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援引多家外媒发布的消息称,安理会于日前通过了缅甸自1948年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之后的首份涉及缅甸事务的决议。决议要求缅甸军政府必须结束所有暴力行为,同时敦促军政府必须无条件释放包括昂山素季在内的前政府高官。据悉,这份由英国起草的决议,最终有12个成员国投下了赞成票,中俄印三国投下了弃权票。在投票结束之后的发言环节中,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明确指出,中方对于本次的决议草案内容仍不满意,其决议的基调没有达到平衡。
张军强调,缅甸问题不存在快速解决方案,也没有外部力量介入的空间,若想妥善解决缅甸问题,就必须取决于缅甸自身,而安理会的任何行为都必须高度慎重,必要时可以依靠东盟协助解决,基于上述考量,中方选择投弃权票。同样投下了弃权票的俄罗斯代表则回应称,很难认同缅甸的国内局势发展会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因此安理会不应该将精力集中在缅甸问题上。
事实上,自2021年年初,缅甸政局“风云变色”之后,西方国家对于缅甸局势的关注点再次发生了偏移。被军政府关押起来的昂山素季,曾几何时是西方国家的座上宾,是西方人权组织竞相追捧的“先驱楷模”,但当罗兴亚问题爆发之后,昂山素季顿时跌落神坛,西方NGO组织套在昂山素季头上的光环被一一摘除,在极短时间内就从“人权之星”滑落成“人权破坏者”。
而当昂山素季被逮捕之后,西方又开始对缅甸军政府指手画脚,继续将“人权破坏者”的帽子扣在军政府头上,并且一再鼓噪用强力的经济制裁来逼迫军政府下台。从缅甸政局变色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联合国对涉缅决议的内容也不再变得极端强硬,归根结底是因为有中国这样的负责任大国。英国最初起草的决议内容,要求安理会对进入紧急状态的缅甸实施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