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寻味中华 | 文博)走进北京国子监:跨越七百余年 共赴文脉之约

2023-11-09 10:24: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1月9日电  题:走进北京国子监:跨越七百余年 共赴文脉之约

  中新社记者 陈杭

  鱼跃龙门榉木尺、前程似锦主题香囊、独占鳌头文创雪糕......现年28岁的北京市民徐大海与朋友走进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文创空间(下称文创空间),在此选购心仪的文创产品。这是他们在现代社会触摸历史、感受古风雅韵和时代气息的一种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是北京市唯一的牌楼街,肃穆静谧的古代建筑群——国子监与孔庙坐落于此,比邻而居。作为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北京国子监以“古代中央大学”的身份,承担着传统文化教育职能,是目前中国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

  “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建成于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距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研究部馆员李晓頔介绍说,国子监通过东侧持敬门与孔庙相通,构成“左庙右学”,传承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

  游走于这座古代建筑群的红墙金瓦之间,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穿过国子监的第一道大门——集贤门,经太学门向北,迎面可见清乾隆年间建成的琉璃牌楼,正面与背面分别是乾隆御笔亲题的“圜桥教泽”与“学海节观”。

北京国子监内的琉璃牌坊是中国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中新社记者 陈杭  摄

  琉璃牌楼不远处是一座彩色雕像——鳌。如今,许多家长会带着孩子抚摸雕像头部,取在学业上“独占鳌头”的美好寓意。琉璃牌楼以北,是坐落于圆形水池中央,通过回廊环绕的辟雍殿。

  “经过明永乐、正统、嘉靖年间几次大规模的修缮和增建,国子监形成了三进院落,清乾隆年间又增建辟雍殿,形成如今的格局。”李晓頔表示,增建的辟雍殿是皇帝讲学的地方,设计亮点是以抹角架梁代替立柱,室内空间宏伟宽敞,为中国现存唯一的明堂辟雍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合一”的思想。

北京国子监内的辟雍殿修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古代皇帝讲学场所。中新社记者 陈杭  摄

  “国子监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兼有律令、书法等课程。”李晓頔表示,国子监刊刻颁发的许多儒家经典、文史书籍,起到了统一全国教材和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在国子监上课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曾有不少“留学生”。李晓頔说,琉球、朝鲜、越南等地学生均曾在北京国子监学习,学成后将中国文化带回国内,客观上促进了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穿越七百余年岁月,国子监依然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和怀念孔子所举行的隆重祀典,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至今已举办了14年祭孔大典,每年通过迎神、初献、亚献、终献、送神和望燎等环节,让参与其中的各界人士和游客共同缅怀至圣先师孔子,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敬,同时感受传统礼乐之美。

9月28日,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办祭孔大典活动。中新社记者 陈杭  摄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社教部主任燕京说,该馆还举办“太学·寻迹”、国学文化节等活动,并在国内开展文化巡展,打造立足北京、辐射全国、连接世界的品牌文化活动,引领更多民众认识、了解并体验优秀国学文化。

  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国子监?除了创新开发多类社教品牌活动,一款款精致典雅的文创产品也走进年轻人的心。

  在文创空间,一款名为“独占鳌头”雪糕尤受欢迎,设计取自国子监标志性建筑元素及独占鳌头的文化元素,饱含祈愿莘莘学子在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的美好祝福。游客在“咬文嚼字”中品味古迹,更能在余味未尽之时发现木签上送出的“金榜题名”“前程似锦”“逢考必过”等美好祝福。

  “年轻人的热爱和期待让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燕京说,该馆将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成为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61.0%受访家长希望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得到有效补习辅导

      推动“双减”落实到位还有哪些挑战?调查显示实现课后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获选率最高   对于学校的课后服务,61.0%受访家长希望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得到有效补习辅导  课堂和课后服务是“双减”后学校教育改革的两个重要阵地,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和家长的教育获得感。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

    时间:11-09
  • 61.0%受访家长希望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得到有效补习辅导

      推动“双减”落实到位还有哪些挑战?调查显示实现课后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获选率最高   对于学校的课后服务,61.0%受访家长希望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得到有效补习辅导  课堂和课后服务是“双减”后学校教育改革的两个重要阵地,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和家长的教育获得感。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

    时间:11-09
  •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须多方共同努力

      【光明时评】   “听那叮铃铃的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来吧,来吧,来吧,大家都来轻松轻松,让我们那疲劳的眼睛看一看蓝天,让紧张的大脑吹进清风。”仅仅是看这段歌词,人们头脑中就会响起那特别熟悉的旋律。曾经的中小学校园课间十分钟是热闹、轻松、欢乐的。然而,如今,在很多中小学,课间十分钟学生除了接水...

    时间:11-09
  • 百余支车队角逐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

      中新网合肥11月8日电 (记者 吴兰)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23“蔚来杯”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蔚来杯”中国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在安徽合肥开幕。据悉,此次比赛共有77支电车队,31支无人车队报名参赛。参赛车队集结。主办方供图  “蔚来杯”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

    时间:11-08
  • 游走在虚幻与真实之间的“人设”:解码留学生的“网络面具”

      羊城晚报记者 孙唯 实习生 胡雨潇  在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不仅是人们展示和分享的舞台,还成为塑造个人形象的“造梦工厂”。这个虚幻又真实的世界成为不少留学生分享生活和个人形象的乐土。在精彩纷呈的照片和文字背后,这些“网络面具”给他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留学生们还有哪些不被看...

    时间:11-08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回应网络传闻: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无在读学生患癌

      新华社广州11月8日电(记者徐弘毅)11月7日,“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团队疑受实验环境和试剂影响致多人患癌”等信息在网络传播。涉事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8日凌晨发布情况说明称,近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工作、学习过的人员中有3名罹患癌症,无在读学生患癌。   据医院方面通报,近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工作、学习过的人员...

    时间:11-08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回应网络传闻: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无在读学生患癌

      新华社广州11月8日电(记者徐弘毅)11月7日,“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团队疑受实验环境和试剂影响致多人患癌”等信息在网络传播。涉事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8日凌晨发布情况说明称,近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工作、学习过的人员中有3名罹患癌症,无在读学生患癌。   据医院方面通报,近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工作、学习过的人员...

    时间:11-08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回应网络传闻: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无在读学生患癌

      新华社广州11月8日电(记者徐弘毅)11月7日,“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团队疑受实验环境和试剂影响致多人患癌”等信息在网络传播。涉事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8日凌晨发布情况说明称,近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工作、学习过的人员中有3名罹患癌症,无在读学生患癌。   据医院方面通报,近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工作、学习过的人员...

    时间:11-08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回应网络传闻: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无在读学生患癌

      新华社广州11月8日电(记者徐弘毅)11月7日,“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团队疑受实验环境和试剂影响致多人患癌”等信息在网络传播。涉事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8日凌晨发布情况说明称,近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工作、学习过的人员中有3名罹患癌症,无在读学生患癌。   据医院方面通报,近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工作、学习过的人员...

    时间:11-08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回应网络传闻: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无在读学生患癌

      新华社广州11月8日电(记者徐弘毅)11月7日,“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团队疑受实验环境和试剂影响致多人患癌”等信息在网络传播。涉事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8日凌晨发布情况说明称,近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工作、学习过的人员中有3名罹患癌症,无在读学生患癌。   据医院方面通报,近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工作、学习过的人员...

    时间:11-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