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终岁尾,2022年即将过去,回顾今年,俄乌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震荡”国际安全形势,大国对抗加剧,多国增加军费开支,军事化阵营对抗趋势明显,国际安全形势趋于紧张甚至恶化。
这一年,国际军事安全形势蕴含新的变局;这一年,俄乌冲突深刻影响武器装备的发展;这一年,军事前沿技术发展凸显新的趋势。
如何看待这些新变局和趋势?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推出“2022军势”系列文章,从今年的军事安全形势、核态势、武器贸易和陆海空天武器发展等角度,管窥军事安全形势变化和武器发展趋势。
2022年,全球安全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俄乌冲突与新冠疫情相互交织,大国对地缘关键节点争夺加剧,军事威慑、摩擦和对峙的情况趋于普遍,局部冲突与地区热点此起彼伏,牵动地区格局演变传导叠加效应明显,一系列矛盾的升级和冲突烈度的加剧,不仅导致国际军事安全局势异常复杂,也使世界格局正经历深度调整,面临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持续增加。
俄乌冲突中被击落的俄军卡-52武装直升机。
俄乌冲突愈演愈烈,冲击欧洲军事安全格局
俄乌冲突是2022年国际军事安全领域的重大事件。自2月24日俄罗斯发起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乌冲突局势愈演愈烈,冲突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超出人们的预期,俄乌冲突释放出巨大应力,不仅冲击欧洲军事安全格局,也使国际军事安全形势加速恶化。
俄乌在冲突立场上尖锐对立,两国在战场上处于胶着状态,导致冲突久拖不决。10月5日,俄总统普京批准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地分别作为联邦主体加入俄联邦的条约,并签署接纳上述四地入俄的相关法律文件,遭到了乌克兰强烈反抗。过了几天后,克里米亚大桥发生爆炸,随后俄军持续对乌境内能源、军事指挥和通信设施进行大规模打击。12月15日,乌武装部队总参谋部作战总局副局长格罗莫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方的战略意图仍然是“夺取乌克兰全部领土”,试图将俄乌冲突长期化以消耗乌克兰及其西方伙伴。尽管俄乌双方进行了几轮谈判,但均未能取得明显进展。
俄乌冲突中被摧毁的乌军S-300防空导弹。
美国是导致俄乌冲突不断升级的主要推手。在冲突爆发之前,美国就多次散布虚虚实实的信息,声称俄罗斯将“侵略”乌克兰,并向东欧地区进行增兵。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美国国防部宣布向波兰和德国增派大约2000名美军,并将1000名美军从德国调派到罗马尼亚,以保护“东欧免受俄乌冲突的潜在波及”,并称美境内还有约8500名士兵正处于“高度警戒状态”,可以随时投放到东欧地区,持续“拱火浇油”。冲突爆发后,美国积极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12月2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宣布,将向乌克兰再提供总计18.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自拜登就职总统以来,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总计约219亿美元的军事援助。美除了提供武器援助和人员培训外,还通过卫星和侦察机向乌方提供俄军情报,其目的就是给战火升温,用代理人战争削弱乃至拖垮俄罗斯。
俄乌冲突不仅给冲突双方带来巨大损失,也对欧洲安全格局形成重大冲击。5月13日,北欧国家瑞典和芬兰放弃“中立国”地位,正式提交加入北约的申请,使得北约的战略空间不仅向东,更向北扩张了一大步,对俄罗斯安全空间和战略纵深也将构成更大威胁,欧洲军事安全阵营化对抗趋势进一步加剧。德国资深政客沃尔夫冈·朔伊布勒今年7月在接受采访时称,由于当前欧洲局势复杂,德国应出资支持法国核武库建设,建立与法国的“联合核威慑”,以应对未来可能会与俄罗斯出现的潜在核战争。欧盟在11月发布一份要求加强军队在冲突时期快速反应能力的新提议,以实现部队在处理危机和紧急事态时的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推动防务一体化进程。这些都将会导致欧洲安全局势更加复杂,俄乌冲突和平解决之路还很漫长。
俄乌冲突给双方带来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