全县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方面下更大力气。”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4日 01 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为地方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大型沥青混凝土一体式拌和设备轰隆作响,沥青洒布车、大型轧路机往来穿梭,排水实验、道路绿化、围栏建设等后期工作有序进行……近日,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市政集团”)欧洲分公司设计建设的波兰S14高速公路项目进入尾声,项目所在地罗兹市将成为波兰首个拥有完整绕城高速公...

    时间:01-04
  • 根深蒂固政治偏见的充分暴露(钟声)

    中国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这一政策调整科学、及时、必要。然而,一些西方媒体却罔顾事实真相、背离科学精神,恶意抹黑中国防疫政策调整,完全丧失了媒体的职业操守,毫无公信力可言,这是其根深蒂固政治偏见的充分暴露 核酸采样点“变身”发热诊疗站,急救中心扩容120调度指挥系统,组织...

    时间:01-04
  • 土库曼斯坦总统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3日宣布: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土库曼斯坦总统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将于1月5日至6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4日 03 版) ...

    时间:01-04
  • 开放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音)

    1月2日,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印度尼西亚正式生效,RCEP已对15个成员中的14个生效。这充分体现了RCEP的巨大活力和吸引力,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力。 作为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RCEP生效实施一年来,通过削减关税、扩大市场准入等持续释放利...

    时间:01-04
  • 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

    “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深情回顾过去一年“在北京迎接了不少新老朋友,也走出国门讲述中国主张”,郑重宣示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充分彰显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大国担当。 一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国...

    时间:01-04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

    时间:01-04
  • “菲中农业合作再上新台阶”

    图为奇科河灌溉工程泵站。   本报记者 赵益普摄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以北约540公里处,有一片近万公顷的平原,是菲最主要的水稻和玉米产区之一,被誉为菲律宾“北部粮仓”。然而,受水资源分布影响,“北部粮仓”的灌溉用水不稳定一直是个难题,制约了...

    时间:01-04
  • 凝心聚力担使命奋楫扬帆新征程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在党和人民的奋斗历程中写下历史性的一页。 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时间:01-04
  •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权威访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如何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如何实现财政可持续和地...

    时间:01-0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